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去占小便宜,把自己變強大,福報自然會來


人要有負熵能力。

熵是什麼,是混亂、無序、衰敗、死亡。

世界註定是熵增的,用個簡單的例子可說明,你家今天打掃完衛生,幾天後,又慢慢變髒了,需要再次打掃,鐘點工阿姨的工作不定時定量,熵增就要毀掉你家的整潔。

我如果跟你說,你家不需要打掃衛生,因為過幾天又會髒,你可能覺得我是神經病,而且你這感覺是對的。也就是說,其實人人理解熵增定律,人人也有能力在小環境與熵增定律抗爭。

人是自然界的奇跡,他天生具有負熵能力。

因為人的出現,就是一連串負熵事件的結果。一個人,只要想,可以增加秩序與活力,程度不同而已。

人有負熵能力。

你不想睡懶覺,早睡早起,這是負熵能力。

你想健康,不吃垃圾食品了,這是負熵能力。

你從懶散的生活中突然驚醒,變得自律,這是負熵能力。

你說,我要和他們不一樣,這是負熵能力。

當一個人從周邊環境抽離,和他們不一樣,這需要巨大的勇氣,也是一個人獨立必然面臨的節點。

是很難,但是人人做得到。

昨天說到占小便宜的話題,我當然是不主張占小便宜的,心思花在小便宜上,你就變成一個便宜的人。有一部分意見很有意思,是熵增的困惑:占小便宜畢竟人性,是多數,一個人生活在占小便宜的環境裡,怎麼可能不和他們一樣?怎麼可能不占小便宜?

這是經典的反問。當你要做任何改變時,顯示出一點“要和他們不一樣”時,

就有人跟你說,這是不可能的,你怎麼可能超脫出周邊的環境?你遲早會被同化,這是人類社會的熵增。

很多人在這經典的反問中放棄、沉淪,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成為周邊環境的平均數,他們占小便宜,所以我也占小便宜,他們衰敗,我也衰敗,沒辦法的事啊。

這種反問其實是不成立的,雖然很經典。

同樣這麼問的人,換成另一個情境,他就很滿意“和他們不一樣”了:

成績一般的孩子是多數,

他的孩子是學霸,不一樣,他會害怕嗎?難道會警告孩子:下次再考這麼好,打斷你的腿!和別人不一樣,遲早會完蛋!

他身高一米八五,又大長腿,和周圍的矮個子橄欖形不同,他難道不是沾沾自喜,以為姑娘只愛自己是正常的?何時想過跟人平均成一米六呢?

他發了大財,脫離周邊的貧窮境地,難道不慶倖?難道變窮才心安?

這些“和他們不一樣”,自然而然發生了,發生在誰的身上,

都覺得可以承受。所以,放心,每個人都有能力“和他們不一樣”,人可以超脫出周圍的環境,即使你周圍環境沒有一個偶像,也能做到。前不久,有個人告訴我:從我10多歲時,就知道,我的父親,做的事,幾乎都是錯的,我對自己的教育就是:以後碰到同類事情,不要和他一樣。

這種把父母當成反向指標的孩子,應該不少,很多長得很好。環境很糟糕,卻想辦法成長的人,就是負熵能力強的人,放在任何一個環境,都不會被同化,人類社會,也是靠這種負熵能力,才逐漸變好的。

因為周邊的人都占小便宜,所以我也得占小便宜。這是最典型的占小便宜思維,一切占小便宜的行為,都是由這思維引導的。當一個人想推諉責任時,當一個想變成衰敗與死亡力量時,這種“因為周邊很糟糕,所以我不得不糟糕”的句型就會出現。

不占小便宜是件多大的事?你不占小便宜,會死?

你做的選擇,和他們不一樣,真做了,都像不占小便宜一樣,小事。你不想做,只是自己負熵能力低,自己太想占小便宜而已。

你要和他們不一樣,當你有機會和他們不一樣時,不要害怕,那正是成長的機會。


放在任何一個環境,都不會被同化,人類社會,也是靠這種負熵能力,才逐漸變好的。

因為周邊的人都占小便宜,所以我也得占小便宜。這是最典型的占小便宜思維,一切占小便宜的行為,都是由這思維引導的。當一個人想推諉責任時,當一個想變成衰敗與死亡力量時,這種“因為周邊很糟糕,所以我不得不糟糕”的句型就會出現。

不占小便宜是件多大的事?你不占小便宜,會死?

你做的選擇,和他們不一樣,真做了,都像不占小便宜一樣,小事。你不想做,只是自己負熵能力低,自己太想占小便宜而已。

你要和他們不一樣,當你有機會和他們不一樣時,不要害怕,那正是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