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蔡鍔將軍一個真正的護國軍神,也是享受國葬待遇的民國第一人

1882年12月18日在湖南一戶貧寒人家誕生了一個男孩,家人給他取名蔡艮寅,後改名為蔡鍔。湖南這片神奇的土地可謂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蔡鍔這位湘江子弟,承載了湘人剛毅勇武,

又文采斐然,是民國史上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物。

天資聰穎的蔡艮寅六歲讀書,十歲就能做八股文,十三歲時便脫穎而出中了秀才。十五歲時進入當時湖南最好的長沙實務學堂,也就是在這裡,蔡鍔遇到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兩個人。

讓他在亂世沉浮中,能始終堅守自我,成就了頂天立地、留名史冊的蔡鍔,這兩人就是梁啟超和唐才常。對於蔡鍔老師梁啟超特別賞識,他從這個聰穎剛毅的少年身上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所以對其教導有為用心,關懷備至師徒之間建立深厚的感情。1899年蔡鍔離開家鄉,來到上海南洋公學讀書,後又隨老師到日本的大同高等學校學習。之後參加了老師唐才常組織的自立會,籌畫反清起義。

然而,因起義失敗,師友多人遇難,而蔡鍔在進步人士的保護下逃過一劫,他立志要完成師長的未竟之業,於是,他棄筆從戎,並把名字由蔡艮寅改為蔡鍔。之後考入日本的成城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經過幾年的軍事學習,回國後蔡鍔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多處做著為培養軍事人才的工作,在指揮練兵和教授軍事知識的時候,他的見解獨到精闢,深受官兵敬佩,

被稱讚為“人中呂布”,蔡鍔的名字也享譽西南五省。

當時的雲南總督李經羲力邀他去雲南擔任軍職,蔡鍔接受了邀請來到雲南,便開始潛心研究兵法,他很推崇同是湘籍的前輩曾國藩和胡林翼的“治兵之道,以擇將為先”的思路。他還親自編寫了《曾胡治兵語錄》作為教材。

這本書後來還被蔣介石採納,成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之後蔡鍔擔任了雲南陸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而當時的雲南和全國一樣,各種起義和鬥爭正在醞釀之中,同盟會正積極的策劃和組織反清的革命鬥爭。

他暗中向同盟會保正:一旦發生革命,他將絕對支持。之後,武昌起義爆發,蔡鍔與唐繼堯等人回應革命,在攻打總統府時,宅心仁厚的蔡鍔對有過知遇之恩的李經羲,

禮送其出省,做到仁至義盡不失君子本色。

此後,“大中華國雲南軍督府”成立,蔡鍔被擁戴為雲南都督。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在繼續擔任了一年都督後,他拒絕了雲南父老要他留任的請求,去了北京政府的陸軍部任職。

辛亥革命之初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的,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只有袁世凱這樣的強力人物才能收拾局面,出於維護國家統一的公義,所以在二次革命中,他都是袁世凱北洋政府的支持者。

直到他真正認清袁世凱那不可告人的野心和陰謀,這位袁大總統雖有一統中國的雄心,但他的私心遠大於公義。這種人當權,國將不國是國家不幸。此時的蔡鍔作為有責任感的正直軍人,堅決不會接受袁世凱稱帝的,自己必須行動起來了。

可是此時的蔡鍔已經被袁世凱所提防,基本處於被軟禁狀態,隨時被人盯梢,不能離開北京了!為了麻痹袁世凱表面上擁護袁世凱稱帝,故意裝成浪蕩公子的摸樣,流連于煙花柳巷。又以去日本治病為由,在老師梁啟超的幫助下。

蔡鍔隨即逃出北京,幾經周折回到雲南,此後,他與唐繼堯等人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討袁護國戰爭。最終,在全國的一片罵聲中,袁世凱被迫灰溜溜的取消帝制,宣佈下臺。護國戰爭勝利了,但此時的蔡鍔喉部的疾病已很嚴重。

他只好放下所有的事情去日本接受治療,然而這一去卻是永別,1916年11月8日,只有34歲的蔡鍔因醫治無效,在日本去世。蔡鍔的一生可以說是光明磊落,在那個動盪的亂世中,他是一個罕見的真正軍人,不戀高官厚祿只為了四萬萬人爭人格。

1917年4月12日,以國葬禮葬于長沙嶽麓山,成為享受國葬待遇的民國第一人,這個殊榮蔡鍔當之無愧。幾年後,他的老師梁啟超還在演講中沉痛呼喚:不死的蔡公啊!請把你的精神變作百千萬億化身,永遠駐在我們青年心坎裡頭。

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只有袁世凱這樣的強力人物才能收拾局面,出於維護國家統一的公義,所以在二次革命中,他都是袁世凱北洋政府的支持者。

直到他真正認清袁世凱那不可告人的野心和陰謀,這位袁大總統雖有一統中國的雄心,但他的私心遠大於公義。這種人當權,國將不國是國家不幸。此時的蔡鍔作為有責任感的正直軍人,堅決不會接受袁世凱稱帝的,自己必須行動起來了。

可是此時的蔡鍔已經被袁世凱所提防,基本處於被軟禁狀態,隨時被人盯梢,不能離開北京了!為了麻痹袁世凱表面上擁護袁世凱稱帝,故意裝成浪蕩公子的摸樣,流連于煙花柳巷。又以去日本治病為由,在老師梁啟超的幫助下。

蔡鍔隨即逃出北京,幾經周折回到雲南,此後,他與唐繼堯等人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討袁護國戰爭。最終,在全國的一片罵聲中,袁世凱被迫灰溜溜的取消帝制,宣佈下臺。護國戰爭勝利了,但此時的蔡鍔喉部的疾病已很嚴重。

他只好放下所有的事情去日本接受治療,然而這一去卻是永別,1916年11月8日,只有34歲的蔡鍔因醫治無效,在日本去世。蔡鍔的一生可以說是光明磊落,在那個動盪的亂世中,他是一個罕見的真正軍人,不戀高官厚祿只為了四萬萬人爭人格。

1917年4月12日,以國葬禮葬于長沙嶽麓山,成為享受國葬待遇的民國第一人,這個殊榮蔡鍔當之無愧。幾年後,他的老師梁啟超還在演講中沉痛呼喚:不死的蔡公啊!請把你的精神變作百千萬億化身,永遠駐在我們青年心坎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