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盜挖清代古墓遺址 專挑雨後“動手”

法制晚報2018-01-1815:19:39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幾乎每年都要來上三四撥,而且專挑雨後下手……”於永旺義務守護古墓文物十年來,總結出這樣的規律。清代大學士三泰的墓地,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蘇家坨鎮,

歷經歲月變遷地表僅剩一通墓碑,卻引誘著一批又一批的盜墓人,這讓蘇家坨鎮的文物工作者不得不防。

盜墓人每年都來三四撥

在蘇家坨鎮的蘇一二村,遺存著一通馱龍石碑,是清代大學士三泰墓地表僅存遺物,現為海澱區普查登記文物,碑陰“麟圖鶴算”四個大字頗具特色。

蘇一二村村民、55歲的於永旺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民在墓地裡種白薯、種果樹,

除了一塊王八馱石碑,墓地裡還有供桌和香爐。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在墓地裡蓋房,將石供桌和香爐埋在了房下。自此,除了一通墓碑,古墓再無其它地上遺存。

義務看護文物的蘇一二村村民于永旺師傅 攝/記者 崔毅飛

大概十年前,於永旺在村子裡承包了一塊地,由於緊鄰古墓,從此便開始和盜墓人的數次交鋒。

在老於的印象裡,最近這十年,不分白天黑夜,每年都能來上三四撥人,在墓地周圍探挖,其中兩次讓他記憶猶新。

2014年的一個下午,剛剛下完雨,光天化日之下,發現院子裡有一個陌生人,問他做什麼的也不回答,隨後從樹叢裡又鑽出來倆人,原來是一夥的,兩個人在地裡探挖,一個人放風。

老於寡不敵眾、趕緊打電話報警,這夥人見狀上車逃跑。老於穿著拖鞋未能追上。

2016年的一天夜裡,又是剛剛下完雨,老於聽見院子裡的狗叫喚不停,他和親戚出門發現,兩條狗把一個人給圍了,隨後又從樹叢裡鑽出來3名男子,手裡拿著鐵釺、洛陽鏟之類的傢伙,四個人年齡在20-40歲之間。“你們別再來了,即便有東西也不可能讓你們挖走!”老於警告這夥人。從這以後到現在,再沒來過盜墓人。

僅存珍貴墓碑 曾有可疑人踩點

2014年4月25日,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先生,曾在博客中記述,三泰墓碑是乾隆皇帝親自撰文,因此非常珍貴。但地處荒野知者不多,更危險的是“周邊樹木被砍,此石碑很可能保留不了多久,就會被丟失”。吳先生的擔憂不無根據。

三泰墓僅存的墓碑,系文物普查登記專案,鎮政府2017年為其安裝了金屬護欄 攝/記者 崔毅飛

2013年,位於房山區青龍湖鎮的清代大臣孫國璽墓、墓碑被盜。同年,門頭溝區清代耿聚忠墓內的“和碩柔嘉公主冊封碑”被盜,被盜石碑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房山區清代大臣黃廷桂墓的墓碑險些被盜。三起盜墓案法晚都曾進行報導。

上述三起偷盜清代墓碑案例,被盜墓碑的體量與三泰的墓碑相當,重量都超過10噸。盜墓人須動用吊車和卡車。

於永旺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曾發現可疑人員在墓碑周圍踩點,多虧了有人防、狗防,另外曾經還有樹防,由於周圍棗樹密佈,車輛無法接近墓碑。此外,蘇家坨鎮文物巡查隊經常到此巡查,2017年為鎮域內的石碑安裝了金屬護欄,技防措施得以完善。

安裝護欄之前的三泰墓碑,沒有其它物防措施 攝/吳曉平

盜墓學者:雨後便於判斷地下狀況

《中國人盜墓史》、《盜墓史記》作者,中國盜墓史學家倪方六向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介紹說,盜墓人進行踩點、探挖,喜歡選擇雨雪天氣。首先,自然土和人工土,遇到雨雪天氣後,反映出來的吸水速度不一樣,人工土會打得更結實,盜墓人會根據此進行判斷地下是否有寶物;其次通過滲水速度、甚至有無塌陷、也能判斷地下情況;最後,雨雪天氣盜墓,不容易被發現。

倪方六還說,偷盜墓碑存在兩種動機:一是有人收藏;二是磨掉碑文再次利用。

官方:保護文物需要民眾參與

蘇家坨鎮文化服務中心劉秀玲主任介紹說,蘇家坨鎮有國家級文物1處、市級文物6處、區級文物23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52處,總數占海澱區1/4。自2016年9月份成立文物巡查隊以來,巡查員對全鎮82處文物進行全面摸底檢查,但難以做到一對一24小時盯防。所幸有于永旺師傅這樣的熱心群眾,主動參與到文物保護當中來,和政府部門共同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考慮到除了一塊墓碑,三泰墓可能存在其它地下遺存,他們在日後的巡查中會多加關注。

被盜墓碑的體量與三泰的墓碑相當,重量都超過10噸。盜墓人須動用吊車和卡車。

於永旺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曾發現可疑人員在墓碑周圍踩點,多虧了有人防、狗防,另外曾經還有樹防,由於周圍棗樹密佈,車輛無法接近墓碑。此外,蘇家坨鎮文物巡查隊經常到此巡查,2017年為鎮域內的石碑安裝了金屬護欄,技防措施得以完善。

安裝護欄之前的三泰墓碑,沒有其它物防措施 攝/吳曉平

盜墓學者:雨後便於判斷地下狀況

《中國人盜墓史》、《盜墓史記》作者,中國盜墓史學家倪方六向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介紹說,盜墓人進行踩點、探挖,喜歡選擇雨雪天氣。首先,自然土和人工土,遇到雨雪天氣後,反映出來的吸水速度不一樣,人工土會打得更結實,盜墓人會根據此進行判斷地下是否有寶物;其次通過滲水速度、甚至有無塌陷、也能判斷地下情況;最後,雨雪天氣盜墓,不容易被發現。

倪方六還說,偷盜墓碑存在兩種動機:一是有人收藏;二是磨掉碑文再次利用。

官方:保護文物需要民眾參與

蘇家坨鎮文化服務中心劉秀玲主任介紹說,蘇家坨鎮有國家級文物1處、市級文物6處、區級文物23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52處,總數占海澱區1/4。自2016年9月份成立文物巡查隊以來,巡查員對全鎮82處文物進行全面摸底檢查,但難以做到一對一24小時盯防。所幸有于永旺師傅這樣的熱心群眾,主動參與到文物保護當中來,和政府部門共同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考慮到除了一塊墓碑,三泰墓可能存在其它地下遺存,他們在日後的巡查中會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