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遺手制」品味經典:濡菲牌六堡茶2010年冬茶

本期評測的是濡菲牌六堡茶2010年冬茶:源自六堡茶核心產區之一的六堡鎮塘平村黑石山。冬茶,由於其品質優異、量少難得而為玩家所推崇。

六堡茶鄉里由於冬季天氣漸冷、日夜溫差大,

因此冬茶產量極少但茶香味醇、品質優秀。有些年份由於氣溫及降水關係,甚至會出現沒有冬茶的情況。所以,坊間有“春茶年年有,冬茶不常有”。

小貼士

茶樹是喜溫怕寒的植物,它的生物學特性表明,溫度在10℃以上時,茶樹才能生長,低於10℃時, 茶樹就處於生長休止階段,處於休眠狀態。我國長江流域,冬季氣溫低,平均氣溫在10℃以下,茶樹進入冬眠,停止生長。因此在長江流域的茶葉產區,

只有春茶、夏茶和秋茶,沒有冬茶。其時全國絕大部分茶區已經沒有萌芽,北回歸線上的六堡,尚有極少茶樹萌芽,於是就有冬茶。

基本資訊

茶品名稱:濡菲牌六堡茶2010年冬茶

淨含量:150g

生產商:廣西梧州蒼梧縣六堡鎮黑石山茶廠

生產年份:2010年

儲存條件:通風、陰涼、乾燥、無異味、無污染的環境

沖泡準備

茶 樣:7g

用 水:六堡聚專用水

沖泡時間:10秒

沖泡溫度:100℃

沖泡方式:蓋碗沖泡, 100℃沸水,洗茶一道,快進快出

茶 具:100ml白瓷蓋碗、玻璃公道杯、白瓷品茗杯、電子秤

幹茶評審

幹茶:色澤黑褐,條索完整,緊結,呈魚鉤狀。

茶湯評審

第一泡:湯色金黃透亮,香氣柔和內斂幽,她的香不像別的茶一下子就飄逸出來,而是慢慢散發出來,待經過幾道水後,才會明顯感受到她的“出香”。

第二泡:湯色橙黃透亮,香氣清幽,顯花蜜香;滋味輕柔,綿滑,口感醇和,較有潤度,且飲後回甘。

第三泡:湯色香味與上一泡相似,

茶湯厚度稍有增加,相對潤滑,漸漸醇和。

第四泡:湯色橙黃明亮,香氣甜香持久,滋味甜潤清新。

第五泡:湯色淺黃明亮,顏色略有變淺,相比上一泡,茶味稍變淡,但水中依舊含淡淡的花蜜香,有生津甜潤感。

茶底評審

葉底:色澤黃褐,柔韌有彈性。

總結

幹茶:色澤黑褐,條索完整,緊結,呈魚鉤狀;

湯色:色澤橙黃透亮;

香氣:清幽的花蜜香;

滋味:入口綿滑,有一定鮮活度,齒間清涼生津;香氣清幽,有冬茶獨特的韻味,純和甜柔。

經過了7年的陳化,清新的香氣已經消退,轉化為比較穩定的幽幽的花蜜香,陳香初顯,滋味上的青澀不見了蹤影,湯感細膩,入口綿滑,甜醇,非常乾淨通透。這款冬茶兼有春茶甜和秋茶香的兩個特點,還有獨特的冬茶的蜜韻。

本文為六堡聚 www.liubaocha.com原創,如若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轉載時標明作者及出處,感謝您對原創的尊重和支持。

顏色略有變淺,相比上一泡,茶味稍變淡,但水中依舊含淡淡的花蜜香,有生津甜潤感。

茶底評審

葉底:色澤黃褐,柔韌有彈性。

總結

幹茶:色澤黑褐,條索完整,緊結,呈魚鉤狀;

湯色:色澤橙黃透亮;

香氣:清幽的花蜜香;

滋味:入口綿滑,有一定鮮活度,齒間清涼生津;香氣清幽,有冬茶獨特的韻味,純和甜柔。

經過了7年的陳化,清新的香氣已經消退,轉化為比較穩定的幽幽的花蜜香,陳香初顯,滋味上的青澀不見了蹤影,湯感細膩,入口綿滑,甜醇,非常乾淨通透。這款冬茶兼有春茶甜和秋茶香的兩個特點,還有獨特的冬茶的蜜韻。

本文為六堡聚 www.liubaocha.com原創,如若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轉載時標明作者及出處,感謝您對原創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