華文網

哪些書影響了去年的你,你對今年有怎樣的憧憬?

2017年已經過去13天了,

你還記得年初的暢想和規劃了嗎?

說實話,我好像把2018年遺忘了一樣,不曾覺得它來過。和朋友聊天談到願景、和同事談工作規劃時會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明年我會怎麼樣,實際上我說的是2018年。

不知怎麼的,我總就得“2018年”這幾個字讀上去很怪,遠沒有過去幾年讀著順口。這個奇怪的感覺我在每年年初都有過。可能是由於過去一年裡沉澱了太多的記憶,以至於它顯得尤為重要。偶而回憶,恍如隔日。

“我感謝17年的自己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並為此不斷努力著;我感謝17年的自己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依然熟絡著;我感謝17年的自己依然掛念那個可愛的人,並抱有美好的憧憬。”——跨年時自己記錄的話

今年年初做了一個活動:分享過去一年的閱讀生活感悟以及今年的閱讀計畫。當初和朋友對活動沒報多大的希望。沒想到活動結束,我們收到了許多朋友的留言。甚至有幾位朋友留言的字太多,

導致留言發不出去。我很感謝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雖然大家身處天南海北,但都保有對過去的眷顧和對未來的憧憬。

哪些書影響了去年的你,你今年有怎樣的憧憬

作者:墨香識書的朋友們

來自朋友晗玉菌>>

2017年6月,大學畢業,我身邊的同學都開始找到自己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很迷茫,焦慮,頭髮大把大把的掉,每天都非常崩潰,那段時間開始大量的閱讀,

希望通過閱讀來平撫自己躁動的情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說過:'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自己其實非常清楚,我太害怕失敗了,害怕面對,不敢邁出自己的腳步。我需要勇氣,需要站起來,我不能被自己內心的恐懼擊敗。幾個月的調整,我決定考研,王爾德說過,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Oscar Wilde)我要選擇做那些讓我可以變得更好的事,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對未來的自己,我要說:我向你保證,我會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所以也希望你,繼續興致盎然的與世界交手,一直走在開滿鮮花的道路上吧!

來自朋友大力派派有大力>>

2017年是我過的迄今為止最充實,最開心的一年。作為上了三年專科的我通過奮鬥考進了理想的本科院校。在複習階段也結識了很多很赤城,很寶貴的人。而且這一路更清楚想幹什麼,不想幹什麼。這是最寶貴的了。

考了專升本,考了心理諮詢師,考了六級。年末我讀了《赤壁》劉醒龍著(不是歷史戰爭赤壁之戰的赤壁)讀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很喜歡的一本,推薦大家讀。還有三浦紫苑的《哪啊哪啊神去村》把電影也看了。電影沒有小說那麼令我神往。 已經漸漸知道對什麼樣的書感興趣,三浦紫苑的書應該還會繼續讀。2018年要參加2019年12月份的研究生考試,寒假回家就要開始準備英語了,希望通過這一年的努力和堅持能有所希望。讀書真的是一件需要熱情和興趣的事情。 希望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

來自朋友富曉琳>>

2017年,新工作的第一年,還挺忙的,不過工作上獲得了領導的認可,表揚一下自己。 業餘時間,上半年考取了項目管理師,下半年一建成績沒出,也算小有收穫。 還喜歡上了手帳,用畫畫和日記的形式記錄不足與外人道的小生活和日常反思。平淡也快樂著。 這一年讀的書不多,都是好讀故事性強些的書,喜歡伊阪幸太郎的《餘生皆假期》,日式的幽默和哲思,總是隨口說出一些很平常卻又很有道理的話,發人深省。另外,我也好想餘生皆假期呢。2018年,比起以往,目標更明確了,希望能按照規劃逐步完成。 認真生活,愜意讀書,餘生皆假期。

來自朋友未名>>

2017年是有生以來最晦暗的一年,若以一本書命名,那便是《百年孤獨》了。 讀書是一種生活常態,2017年所讀的書,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但是,讀書是重質不重量的,與其誇口讀了多少,不如思考讀懂多少。 今年最看重的一本書是黑塞的《悉達多》,雖然已是重讀,但以後仍會反反復複地讀。黑塞對老子和佛陀非常感興趣,此書便是對佛陀思想獨出機杼的文學闡釋。然而,我對佛學究竟所知有限,其中的三昧始終難以道出。或許,這得等到日後進一步瞭解佛學之後吧!這可能也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類書,介乎懂與不懂之間,值得反復琢磨;待到琢磨透了,便是閱讀水準的一個進步。2018年主要看一些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名作以及相關的文藝理論,另外,電影學和英語方面也要下點力氣了。

來自朋友張穎>>

去年讀的書不多,給我影響最大的是《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是一本心理學著作,讀完獲益匪淺。這本書雖然有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當今時代了,但是仍然不失為一本優秀的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作者由個體從一生之初所受到的影響著手,探討了人的一生中性格和後天發展受童年影響的程度之深,對我來說很有啟發。就是這本書讓我開始檢視自身,發現自己內心的追求,聽從自己心底的呼聲。猶記得讀這本書時正好是最迷茫的低潮期,這本書讓我仿佛黑夜裡看到明燈。2018年的讀書計畫:《2081》《人生的枷鎖》《局外人》《海浪》《第二性》。希望接下來能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不斷的反思自己,開闊視野,包容開放。祝墨香識書越辦越好,更多人愛上讀書。

來自朋友裡予>>

2017年的我在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開始著大三的課程。我在這學期才感受到了我是一名大學生我有學習的義務。在2017年收穫最大的是這學期的好好學習。(很慚愧,希望在上大學的你能珍惜大學裡的每一天)也很有幸的拜讀了路遙《平凡的世界》三部。對於愛情:不要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和另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在一起。當你擁有“什麼”的時候,儘管追求你喜歡的人,大膽的熱烈的。《平凡的世界》於我:心裡總要明白你應該做什麼。書裡面的村莊從土地改革前的貧窮到在這群幹部和青年努力下的繁榮。不要因為你所在的地方而去指責什麼,而是你能把你不滿意的地方改變成什麼。這是我拜讀《平凡的世界》之後的兩大感受。2018年,剛剛在b站過來,看了視頻,就決定拜讀《奇特的一身》。對於控制手機使用這件事我真的很無奈。希望我能從這本書得到些啟發。2018年要更加努力,好好准備考研!

來自朋友喵為>>

2017我又成長了很多,漸漸的愛上了閱讀,喜歡馳騁于書的海洋中,不斷的認識自己和他人,也驚喜於在書中找到自己百得不思其解的答案。這一年我經歷了考研,不管結果怎樣,我都會自己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贊於她的努力,贊於她的付出。漸漸的知道了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理想,然後去奮鬥。這一年看了《月亮和六便士》有夢想就去大膽的追,只要自己不後悔,而且並不是一個人都很多的錢有很高的地位,他就是幸福的,這取決於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的要求,月亮和六便士你到底追求什麼?取決於你自己。還閱讀了《查令十字街84號》《追風箏的人》《動物莊園》《數學與生活》不錯的數學趣味書。2018想閱讀《飄》《瓦爾登湖》《自控力》和專業的書籍,2018想更加廣泛的閱讀,願新的一年讀更多書,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一起加油!

來自朋友Andy~雪>>

2017年最大的收穫是東野圭吾和蔡崇達兩位元作家的作品,都讓我為之動容。東野圭吾的《紅手指》驚天的騙局完美的仿佛沒有一絲漏洞。母親本可以說出委屈可卻寧願以癡傻的形象示人。她也曾給過孩子們機會。可惜她們沒有珍惜。最終讓主人公又悔恨又懊惱。還有《單戀》中美月時男時女的心理對每一個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或許只有一個人對美月才是真愛不論男女。他都在為他(她)想辦法。可惜美月最終沒有獲得愛情,雖然真相大白於天下。而另一個人蔡崇達的《皮囊》通過父親家人等的形象又一次戳中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或許親人對我來說就是最不能觸碰的吧! 而2018年對於愛熬夜的我想讀《奇特的一生》想試試是不是真的能從此有所改觀。因為去年讀了很多東野的書今年打算更多的看看其他國家作者的作品。像《24個比利》《追風箏的人》等作品。

來自朋友D>>

2017對我來說是一個閱讀豐收年,開始讀了很多日本小說,後來看了一本改變了我三觀的書《黑天鵝》,作者以幽默的語言風格講述哲學基礎上的數學知識體系,進而引出其隨機卻又不隨意的價值觀和生活觀,自此被哲學的廣博的深度和平和的態度深深吸引,來年準備初入哲學領域,讀一些入門級的哲學作品,一起加油啊!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或許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悲歡離合,並在自己的世界裡摸爬滾打。但境遇有時是共通的:我們會到達同一種階段,可能是人生路途的迷茫,可能是生活狀態的安逸,可能是對於知識的探索。

之前問過一位留言的朋友為什麼會寫這麼多,他說這一年感觸很多,都是肺腑直言。我想悲歡是自己的,但感情是相通的。書本是個好東西,它揉雜著各種感情,我們總能找到符合自己境遇的文字。

2017年已然過去,新的故事正在講述。希望我們能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生活和工作。也希望在2019年回顧今年之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慨: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希望通過這一年的努力和堅持能有所希望。讀書真的是一件需要熱情和興趣的事情。 希望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

來自朋友富曉琳>>

2017年,新工作的第一年,還挺忙的,不過工作上獲得了領導的認可,表揚一下自己。 業餘時間,上半年考取了項目管理師,下半年一建成績沒出,也算小有收穫。 還喜歡上了手帳,用畫畫和日記的形式記錄不足與外人道的小生活和日常反思。平淡也快樂著。 這一年讀的書不多,都是好讀故事性強些的書,喜歡伊阪幸太郎的《餘生皆假期》,日式的幽默和哲思,總是隨口說出一些很平常卻又很有道理的話,發人深省。另外,我也好想餘生皆假期呢。2018年,比起以往,目標更明確了,希望能按照規劃逐步完成。 認真生活,愜意讀書,餘生皆假期。

來自朋友未名>>

2017年是有生以來最晦暗的一年,若以一本書命名,那便是《百年孤獨》了。 讀書是一種生活常態,2017年所讀的書,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但是,讀書是重質不重量的,與其誇口讀了多少,不如思考讀懂多少。 今年最看重的一本書是黑塞的《悉達多》,雖然已是重讀,但以後仍會反反復複地讀。黑塞對老子和佛陀非常感興趣,此書便是對佛陀思想獨出機杼的文學闡釋。然而,我對佛學究竟所知有限,其中的三昧始終難以道出。或許,這得等到日後進一步瞭解佛學之後吧!這可能也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類書,介乎懂與不懂之間,值得反復琢磨;待到琢磨透了,便是閱讀水準的一個進步。2018年主要看一些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名作以及相關的文藝理論,另外,電影學和英語方面也要下點力氣了。

來自朋友張穎>>

去年讀的書不多,給我影響最大的是《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是一本心理學著作,讀完獲益匪淺。這本書雖然有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當今時代了,但是仍然不失為一本優秀的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作者由個體從一生之初所受到的影響著手,探討了人的一生中性格和後天發展受童年影響的程度之深,對我來說很有啟發。就是這本書讓我開始檢視自身,發現自己內心的追求,聽從自己心底的呼聲。猶記得讀這本書時正好是最迷茫的低潮期,這本書讓我仿佛黑夜裡看到明燈。2018年的讀書計畫:《2081》《人生的枷鎖》《局外人》《海浪》《第二性》。希望接下來能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不斷的反思自己,開闊視野,包容開放。祝墨香識書越辦越好,更多人愛上讀書。

來自朋友裡予>>

2017年的我在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開始著大三的課程。我在這學期才感受到了我是一名大學生我有學習的義務。在2017年收穫最大的是這學期的好好學習。(很慚愧,希望在上大學的你能珍惜大學裡的每一天)也很有幸的拜讀了路遙《平凡的世界》三部。對於愛情:不要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和另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在一起。當你擁有“什麼”的時候,儘管追求你喜歡的人,大膽的熱烈的。《平凡的世界》於我:心裡總要明白你應該做什麼。書裡面的村莊從土地改革前的貧窮到在這群幹部和青年努力下的繁榮。不要因為你所在的地方而去指責什麼,而是你能把你不滿意的地方改變成什麼。這是我拜讀《平凡的世界》之後的兩大感受。2018年,剛剛在b站過來,看了視頻,就決定拜讀《奇特的一身》。對於控制手機使用這件事我真的很無奈。希望我能從這本書得到些啟發。2018年要更加努力,好好准備考研!

來自朋友喵為>>

2017我又成長了很多,漸漸的愛上了閱讀,喜歡馳騁于書的海洋中,不斷的認識自己和他人,也驚喜於在書中找到自己百得不思其解的答案。這一年我經歷了考研,不管結果怎樣,我都會自己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贊於她的努力,贊於她的付出。漸漸的知道了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理想,然後去奮鬥。這一年看了《月亮和六便士》有夢想就去大膽的追,只要自己不後悔,而且並不是一個人都很多的錢有很高的地位,他就是幸福的,這取決於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的要求,月亮和六便士你到底追求什麼?取決於你自己。還閱讀了《查令十字街84號》《追風箏的人》《動物莊園》《數學與生活》不錯的數學趣味書。2018想閱讀《飄》《瓦爾登湖》《自控力》和專業的書籍,2018想更加廣泛的閱讀,願新的一年讀更多書,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一起加油!

來自朋友Andy~雪>>

2017年最大的收穫是東野圭吾和蔡崇達兩位元作家的作品,都讓我為之動容。東野圭吾的《紅手指》驚天的騙局完美的仿佛沒有一絲漏洞。母親本可以說出委屈可卻寧願以癡傻的形象示人。她也曾給過孩子們機會。可惜她們沒有珍惜。最終讓主人公又悔恨又懊惱。還有《單戀》中美月時男時女的心理對每一個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或許只有一個人對美月才是真愛不論男女。他都在為他(她)想辦法。可惜美月最終沒有獲得愛情,雖然真相大白於天下。而另一個人蔡崇達的《皮囊》通過父親家人等的形象又一次戳中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或許親人對我來說就是最不能觸碰的吧! 而2018年對於愛熬夜的我想讀《奇特的一生》想試試是不是真的能從此有所改觀。因為去年讀了很多東野的書今年打算更多的看看其他國家作者的作品。像《24個比利》《追風箏的人》等作品。

來自朋友D>>

2017對我來說是一個閱讀豐收年,開始讀了很多日本小說,後來看了一本改變了我三觀的書《黑天鵝》,作者以幽默的語言風格講述哲學基礎上的數學知識體系,進而引出其隨機卻又不隨意的價值觀和生活觀,自此被哲學的廣博的深度和平和的態度深深吸引,來年準備初入哲學領域,讀一些入門級的哲學作品,一起加油啊!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或許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悲歡離合,並在自己的世界裡摸爬滾打。但境遇有時是共通的:我們會到達同一種階段,可能是人生路途的迷茫,可能是生活狀態的安逸,可能是對於知識的探索。

之前問過一位留言的朋友為什麼會寫這麼多,他說這一年感觸很多,都是肺腑直言。我想悲歡是自己的,但感情是相通的。書本是個好東西,它揉雜著各種感情,我們總能找到符合自己境遇的文字。

2017年已然過去,新的故事正在講述。希望我們能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生活和工作。也希望在2019年回顧今年之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慨: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