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全球TOP10列裝兵器大盤點(上)

2017年的世界兵器大片也落下了帷幕。回首故事中的情節,有喜悅、有傷心、有無奈、有失落……如果非要為2017年的世界兵器選擇一個最為精彩的畫面,恐怕還是新裝入列時的興奮與歡呼。

穿上嶄新軍裝的兵器既是充實國防實力的“生力軍”,也是支撐國家利益的“定盤星”,更代表著一國國防科技工業的能力水準。那麼,全球2017年有哪些重磅裝備加入現役呢?我們一起來看——2017全球十大列裝兵器。

1.殲-20戰鬥機

2016年珠海上空驚鴻一瞥後,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殲-20何時刷上中國空軍的編號就成為了全球矚目的軍事焦點之一。2017年9月28日,中國國防部首次公開承認,殲-20已列裝部隊。

雖然在意料之中,但依然引起了轟動,畢竟,這是20多年來世界上第二個列裝國產四代戰機的國家。

四代隱身戰機,當今空戰中的佼佼者,概念很美,但研製難度極大。從上世紀90年代初F-117在海灣書寫“零戰損”的傳奇以來,隨後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世界上仍然只有美軍研製並裝備了這一空中利器。誰能打破神話?最初的答案中一定沒有殲-20。

然而,兵器的故事永遠都出乎人們意料。

這些年來,通過軍迷和媒體的曝光,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殲-20的變化與成熟,直到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三機編隊呼嘯而過的殲20已完全具備了服役的素質。在這背後,是中國航空工業數十年的積累和中國航空人自力更生、埋頭苦幹的拼搏精神。

殲-20吹響了中國空軍挺進隱身時代的號角,隨著產能提高和列裝速度加快,殲20將逐漸承擔起中國空防的重任。可以肯定的是,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三四代機混搭的模式將成為中國空軍,乃至世界空軍的常態。

在外界一片迷亂猜測下,殲-20正式服役,F-22將不再寂寞

2.901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下餃子”成為了中國海軍最為顯著的標籤,接連服役的新銳戰艦為國家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提供了堅實的保護。

這裡面,作戰艦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走向遠洋不僅要有“槍”,更要有“彈”和“糧”,尤其是在烈度加強、節奏加快的現代海戰條件下,遠離大陸的後勤給養是影響戰力發揮的關鍵因素,因此,補給艦的地位和價值就顯得特別突出。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海軍艦艇已經構建起以903/903A型綜合補給艦為核心的遠洋保障體系,有效履行了遠海演訓、護航訪問等各項任務。

隨著水面艦艇噸位的逐漸增大、編隊規模的逐漸擴充,特別是考慮到未來航母編隊的巨大胃口,2萬噸級的補給能力已顯吃力。當看到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在“供應”級戰鬥支援艦的保障下縱橫四海,而俄羅斯海軍拖著大小保障船舶跛行萬里的畫面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大、更快、更強的綜合補給艦是中國海軍挺進深藍的必需品。

相對於903/903A型,901型容量翻倍,最高航速提升了近50%,補給方式更先進,特定場景下的補給能力幾乎翻倍,各項指標的全方位提升大大增強了中國海軍遠洋航行的基礎能力。有了901的支撐,中國海軍航母將走得更遠。

有了901型綜合補給艦,中國海軍編隊邁向遠洋的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

3.殲-16戰鬥機

多用途戰鬥機概念的興起,給“以空制地”這個現代戰爭的不二法則賦予了全新內涵。以往只能由戰鬥機護航轟炸機執行的任務,現在可以集成到一類戰機上完成,這種變化絕不僅僅是簡單高效,而是戰術運用的徹底革新,特別是在需要高速突防、定點摧毀、對地支援等特定作戰環境和任務下的意義更顯突出。

雖然在引進蘇-27並以此自行研發出殲-11系列戰機後,中國空軍擁有了多用途戰機,但受限於初始定位和掛載能力,對地攻擊能力一直是弱項短板。而後續引進的蘇-30MKK太少,自行研發的殲轟-7太老,騰飛的中國空軍始終缺少一對利爪。

殲-16的入役使中國空軍終於擁有了一柄“上帝之杖”,儘管外形上與殲-11系列差別不大,但由於動力和載彈量大幅提升,對地攻擊能力得到了重點強化,另外,更大的機頭也預示著更加先進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已“入住”。從技術水準來講,殲-16完全可以比肩當今世界主流三代半戰機。

當然,殲-16的“多用途”不會局限於火力打擊上,得益於強大的掛載能力,殲-16的電子戰版本早已在路上,中國軍隊的空中作戰體系正在快速更新完善。

殲-16戰鬥機的入役意味著中國海空軍的拳頭更硬了

4.“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美國對航母的理解更加深刻。前總統克林頓有一句名言:航母是大國政治博弈不鏽的筆尖。而五角大樓裡懸掛的那幅“尼米茲”級航母宣傳畫的配文則更加直接:9萬噸的外交。戰後,美國人用5級20餘艘航母將世界玩弄於股掌之間。至今,載著數十架各類戰機、遊弋在各大洋的10艘巨艦依然是保障美國國家利益的基石。

然而,看似順理成章的新一代航母“福特”級卻顯得那麼“難產”。先是遭到了國會老爺和知名智庫的極力反對,被稱作不堪一擊的“活靶子”,爾後又遇到了幾乎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技術障礙和造價上漲。“福特”級自誕生以來似乎一直活在陰影之中。

儘管過程艱辛坎坷,但它終究還是服役了。拋開屢遭嘲諷的電磁彈射與攔阻系統不談,“福特”的進步依然可圈可點,況且就算是成為最大“槽點”的前者,也正在服役之後頻繁進行的艦載機起降訓練中逐漸正名。

實際上,“曲折向前”本就是軍事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但不能因為看不到眼前的好處就放棄對國家安全的維護,否則,一旦戰火降臨,所有自豪和驕傲都將化為硝煙與塵土。相對於“福特”級的先進,或許這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

幾經波折,“福特”號航母終於服役了,諸多“黑科技”加身使其觸摸到了未來海戰的大門

5.“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

從“卓越”號退役算起,不知不覺間,英國皇家海軍已經度過了3年沒有航母的日子。對於一個曾經叱吒大洋的帝國海軍來說,這種情形以往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新一級航母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被寄予了太多期望,而它也終於趕在2017年的尾巴加入了現役。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這艘新航母一定具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本領。特立獨行的雙艦島設計堪稱當前航母界的一股清流,是好是壞眾說紛紜,老牌海軍強國自有它的道理。如果說雙艦島是這艘航母看得見的特點,那麼全電推進方式則是它看不見的進步。“伊莉莎白女王”號是世界現役最大全電推進艦艇,且不論其較傳統機械推進方式的巨大優勢,僅僅是技術難度就已經能夠令絕大多數艦艇仰視。沒落的“日不落帝國”依然不可小覷。

政治迷亂、經濟萎靡,現在的英國迫切需要一劑興奮劑,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化身,“伊莉莎白女王”號責無旁貸。事實上,英國人重拾昔日榮光的夢想從未消逝,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人會助英國兄弟一臂之力嗎?畢竟,“伊莉莎白女王”的“長劍”握在別人的手裡。

“伊莉莎白女王”號使英國皇家海軍再次擁有了航母,而且也再次展現了英國在航母技術上的創新之舉

901型容量翻倍,最高航速提升了近50%,補給方式更先進,特定場景下的補給能力幾乎翻倍,各項指標的全方位提升大大增強了中國海軍遠洋航行的基礎能力。有了901的支撐,中國海軍航母將走得更遠。

有了901型綜合補給艦,中國海軍編隊邁向遠洋的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

3.殲-16戰鬥機

多用途戰鬥機概念的興起,給“以空制地”這個現代戰爭的不二法則賦予了全新內涵。以往只能由戰鬥機護航轟炸機執行的任務,現在可以集成到一類戰機上完成,這種變化絕不僅僅是簡單高效,而是戰術運用的徹底革新,特別是在需要高速突防、定點摧毀、對地支援等特定作戰環境和任務下的意義更顯突出。

雖然在引進蘇-27並以此自行研發出殲-11系列戰機後,中國空軍擁有了多用途戰機,但受限於初始定位和掛載能力,對地攻擊能力一直是弱項短板。而後續引進的蘇-30MKK太少,自行研發的殲轟-7太老,騰飛的中國空軍始終缺少一對利爪。

殲-16的入役使中國空軍終於擁有了一柄“上帝之杖”,儘管外形上與殲-11系列差別不大,但由於動力和載彈量大幅提升,對地攻擊能力得到了重點強化,另外,更大的機頭也預示著更加先進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已“入住”。從技術水準來講,殲-16完全可以比肩當今世界主流三代半戰機。

當然,殲-16的“多用途”不會局限於火力打擊上,得益於強大的掛載能力,殲-16的電子戰版本早已在路上,中國軍隊的空中作戰體系正在快速更新完善。

殲-16戰鬥機的入役意味著中國海空軍的拳頭更硬了

4.“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美國對航母的理解更加深刻。前總統克林頓有一句名言:航母是大國政治博弈不鏽的筆尖。而五角大樓裡懸掛的那幅“尼米茲”級航母宣傳畫的配文則更加直接:9萬噸的外交。戰後,美國人用5級20餘艘航母將世界玩弄於股掌之間。至今,載著數十架各類戰機、遊弋在各大洋的10艘巨艦依然是保障美國國家利益的基石。

然而,看似順理成章的新一代航母“福特”級卻顯得那麼“難產”。先是遭到了國會老爺和知名智庫的極力反對,被稱作不堪一擊的“活靶子”,爾後又遇到了幾乎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技術障礙和造價上漲。“福特”級自誕生以來似乎一直活在陰影之中。

儘管過程艱辛坎坷,但它終究還是服役了。拋開屢遭嘲諷的電磁彈射與攔阻系統不談,“福特”的進步依然可圈可點,況且就算是成為最大“槽點”的前者,也正在服役之後頻繁進行的艦載機起降訓練中逐漸正名。

實際上,“曲折向前”本就是軍事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但不能因為看不到眼前的好處就放棄對國家安全的維護,否則,一旦戰火降臨,所有自豪和驕傲都將化為硝煙與塵土。相對於“福特”級的先進,或許這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

幾經波折,“福特”號航母終於服役了,諸多“黑科技”加身使其觸摸到了未來海戰的大門

5.“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

從“卓越”號退役算起,不知不覺間,英國皇家海軍已經度過了3年沒有航母的日子。對於一個曾經叱吒大洋的帝國海軍來說,這種情形以往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新一級航母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被寄予了太多期望,而它也終於趕在2017年的尾巴加入了現役。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這艘新航母一定具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本領。特立獨行的雙艦島設計堪稱當前航母界的一股清流,是好是壞眾說紛紜,老牌海軍強國自有它的道理。如果說雙艦島是這艘航母看得見的特點,那麼全電推進方式則是它看不見的進步。“伊莉莎白女王”號是世界現役最大全電推進艦艇,且不論其較傳統機械推進方式的巨大優勢,僅僅是技術難度就已經能夠令絕大多數艦艇仰視。沒落的“日不落帝國”依然不可小覷。

政治迷亂、經濟萎靡,現在的英國迫切需要一劑興奮劑,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化身,“伊莉莎白女王”號責無旁貸。事實上,英國人重拾昔日榮光的夢想從未消逝,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人會助英國兄弟一臂之力嗎?畢竟,“伊莉莎白女王”的“長劍”握在別人的手裡。

“伊莉莎白女王”號使英國皇家海軍再次擁有了航母,而且也再次展現了英國在航母技術上的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