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廊橋之下,每個人都有婚外戀之夢?

『閱讀需要主張』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舊夢是好夢。它沒有實現,但是我很高興我有過這些夢。”

“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

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這是《廊橋遺夢》中感動了無數人的臺詞。在杜拉斯筆下,愛情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在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筆下,愛情是沒有實現的但一輩子也不會忘卻的舊夢。你有沒有設想過:假如你結婚了,然後你遇到了“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確切的愛”,你會如何選擇?

在穩定如水的婚姻關係中,幾乎每一對夫妻都曾夢想過另外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關於愛情的命運。《廊橋遺夢》大概算得上是最為著名的“婚外戀”故事。前兩天,小說的作者、77歲的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在美國去世,令許多人重新想起了這部暢銷一時的愛情故事。

《廊橋遺夢》劇照。

《廊橋遺夢》,作為一本在文學史上地位並不高的小說,卻收穫了大批讀者粉絲,在出版後盤踞美國暢銷榜三年之久,在全世界範圍也達到了千萬冊以上的銷量。1995年,小說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大銀幕,上映當年,電影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離婚熱潮。面對這樣一部作品,或者說,這樣一種類型的作品,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在生活中顯得敏感的“婚外戀”話題,

到了文學領域卻如此受歡迎?

D.H.勞倫斯,福樓拜,莫拉維亞....這些作家筆下的婚外戀小說都自然而然地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文學作品中的婚外戀現象從情節到形象也十分豐富,各有特點。作家們究竟為何甘願冒犯社會道德的抵觸創造這類小說呢?生活與小說的界限又在哪裡?即使在諸多作品中找不到確切的答案,我們也希望能在小說中找到思索的蹤跡,

能在生活與藝術中找到一點交集。

撰文|宮子

1

吸引:對欲望的追求

談及婚外戀,欲望便自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悲劇也好,鬧劇也好,欲望都必然會在婚外戀的心理機制中出現。雖然,欲望的形態可能不止一種。如果庸俗一點的話,它或許會成為對某種實質生活,某種虛榮心的欲望,這種欲望即使在文學作品中也往往屬於被批判的一面,例如閻連科小說《風雅頌》中的教師,

長期醉心於研究《詩經》,在學校擔任低級講師,無法滿足妻子的虛榮,於是他的妻子便選擇和校長出軌,並依靠這種手段獲得了繁華生活;再比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勳章到手了》,也對不擇手段的攀爬心理大加諷刺。這種欲望嚴格來說屬於婚外的社會病態,而非婚外戀的故事,它只是現代人在社會生活面前的變形扭曲,並無多少“戀”的成分。

但是當欲望和“戀”的成分發生融合後,故事的意義就發生了變化。通常情況,婚姻便象徵了一個人愛欲結合的園地。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婚姻中發生了愛欲分離,或者,婚姻無法滿足某一方的欲望需求,於是,另一方便不得不在婚姻之外尋求滿足,想嘗試在壓抑和缺失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最典型的一部小說是D.H.勞倫斯的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作者: D.H. 勞倫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譯者: 黑馬

版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6月

小說中的查泰萊爵士在婚後踏上弗蘭德戰場,六個月後傷殘回國。他人是活了下來,但腰部以下卻永久性癱瘓,因而喪失了性能力。對於年僅二十三歲的康妮來說,這幾乎意味著婚姻的崩潰。勞倫斯便將小說的重點放在對性的思考上。他的文學將性與激情從傳統小說的暗處轉移到明處,把它們視為一個人的正常需求,不加掩飾。因為無法在婚姻生活中得到肉體滿足,查泰萊夫人便在情人獵場看守員梅勒斯身上尋求體驗。相比《廊橋遺夢》,《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經典對話不會讓人感到浪漫,但能產生更多反思:

“我愛你,因為我能進到你身子裡面去……這比什麼都好。我愛你,因為你全對我開放著……我肯定是愛你的。”

《失樂園》

作者: 渡邊淳一

譯者: 譚玲

版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年4月

在查泰萊夫人的故事中,產生婚外戀的欲望是因為婚姻本身的性缺失。如果這個欲望在婚外戀的領域再進一步,涉及快感極限的探究的話,那麼日本愛欲文學大師渡邊淳一帶來的震撼感則更加強烈。小說《失樂園》的兩位主人公,一位久木,一位凜子,兩個人都無法再正常的婚姻生活中體驗到性☆禁☆愛的極致快感,他們的對象要麼性冷淡,要麼死氣沉沉,為了探尋激情的極限,體驗愛欲巔峰,兩個人走上了“失樂園”的道路——深陷狂歡與空虛的迴圈無法自拔。《失樂園》中有大量性☆禁☆愛場景的直白描寫,也是作家對這一主題的探索呈現。

“恐怕只有性的世界是無所謂進步與退步的。或許科學文明的進步使現代人更有技巧,古代人較為笨拙,但都是從各自的體驗和感覺中慢慢摸索,並為之喜、為之憂的。唯獨這一領域,科學也好,文明也好,都難以介入,男人女人以其本來面目相互接觸而得到,是僅此一代的智慧和文化。”

2

推離:生活的疲態

除了欲望在外部產生吸引力,婚外戀小說的另一個元素,則重在表現現代人生活本身的疲態。有可能,婚姻生活內部的變質是清晰可見的,如《挪威的森林》中玲子所說,“他百分之九十九做得完美無缺,但是百分之一,只有百分之一馬虎大意了,於是‘砰’一聲。就這樣,我們精心構築的一切在那一瞬間徹底崩潰了”。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婚姻本身看上去依然完滿無損,只是不再具有吸引力。

《包法利夫人》便描寫了一位毫無生活趣味可言的包法利先生。他勤懇努力,竭盡全力塑造完滿安穩的婚姻生活,但是愚鈍、缺少浪漫、不解風情的天性卻讓他無法給愛瑪足夠的滿足。為了擺脫平庸的生活,追尋內心的浪漫幻想,包法利夫人和舞會上相遇的子爵通☆禁☆姦,揮霍家產,最後負債累累,以服毒自殺的悲劇為婚外戀情告終。

如果說,對性及欲望的探索會瘋狂到沒有止境,直至毀滅的“失樂園”地步,那麼,對生活的疲態也同樣沒有界限。它並非對生活有確切的不滿,平乏困窘的生活會產生疲態,優越的、充足的生活也同樣會讓人產生疲態。疲倦就像一扇灰塵滿滿的窗,裡面的人時不時想推開它去呼吸幾口外面的新鮮空氣。婚外戀小說能在許多讀者內心喚起共鳴的一個原因,也許並不在於它講述了多麼讓人浮想聯翩的情感故事,而是對各色生活疲態的總結。那種無法訴說的空虛,失望,日復一日的蒼白體驗,在小說的文字中得到了最還原的表現。

《包法利夫人》

作者: [法]福樓拜

譯者: 周克希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年5月

在福樓拜筆下,我們還能找到平庸生活的根源,看到包法利先生的貧乏無趣。但有些時候,我們根本找不到婚姻枯竭的根源。

莫拉維亞是描寫蒼白無力的婚姻體驗的大師。破碎的婚姻,不再具有感情的生活是他筆下知識份子的常見境遇。《鄙視》中的青年作家莫爾泰尼為了博得妻子的愛,每天埋頭編寫電影劇本,但他越努力,他的妻子卻反而越鄙視他,認為他毫無能力,只能依附製片人而生活;最後,為了改變妻子的看法,莫爾泰尼決定和製片人決裂,解除合約,但妻子卻更加鄙視他,認為他是個只能靠這種方法證明自己的小孩子。最終,莫爾泰尼的妻子選擇了和製片人在一起,留下莫爾泰尼一個人做著荒誕破碎的夢。

可能這才是人們對“婚外戀”存有恐懼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多麼不道德,而是我們既不知道它如何發生,也不知道如何彌補。它無聲的來,無聲的去,我們在它面前,無論做什麼都顯得徒勞無力。

3

彌補:追尋錯過的命運

挑戰宿命——這類婚外戀的情節大概只能在小說中得以實現,在現實生活裡,它發生的概率實在近乎於零。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經歷許多不可挽回的錯過,有時只是一個選擇,便讓另一種命運擦肩而過。在小說中,有一種婚外戀便是為了重新找回曾經失落的命運,這時,主人公面對的便不是生活與欲望,而是命運本身。這類婚外戀小說讀起來通常更迷人而傷感。

在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命運便化身為彼岸的綠燈,閃爍,明亮,卻遙不可及。每當伸手觸及指示,便飄然離去。

《了不起的蓋茨比》

作者: [美] 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譯者: 巫甯坤 / 湯永寬 / 蕭甘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年8月

擁有大筆財富的蓋茨比回到紐約,就是為了完成內心的愛情夢想——重新找回五年前心愛的女孩黛西。在朋友的幫助下,蓋茨比成功和已經結婚的黛西見面,兩個人舊情複燃,夜夜笙歌,揮金如土。在那段歡笑的日子裡,蓋茨比看似已經戰勝了命運,重新將愛情把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命運終究把他變成了犧牲品。在婚外戀情曝光後,黛西內心已然選擇拋棄蓋茨比,在一次車禍之後,蓋茨比又選擇替黛西承擔肇事責任,最終被復仇者用槍打死。而黛西本人則重新回到婚姻生活中。一切依靠金錢所堆砌的幻想與歡笑都化為烏有。

相比之下,瑪律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更讓人寬慰一些。這本小說所描述的愛情故事更具有永恆意義,仿佛一本愛情百科全書。費爾明娜和弗諾倫蒂諾·達薩經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兩個曾經相識又不得不分開的人,終於在人生盡頭之前走到了一起,而費爾明娜和丈夫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又不能單純地看做障礙,它更像是一條荊棘小徑,通過這種曲折經歷,最終抵達一生一世的彼岸。宿命,愛情,婚姻,錯過,絕望,回憶……一切都是迴圈的夢;是婚外戀情也好,是初心也罷,對真愛的渴求永遠是小說中最明亮的光線。

雖然,也許每個人心中也會冒出這樣的想法:那些錯過的命運,看上去總是像更好的。

4

生活:只是愛了,沒什麼理由

最後,再來說一下改編為電影的《廊橋遺夢》。

這個古典質樸的婚外戀故事從發生的緣由來看,和前三個類型都不相同。它更像是純粹的愛。既沒有婚姻外激情與欲望的探索,也沒有對生活內部的不滿,當弗朗西絲卡遇見攝影師羅伯特的時候,她婚姻安穩,家庭和諧。如果有什麼原因能解釋《廊橋遺夢》這段故事,大概也只有愛情本身。

《廊橋遺夢》

作者: (美)羅伯特・沃勒

譯者: 梅嘉

版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因此,雖然《廊橋遺夢》是一個關於在水面下隱藏多年的婚外戀故事,但它確確實實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並不以單單以情☆禁☆欲,或擺脫乏味生活為主題。所以,電影中的麥迪森橋才會通過一個婚外戀故事而成為愛情聖地,每年有無數情侶專程前去舉行婚禮。

有時,愛就是這樣發生的。它充滿神秘感,在某一天突然進入你的生活。它會讓你感到諸多束縛都不再重要。道德,婚姻,形象,地位,一切在真愛面前都變成需要擺脫的物件。但最終,弗朗西絲卡卻並沒有選擇逃離。因為真實的生活不止於此,生活與小說的界限也在於此——它不是斷續不連的點,而是連貫的人生經歷。她的身上還有諸多責任,有需要撫養的孩子,有需要照顧的家庭,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她最終將責任感放在了第一位,目送羅伯特開車離去。所以,《廊橋遺夢》中更多了一些生活中的無助痛苦。

《廊橋遺夢》電影劇照

相比於那些致力於挖掘人類情結的婚外戀小說,《廊橋遺夢》少了些瘋狂與深邃,卻多了許多真實的生活體驗,有著更多古典氣息。轉瞬即逝的愛情,沉重的選擇,痛苦的承擔,以及生命中不能放棄的責任感……《廊橋遺夢》似乎和每一個讀者的心靈擦肩而過,宛如一個隨時可能發生的故事,在深潛的內心撫起一陣漣漪——這種婚外戀的夢,擺脫現狀的幻想,即使支離破碎,也曾在某個瞬間真實發生過。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宮子;編輯:走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故事的意義就發生了變化。通常情況,婚姻便象徵了一個人愛欲結合的園地。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婚姻中發生了愛欲分離,或者,婚姻無法滿足某一方的欲望需求,於是,另一方便不得不在婚姻之外尋求滿足,想嘗試在壓抑和缺失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最典型的一部小說是D.H.勞倫斯的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作者: D.H. 勞倫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譯者: 黑馬

版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6月

小說中的查泰萊爵士在婚後踏上弗蘭德戰場,六個月後傷殘回國。他人是活了下來,但腰部以下卻永久性癱瘓,因而喪失了性能力。對於年僅二十三歲的康妮來說,這幾乎意味著婚姻的崩潰。勞倫斯便將小說的重點放在對性的思考上。他的文學將性與激情從傳統小說的暗處轉移到明處,把它們視為一個人的正常需求,不加掩飾。因為無法在婚姻生活中得到肉體滿足,查泰萊夫人便在情人獵場看守員梅勒斯身上尋求體驗。相比《廊橋遺夢》,《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經典對話不會讓人感到浪漫,但能產生更多反思:

“我愛你,因為我能進到你身子裡面去……這比什麼都好。我愛你,因為你全對我開放著……我肯定是愛你的。”

《失樂園》

作者: 渡邊淳一

譯者: 譚玲

版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年4月

在查泰萊夫人的故事中,產生婚外戀的欲望是因為婚姻本身的性缺失。如果這個欲望在婚外戀的領域再進一步,涉及快感極限的探究的話,那麼日本愛欲文學大師渡邊淳一帶來的震撼感則更加強烈。小說《失樂園》的兩位主人公,一位久木,一位凜子,兩個人都無法再正常的婚姻生活中體驗到性☆禁☆愛的極致快感,他們的對象要麼性冷淡,要麼死氣沉沉,為了探尋激情的極限,體驗愛欲巔峰,兩個人走上了“失樂園”的道路——深陷狂歡與空虛的迴圈無法自拔。《失樂園》中有大量性☆禁☆愛場景的直白描寫,也是作家對這一主題的探索呈現。

“恐怕只有性的世界是無所謂進步與退步的。或許科學文明的進步使現代人更有技巧,古代人較為笨拙,但都是從各自的體驗和感覺中慢慢摸索,並為之喜、為之憂的。唯獨這一領域,科學也好,文明也好,都難以介入,男人女人以其本來面目相互接觸而得到,是僅此一代的智慧和文化。”

2

推離:生活的疲態

除了欲望在外部產生吸引力,婚外戀小說的另一個元素,則重在表現現代人生活本身的疲態。有可能,婚姻生活內部的變質是清晰可見的,如《挪威的森林》中玲子所說,“他百分之九十九做得完美無缺,但是百分之一,只有百分之一馬虎大意了,於是‘砰’一聲。就這樣,我們精心構築的一切在那一瞬間徹底崩潰了”。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婚姻本身看上去依然完滿無損,只是不再具有吸引力。

《包法利夫人》便描寫了一位毫無生活趣味可言的包法利先生。他勤懇努力,竭盡全力塑造完滿安穩的婚姻生活,但是愚鈍、缺少浪漫、不解風情的天性卻讓他無法給愛瑪足夠的滿足。為了擺脫平庸的生活,追尋內心的浪漫幻想,包法利夫人和舞會上相遇的子爵通☆禁☆姦,揮霍家產,最後負債累累,以服毒自殺的悲劇為婚外戀情告終。

如果說,對性及欲望的探索會瘋狂到沒有止境,直至毀滅的“失樂園”地步,那麼,對生活的疲態也同樣沒有界限。它並非對生活有確切的不滿,平乏困窘的生活會產生疲態,優越的、充足的生活也同樣會讓人產生疲態。疲倦就像一扇灰塵滿滿的窗,裡面的人時不時想推開它去呼吸幾口外面的新鮮空氣。婚外戀小說能在許多讀者內心喚起共鳴的一個原因,也許並不在於它講述了多麼讓人浮想聯翩的情感故事,而是對各色生活疲態的總結。那種無法訴說的空虛,失望,日復一日的蒼白體驗,在小說的文字中得到了最還原的表現。

《包法利夫人》

作者: [法]福樓拜

譯者: 周克希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年5月

在福樓拜筆下,我們還能找到平庸生活的根源,看到包法利先生的貧乏無趣。但有些時候,我們根本找不到婚姻枯竭的根源。

莫拉維亞是描寫蒼白無力的婚姻體驗的大師。破碎的婚姻,不再具有感情的生活是他筆下知識份子的常見境遇。《鄙視》中的青年作家莫爾泰尼為了博得妻子的愛,每天埋頭編寫電影劇本,但他越努力,他的妻子卻反而越鄙視他,認為他毫無能力,只能依附製片人而生活;最後,為了改變妻子的看法,莫爾泰尼決定和製片人決裂,解除合約,但妻子卻更加鄙視他,認為他是個只能靠這種方法證明自己的小孩子。最終,莫爾泰尼的妻子選擇了和製片人在一起,留下莫爾泰尼一個人做著荒誕破碎的夢。

可能這才是人們對“婚外戀”存有恐懼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多麼不道德,而是我們既不知道它如何發生,也不知道如何彌補。它無聲的來,無聲的去,我們在它面前,無論做什麼都顯得徒勞無力。

3

彌補:追尋錯過的命運

挑戰宿命——這類婚外戀的情節大概只能在小說中得以實現,在現實生活裡,它發生的概率實在近乎於零。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經歷許多不可挽回的錯過,有時只是一個選擇,便讓另一種命運擦肩而過。在小說中,有一種婚外戀便是為了重新找回曾經失落的命運,這時,主人公面對的便不是生活與欲望,而是命運本身。這類婚外戀小說讀起來通常更迷人而傷感。

在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命運便化身為彼岸的綠燈,閃爍,明亮,卻遙不可及。每當伸手觸及指示,便飄然離去。

《了不起的蓋茨比》

作者: [美] 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譯者: 巫甯坤 / 湯永寬 / 蕭甘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年8月

擁有大筆財富的蓋茨比回到紐約,就是為了完成內心的愛情夢想——重新找回五年前心愛的女孩黛西。在朋友的幫助下,蓋茨比成功和已經結婚的黛西見面,兩個人舊情複燃,夜夜笙歌,揮金如土。在那段歡笑的日子裡,蓋茨比看似已經戰勝了命運,重新將愛情把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命運終究把他變成了犧牲品。在婚外戀情曝光後,黛西內心已然選擇拋棄蓋茨比,在一次車禍之後,蓋茨比又選擇替黛西承擔肇事責任,最終被復仇者用槍打死。而黛西本人則重新回到婚姻生活中。一切依靠金錢所堆砌的幻想與歡笑都化為烏有。

相比之下,瑪律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更讓人寬慰一些。這本小說所描述的愛情故事更具有永恆意義,仿佛一本愛情百科全書。費爾明娜和弗諾倫蒂諾·達薩經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兩個曾經相識又不得不分開的人,終於在人生盡頭之前走到了一起,而費爾明娜和丈夫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又不能單純地看做障礙,它更像是一條荊棘小徑,通過這種曲折經歷,最終抵達一生一世的彼岸。宿命,愛情,婚姻,錯過,絕望,回憶……一切都是迴圈的夢;是婚外戀情也好,是初心也罷,對真愛的渴求永遠是小說中最明亮的光線。

雖然,也許每個人心中也會冒出這樣的想法:那些錯過的命運,看上去總是像更好的。

4

生活:只是愛了,沒什麼理由

最後,再來說一下改編為電影的《廊橋遺夢》。

這個古典質樸的婚外戀故事從發生的緣由來看,和前三個類型都不相同。它更像是純粹的愛。既沒有婚姻外激情與欲望的探索,也沒有對生活內部的不滿,當弗朗西絲卡遇見攝影師羅伯特的時候,她婚姻安穩,家庭和諧。如果有什麼原因能解釋《廊橋遺夢》這段故事,大概也只有愛情本身。

《廊橋遺夢》

作者: (美)羅伯特・沃勒

譯者: 梅嘉

版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因此,雖然《廊橋遺夢》是一個關於在水面下隱藏多年的婚外戀故事,但它確確實實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並不以單單以情☆禁☆欲,或擺脫乏味生活為主題。所以,電影中的麥迪森橋才會通過一個婚外戀故事而成為愛情聖地,每年有無數情侶專程前去舉行婚禮。

有時,愛就是這樣發生的。它充滿神秘感,在某一天突然進入你的生活。它會讓你感到諸多束縛都不再重要。道德,婚姻,形象,地位,一切在真愛面前都變成需要擺脫的物件。但最終,弗朗西絲卡卻並沒有選擇逃離。因為真實的生活不止於此,生活與小說的界限也在於此——它不是斷續不連的點,而是連貫的人生經歷。她的身上還有諸多責任,有需要撫養的孩子,有需要照顧的家庭,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她最終將責任感放在了第一位,目送羅伯特開車離去。所以,《廊橋遺夢》中更多了一些生活中的無助痛苦。

《廊橋遺夢》電影劇照

相比於那些致力於挖掘人類情結的婚外戀小說,《廊橋遺夢》少了些瘋狂與深邃,卻多了許多真實的生活體驗,有著更多古典氣息。轉瞬即逝的愛情,沉重的選擇,痛苦的承擔,以及生命中不能放棄的責任感……《廊橋遺夢》似乎和每一個讀者的心靈擦肩而過,宛如一個隨時可能發生的故事,在深潛的內心撫起一陣漣漪——這種婚外戀的夢,擺脫現狀的幻想,即使支離破碎,也曾在某個瞬間真實發生過。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宮子;編輯:走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