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肅的故事,從哪裡來?往何處去?不一樣的甘肅,看完你就懂了

大美甘肅

甘肅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甘肅是一個偏遠的西部省份

有大片乾旱的土地、漫天的風沙

以及荒涼肅殺的邊關

從中國的行政區劃圖上看

它似乎正在努力向西方延伸

漸漸遠離東方腹地

除此之外

你一定還有一個印象——

所有關於甘肅的旅行指南都會濃墨重彩地介紹

如何才能吃到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

從1915年回族人馬保子製作出第一碗面算起

蘭州牛肉麵不過剛剛百年

推薦牛肉麵的文章卻早已經浩如煙海

大眾眼中的甘肅

一個偏遠荒涼的拉麵省

就這樣形成了

而在小編看來

甘肅是中國最多元最包羅萬象的省份

各種截然不同的自然風光

水火不融的動植物都在這裡彙集

各種歷史、文化、民族、宗教

也都在這裡交匯、衝突、融合

而且愈多元愈美麗

這一切都要從甘肅的形成說起

按照地理分區

甘肅可以分成四個區域

這每一區域的形成

都源自地理與歷史共同織就的史詩

西元前1960年前後

周人的先祖不窋(bù zhú)因夏朝朝政混亂

他率領周部落避開混亂的中原

來到當時被視為戎狄之地的甘肅慶陽耕織繁衍

甘肅的第1個地理區域

隴東、隴中黃土高原

出場了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這片黃土高原包含了

今天的蘭州、定西、慶陽等諸多地方

隴山在它的中部崛起

把這片高原分割成隴東、隴中等更小塊的區域

這裡雖然也有我們常見的流水沖刷形成的千溝萬壑

但其頂部卻是廣闊的平地

這種獨特的地貌又被分別稱為

“原”“墚”“峁”

平均厚度超過170米的易耕種黃土

這裡很早就成了“沃野彌望”的良田

從空中俯瞰

一塊塊田地如人的指紋整齊地印在高原的頂部

(攝影師任永華)

又如南方梯田般

蜿蜒連綿、色彩繽紛

(攝影師任永華)

哪怕是一塊巴掌大的山頭

也可以是一畝良田

(攝影師郭文奎)

海拔800到2000多米的隴山

阻擋了東來的水汽

讓這裡獲得相對較多的降水

黃土高原

居然沒了黃土

全然被濃濃的綠意覆蓋

(攝影師張潤國)

中國歷史上曾多次上演

邊緣征服中心的王朝更替

然而甘肅的機會不止一次

西元前890年前後

嬴氏部落的首領嬴非子

因養馬能力出眾

被周孝王分封到“秦”

專門負責在“秦”給王室養馬

當時的“秦”並非陝西

而是位於今天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境內

至此

甘肅的第2個地理區域

隴南山地

出場了

它大致包括渭水以南

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

覆蓋隴南市以及天水市和甘南市的部分區域

在這裡秦嶺由東而來

岷山山脈由南而來

大山交匯、重巒疊嶂、山高穀深

今天這塊並不大的區域裡就有

3個國家級、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3個國家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濕地公園

(官鵝溝瀑布,攝影師叫我M好了)

綠山對峙,溪流急蕩

峰銳坡陡,五嶺逶迤,恰似江南風光

(官鵝溝,攝影師孫建軍)

降雨充沛、植被極其豐富

美麗的白龍江

作為嘉陵江的一級支流

在甘肅境內流淌了450公里

成為隴南的母親河

(攝影師劉紅石)

而隴南另一條重要的河流

西漢水

卻把一對秦人情侶分隔兩岸

秦人在它的河畔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古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攝影師夢的影子)

這些河流沖出大山

在河谷兩側以及山巒的平緩處

滋養出茂盛的牧草

秦人的牧場在這裡可以飼養出良馬

而良馬又可以裝備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再加上秦人長期與西戎爭戰

逐漸形成比中原地區戰鬥力更強的武裝力量

另一方面

隴南山地還盛產食鹽

作為當時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食鹽可以為秦國提供極大的財富

正是依靠隴南山地的哺育

秦人在其後的600餘年間

逐漸擴大領地

直至掃滅六合

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王朝

(秦國疆域變化圖,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西元前139年,張騫應召前往

但當時西域對於漢朝人有如一塊嚴實的牆壁

沒有人知道牆壁之外的情況

司馬遷將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稱為

“鑿空西域”

於是甘肅的第3個地理區域

河西走廊

出場了

它位於黃河以西

被祁連山、合黎山、龍首山等南北夾峙

形成一條寬度從數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的狹窄走廊

並因此得名

除了高山夾峙

它的北側還有巴丹吉林和騰格裡兩大沙漠

南側則是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乾旱的柴達木盆地

當時除了這條窄窄的走廊

去往西域幾乎無路可選

(河西走廊圖,可點擊放大查看,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但這條走廊卻是降雨稀少、非常乾旱

從飛機上航拍白雪皚皚的祁連山

與山腳下河西走廊的乾旱形成顯著對比

(攝影師呂島)

從嘉峪關進入祁連山腹地的山口

雪山飄浮在雲端

而畫面之外嘉裕關離山腳只有不到20公里

(攝影師邱建軍)

不過幸運的是

祁連山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

高大的山體截住了富含水汽的雲團

它的東段降雨豐富

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形成多個國家森林公園

(焉支山森林公園,攝影師李春)

祁連山的北麓

還擁有總面積高達2.4萬平方公里的

祁連山草原

從肅南縣境內的康樂草原遠望

遠處的祁連山雪峰高聳

腳下的草原卻是野花遍地

有如田園牧歌

(攝影師無由無樂)

這裡還有著

世界第一大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

自西漢起這裡就已是規模巨大的軍馬基地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而夏日塔拉草原

更被認為是草原中的“黃金牧場”

其水草豐美程度令古人贊它

“塞外絕無,內地僅有”

(攝影師魅力光影)

祁連山山谷中還發育出眾多的冰川

目前我們已知的冰川就超過3000條

儲水量約1320億立方米

相當於100個北京的密雲水庫

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


其冰面景象豐富、雪峰高大險峻

還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

遼闊的雪原一望無際

目光所及到處都是純淨透明的世界

冰川融水加上山區降雨在山谷間彙集成河

形成了流向河西走廊的多個水系

包括疏勒河、党河、黑河等等

其中黑河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

僅次於塔里木河的中國第二大內陸河

也正是古人所說的“弱水三千”

它從祁連山中孕育而生

堅強地穿越綠洲、戈壁、鹽澤、沙漠

成為河西走廊的生命線

最終流入內蒙古額濟納的居延海

所以也被稱為額濟納河

(攝影師南京虎哥)

疏勒河是灌溉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

沒有它就沒有敦煌文化的存在

下圖為疏勒河上游的昌馬水庫

位於山丹軍馬場的

西大河水庫

可以眺望祁連山冷龍嶺北麓

雪山、湖水、草原交相輝映

變幻出迷人的美麗風光

(攝影師胡建成)

這些河流流向河西走廊

在乾旱的土地上滋養出一連串的綠洲

從下面這張Google衛星圖上可以看出


一連串的綠洲的存在

為這些郡縣提供了農耕文明的生存基礎

在南北兩側遊牧民族的長期夾擊下

河西四郡長期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與這一點關聯十分密切

打通了河西走廊

中原王朝不再蜷縮一隅

開始與廣闊的外部世界密切交流

這種交流在唐代達到了頂峰

也帶動了河西走廊經濟的發展

當時的涼州(武威)一躍成為河西最大的城市

整個河西地區的存糧甚至占到全國的1/3

富甲全國

(現代畫家王可偉筆下的唐代宮女馬球比賽)

西元1247年

闊端邀請西藏活佛薩迦·班智達來到涼州

經過會談雙方約定吐蕃歸附蒙古

這次會盟被稱為“涼州會盟”

這時

甘肅的第4個地理區域

甘南高原

出場了

甘南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交界

三條山脈

岷山、西傾山、積石山貫穿全境

最高峰為海拔4920米的措美峰

同時也是廣義上秦嶺山脈的最高峰(非太白山)

甘南的舟曲、迭部

屬於西秦嶺、岷山山系

山高峽深、氣候溫潤、森林密佈

這裡還隱藏著一處有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

紮尕那

(攝影師盧范經)

甘南的碌曲、瑪曲

則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北緣

氣候高寒、草原廣闊

瑪曲意為黃河

草原上的河曲

曲折纏繞、留連忘返

(瑪曲縣阿萬倉鄉,攝影師陳建貞)

元朝取甘州(張掖)、肅州(酒泉)之名建立

甘肅行省

甘南則在清代正式劃入甘肅

其後甘肅的行政區域

雖然經歷過非常複雜的變遷

但主體基本成形

黃土高原、隴南山地

河西走廊、甘南高原

四大區域正式構成了今天的甘肅

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甘肅

那麼它在中國的獨特性將一目了然

這種獨特性就在於

博大的中國裡面有著非常多的不同點

而這些不同點都在甘肅交匯、碰撞、融合

甘肅已經完全不是偏遠的西部省份

而是一顆通達四方的“中國之心”

比如

中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在甘肅交匯共存

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

四大溫度帶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五大植被區劃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從祁連山下金色的胡楊林

到祁連山中綠色的冷杉雲杉

從水源邊高大的喬木

到古邊關外沙漠裡低矮的草叢

四大動物區劃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甚至人們印象中“乾旱荒涼”的甘肅

其南部山區還生活著國寶大熊貓

分佈在7個自然保護區


各種自然區劃的交匯

讓極其豐富的地貌在甘肅融合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從單調的敦煌雅丹

到絢爛的張掖丹霞

(攝影師應立中)

張掖丹霞遠方的

上府寺山

雲卷雲舒

(攝影師應立中)

從空中俯拍甘肅的大地

更能展現地貌的豐富多元

豐富的地理環境

連接四方的通道

也讓甘肅成為一個民族大走廊

不同生活方式

不同風俗的多個民族

也能在甘肅的土地上融合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佛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

多宗教也同樣融合共存

同時這裡又不存在一個優勢宗教

也讓各門各派都獲得了相對寬鬆的環境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這裡既有道教第一聖地

崆峒山

(攝影師東升SXW)

也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

拉蔔楞寺


還有遍佈甘肅各地的佛教石窟

可以用密密麻麻來形容

也許正是這麼多的神靈和人類一 起

創造了多元的甘肅

(攝影師黑色素)

最新的人均GDP資料顯示

甘肅在全國省份排名中墊底

那麼甘肅的未來在哪裡呢?

我想正是

一帶一路的大機遇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

愈向西愈美麗

愈開放愈美麗

愈多元愈美麗

中國歷史上曾多次上演

邊緣征服中心的王朝更替

然而甘肅的機會不止一次

西元前890年前後

嬴氏部落的首領嬴非子

因養馬能力出眾

被周孝王分封到“秦”

專門負責在“秦”給王室養馬

當時的“秦”並非陝西

而是位於今天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境內

至此

甘肅的第2個地理區域

隴南山地

出場了

它大致包括渭水以南

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

覆蓋隴南市以及天水市和甘南市的部分區域

在這裡秦嶺由東而來

岷山山脈由南而來

大山交匯、重巒疊嶂、山高穀深

今天這塊並不大的區域裡就有

3個國家級、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3個國家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濕地公園

(官鵝溝瀑布,攝影師叫我M好了)

綠山對峙,溪流急蕩

峰銳坡陡,五嶺逶迤,恰似江南風光

(官鵝溝,攝影師孫建軍)

降雨充沛、植被極其豐富

美麗的白龍江

作為嘉陵江的一級支流

在甘肅境內流淌了450公里

成為隴南的母親河

(攝影師劉紅石)

而隴南另一條重要的河流

西漢水

卻把一對秦人情侶分隔兩岸

秦人在它的河畔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古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攝影師夢的影子)

這些河流沖出大山

在河谷兩側以及山巒的平緩處

滋養出茂盛的牧草

秦人的牧場在這裡可以飼養出良馬

而良馬又可以裝備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再加上秦人長期與西戎爭戰

逐漸形成比中原地區戰鬥力更強的武裝力量

另一方面

隴南山地還盛產食鹽

作為當時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食鹽可以為秦國提供極大的財富

正是依靠隴南山地的哺育

秦人在其後的600餘年間

逐漸擴大領地

直至掃滅六合

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王朝

(秦國疆域變化圖,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西元前139年,張騫應召前往

但當時西域對於漢朝人有如一塊嚴實的牆壁

沒有人知道牆壁之外的情況

司馬遷將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稱為

“鑿空西域”

於是甘肅的第3個地理區域

河西走廊

出場了

它位於黃河以西

被祁連山、合黎山、龍首山等南北夾峙

形成一條寬度從數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的狹窄走廊

並因此得名

除了高山夾峙

它的北側還有巴丹吉林和騰格裡兩大沙漠

南側則是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乾旱的柴達木盆地

當時除了這條窄窄的走廊

去往西域幾乎無路可選

(河西走廊圖,可點擊放大查看,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但這條走廊卻是降雨稀少、非常乾旱

從飛機上航拍白雪皚皚的祁連山

與山腳下河西走廊的乾旱形成顯著對比

(攝影師呂島)

從嘉峪關進入祁連山腹地的山口

雪山飄浮在雲端

而畫面之外嘉裕關離山腳只有不到20公里

(攝影師邱建軍)

不過幸運的是

祁連山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

高大的山體截住了富含水汽的雲團

它的東段降雨豐富

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形成多個國家森林公園

(焉支山森林公園,攝影師李春)

祁連山的北麓

還擁有總面積高達2.4萬平方公里的

祁連山草原

從肅南縣境內的康樂草原遠望

遠處的祁連山雪峰高聳

腳下的草原卻是野花遍地

有如田園牧歌

(攝影師無由無樂)

這裡還有著

世界第一大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

自西漢起這裡就已是規模巨大的軍馬基地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而夏日塔拉草原

更被認為是草原中的“黃金牧場”

其水草豐美程度令古人贊它

“塞外絕無,內地僅有”

(攝影師魅力光影)

祁連山山谷中還發育出眾多的冰川

目前我們已知的冰川就超過3000條

儲水量約1320億立方米

相當於100個北京的密雲水庫

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


其冰面景象豐富、雪峰高大險峻

還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

遼闊的雪原一望無際

目光所及到處都是純淨透明的世界

冰川融水加上山區降雨在山谷間彙集成河

形成了流向河西走廊的多個水系

包括疏勒河、党河、黑河等等

其中黑河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

僅次於塔里木河的中國第二大內陸河

也正是古人所說的“弱水三千”

它從祁連山中孕育而生

堅強地穿越綠洲、戈壁、鹽澤、沙漠

成為河西走廊的生命線

最終流入內蒙古額濟納的居延海

所以也被稱為額濟納河

(攝影師南京虎哥)

疏勒河是灌溉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

沒有它就沒有敦煌文化的存在

下圖為疏勒河上游的昌馬水庫

位於山丹軍馬場的

西大河水庫

可以眺望祁連山冷龍嶺北麓

雪山、湖水、草原交相輝映

變幻出迷人的美麗風光

(攝影師胡建成)

這些河流流向河西走廊

在乾旱的土地上滋養出一連串的綠洲

從下面這張Google衛星圖上可以看出


一連串的綠洲的存在

為這些郡縣提供了農耕文明的生存基礎

在南北兩側遊牧民族的長期夾擊下

河西四郡長期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與這一點關聯十分密切

打通了河西走廊

中原王朝不再蜷縮一隅

開始與廣闊的外部世界密切交流

這種交流在唐代達到了頂峰

也帶動了河西走廊經濟的發展

當時的涼州(武威)一躍成為河西最大的城市

整個河西地區的存糧甚至占到全國的1/3

富甲全國

(現代畫家王可偉筆下的唐代宮女馬球比賽)

西元1247年

闊端邀請西藏活佛薩迦·班智達來到涼州

經過會談雙方約定吐蕃歸附蒙古

這次會盟被稱為“涼州會盟”

這時

甘肅的第4個地理區域

甘南高原

出場了

甘南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交界

三條山脈

岷山、西傾山、積石山貫穿全境

最高峰為海拔4920米的措美峰

同時也是廣義上秦嶺山脈的最高峰(非太白山)

甘南的舟曲、迭部

屬於西秦嶺、岷山山系

山高峽深、氣候溫潤、森林密佈

這裡還隱藏著一處有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

紮尕那

(攝影師盧范經)

甘南的碌曲、瑪曲

則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北緣

氣候高寒、草原廣闊

瑪曲意為黃河

草原上的河曲

曲折纏繞、留連忘返

(瑪曲縣阿萬倉鄉,攝影師陳建貞)

元朝取甘州(張掖)、肅州(酒泉)之名建立

甘肅行省

甘南則在清代正式劃入甘肅

其後甘肅的行政區域

雖然經歷過非常複雜的變遷

但主體基本成形

黃土高原、隴南山地

河西走廊、甘南高原

四大區域正式構成了今天的甘肅

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甘肅

那麼它在中國的獨特性將一目了然

這種獨特性就在於

博大的中國裡面有著非常多的不同點

而這些不同點都在甘肅交匯、碰撞、融合

甘肅已經完全不是偏遠的西部省份

而是一顆通達四方的“中國之心”

比如

中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在甘肅交匯共存

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

四大溫度帶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五大植被區劃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從祁連山下金色的胡楊林

到祁連山中綠色的冷杉雲杉

從水源邊高大的喬木

到古邊關外沙漠裡低矮的草叢

四大動物區劃也在甘肅交匯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甚至人們印象中“乾旱荒涼”的甘肅

其南部山區還生活著國寶大熊貓

分佈在7個自然保護區


各種自然區劃的交匯

讓極其豐富的地貌在甘肅融合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從單調的敦煌雅丹

到絢爛的張掖丹霞

(攝影師應立中)

張掖丹霞遠方的

上府寺山

雲卷雲舒

(攝影師應立中)

從空中俯拍甘肅的大地

更能展現地貌的豐富多元

豐富的地理環境

連接四方的通道

也讓甘肅成為一個民族大走廊

不同生活方式

不同風俗的多個民族

也能在甘肅的土地上融合共存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佛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

多宗教也同樣融合共存

同時這裡又不存在一個優勢宗教

也讓各門各派都獲得了相對寬鬆的環境

(中國國家地理製圖)

這裡既有道教第一聖地

崆峒山

(攝影師東升SXW)

也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

拉蔔楞寺


還有遍佈甘肅各地的佛教石窟

可以用密密麻麻來形容

也許正是這麼多的神靈和人類一 起

創造了多元的甘肅

(攝影師黑色素)

最新的人均GDP資料顯示

甘肅在全國省份排名中墊底

那麼甘肅的未來在哪裡呢?

我想正是

一帶一路的大機遇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

愈向西愈美麗

愈開放愈美麗

愈多元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