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即將到來的AI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將走向何方!

最近,關於AI(人工智慧)是各行各業都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國內三大巨頭BAT都在積極為未來的AI時代進行積極佈局,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最近steam的火爆好像也預示著AI的到來會對未來人才有更深層次的需求。

很明顯,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普通人的生活所發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教育也不例外。未來社會會是個什麼樣子?我們的孩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來迎接即將到來的AI社會都是我們家長與學校都迫切想要儘早知道的,誰最先看到了未來誰就可以引領未來,不是麼?

未來能夠預知的以下幾個行業將會受到衝擊

1、汽車

未來五年內,大部分新車將成為更為智慧的“互聯汽車”。到2025年,大約有10%的新車將完全實現無人自動駕駛。包括穀歌和特斯拉在內的部分企業眼下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而日本即將開始對“機器人計程車”進行使用測試,這種計程車將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承擔起運輸任務。

2、金融

金融領域的最大變革在於傳統的投資專家將被機器人金融顧問所取代。到2020年,全球金融市場將會有價值2.2萬億美元的投資活動由人工智慧電腦完成,這些電腦擁有對市場變化發展學習和理解的功能。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之下,金融業的發展模式將由高頻交易和複雜演算法向全自動資金管理轉變。

3、醫療保健

未來的醫院將利用機器人完成各方面的工作,從關鍵性手術到照顧殘障病人等等。2000年時全球大約有1000台手術是由機器人輔助參與的,而到2014年這一數位猛增至57萬台,而在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科技的應用將有效彌受訓補醫療人員的短缺。

4、製造業

目前全世界有10%的製造工作由機器人完成,隨著機器人成本的降低,這一比例在未來十年內將上升至45%。製造機器人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儘管有部分製造工作還需要人工完成,

但諸如富士康這樣的公司已經投資研發機器人來替代人手組裝iPhone中的細小零件。

5、農業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在對於農業發展的改變也顯而易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無人駕駛的拖拉機、無人機和擠奶機出現在農場裡。到2025年,農民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大資料分析手段來優化農作物的產量。

6、服務業

伴隨著越來越多個人定制化機器人的誕生,服務行業發展前景也將迎來巨大的變革。機器人的加入可以替代人類承擔更多簡單單調、危險又或是繁瑣的工作。

7、人工智慧

到2024年,人工智慧技術市場價值或達到430億美元。在2040年至2050年之間,完全人工智慧(即一台電腦能夠真正地模仿人類思維的技術)有5成左右的機會可以實現,到2075年這一可能性將上升到9成。

8、航空航太和國防

如今全世界大約有90個國家使用無人機,其中30個國家使用武裝無人機。未來五年內,全球商用和軍用無人機的數量預計將增長2倍。與此同時,陸地用全自動軍用汽車和機器人也正在研發之中。

要想在未來的人工智慧社會立足,首先要瞭解人與人工智慧的區別,瞭解哪些是人工智慧短期可以實現代替人類的,哪些是很難代替的,才能給我們未來的教育做出指導。

人的探索精神

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在他們面前擺了一個盒子,告訴他們不要打開,但是每個人都想要迫不急待的打開,我們人類對於所有未知的東西都是有好奇心的,而機器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美的認知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無法解釋人類主觀對美的感受,人工智慧做了很多科學分析,但也不知道人類覺得什麼是好的,什麼是美的,我們很多人感官相當粗糙的,但是在未來,對於美的體驗本身是人和人工智很大的區別。

理解能力

從知識變成常識,我們把一些知識放到常識系統裡讓它發生遷移。比如說,我們說到“上海”,這是中國的金融之都,它應該在地理這個學科裡面發生作用。我們還會聯想和腦補出它的歷史、文化以及它現在的政治、經濟等等。

人的自我意識

我們今天看到AlphaGo下棋很厲害,但他沒有自我意識。人不同,人是有自我意識的。

人有情感和交流的能力

人工智慧可以識別語義,但是很難與人產生共鳴,也無取代人與人之間建立的感情紐帶。這種美好的感情是機器人無法體會到的,這種情感需要我們有人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是完全符合我們的工業時代的。工業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標準化。工廠把每一個人放到標準化的位置上,把每一個人訓練成一顆螺絲釘,在大工業體系中獲得一個自己的位置。流水線標準化生產。

這種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會考試的、能夠在標準化課堂裡面上課、能在流水線上做螺絲釘的人。我們培養出像機器人一樣的人,而這樣的人最終會被機器人所取代。仔細想一想,這是一個有一點可怕的前景。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未來的教育需要和現在這樣標準化的教育系統不同,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再反推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基於人的教育

現在人工智慧並不能做到情緒識別、自我推動和情感交流,情商、領導力、魅力、親和力這些都是人獨有的,AI很難擁有

個性化教育

在未來的時代,行業每天都在更新換代的。未來新的職業會越來越多,層出不窮。一個人如果想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可能需要的教育是來自很多的互動式領域,很多專業的。我們需要有教育選擇的能力,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定制適合自己的教育。

教育既要創新也要傳承

今天我們面臨的教育變革不僅僅是創新,比如創客教育、創業教育、STEAM教育等等,對於教育的傳承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人類5000年的文明傳承是人類最大的財富,那些經典的比如老子的《道德經》、西方三大聖賢(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經典,這些思想人工智慧可以背出來,但也許很難真正理解,這才是人類與動物與機器人的最大區別,現在我們國家的教很強,但是育的東西還是要依託這些哲學經典與人類智慧,這是解決未來我們生死存亡的大智慧,這個不僅不能丟,現在還要把他們撿回來。

在未來,可能人類再也不需要老師,而是需要更多的教練(coach),因為知識在未來將會氾濫,其實現在已經氾濫了,只有那些引導人類如何獲得對於個體而言有價值的知識與資訊並且能夠重新整合和創新的人才能真正擁抱AI時代,同樣未來學校也將發生巨大的變革,知識類的教學工作將會由機器人取代,老師或者教練要做的就是關注人的發展(品格、情感、人文、藝術、體育、思想)等這些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智慧與能力,因為那是作為人最重要的驅動力,未來一定有一批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整個社會會因此沉澱巨大的財富,對很多人來說或許真的可以像現在很多北歐國家一樣不工作也可以靠國家發的福利過得很好(不愁吃喝、不愁教育、不愁醫療、養老),但是反過來想那樣對人類就真的好麼,真正的創新與創造還是會依靠人類的思想,所以有理由相信,未來真正有夢想的人敢於創造的人將會獲得巨大的財富與個人的自我實現。

suyantown

6、服務業

伴隨著越來越多個人定制化機器人的誕生,服務行業發展前景也將迎來巨大的變革。機器人的加入可以替代人類承擔更多簡單單調、危險又或是繁瑣的工作。

7、人工智慧

到2024年,人工智慧技術市場價值或達到430億美元。在2040年至2050年之間,完全人工智慧(即一台電腦能夠真正地模仿人類思維的技術)有5成左右的機會可以實現,到2075年這一可能性將上升到9成。

8、航空航太和國防

如今全世界大約有90個國家使用無人機,其中30個國家使用武裝無人機。未來五年內,全球商用和軍用無人機的數量預計將增長2倍。與此同時,陸地用全自動軍用汽車和機器人也正在研發之中。

要想在未來的人工智慧社會立足,首先要瞭解人與人工智慧的區別,瞭解哪些是人工智慧短期可以實現代替人類的,哪些是很難代替的,才能給我們未來的教育做出指導。

人的探索精神

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在他們面前擺了一個盒子,告訴他們不要打開,但是每個人都想要迫不急待的打開,我們人類對於所有未知的東西都是有好奇心的,而機器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美的認知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無法解釋人類主觀對美的感受,人工智慧做了很多科學分析,但也不知道人類覺得什麼是好的,什麼是美的,我們很多人感官相當粗糙的,但是在未來,對於美的體驗本身是人和人工智很大的區別。

理解能力

從知識變成常識,我們把一些知識放到常識系統裡讓它發生遷移。比如說,我們說到“上海”,這是中國的金融之都,它應該在地理這個學科裡面發生作用。我們還會聯想和腦補出它的歷史、文化以及它現在的政治、經濟等等。

人的自我意識

我們今天看到AlphaGo下棋很厲害,但他沒有自我意識。人不同,人是有自我意識的。

人有情感和交流的能力

人工智慧可以識別語義,但是很難與人產生共鳴,也無取代人與人之間建立的感情紐帶。這種美好的感情是機器人無法體會到的,這種情感需要我們有人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是完全符合我們的工業時代的。工業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標準化。工廠把每一個人放到標準化的位置上,把每一個人訓練成一顆螺絲釘,在大工業體系中獲得一個自己的位置。流水線標準化生產。

這種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會考試的、能夠在標準化課堂裡面上課、能在流水線上做螺絲釘的人。我們培養出像機器人一樣的人,而這樣的人最終會被機器人所取代。仔細想一想,這是一個有一點可怕的前景。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未來的教育需要和現在這樣標準化的教育系統不同,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再反推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基於人的教育

現在人工智慧並不能做到情緒識別、自我推動和情感交流,情商、領導力、魅力、親和力這些都是人獨有的,AI很難擁有

個性化教育

在未來的時代,行業每天都在更新換代的。未來新的職業會越來越多,層出不窮。一個人如果想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可能需要的教育是來自很多的互動式領域,很多專業的。我們需要有教育選擇的能力,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定制適合自己的教育。

教育既要創新也要傳承

今天我們面臨的教育變革不僅僅是創新,比如創客教育、創業教育、STEAM教育等等,對於教育的傳承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人類5000年的文明傳承是人類最大的財富,那些經典的比如老子的《道德經》、西方三大聖賢(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經典,這些思想人工智慧可以背出來,但也許很難真正理解,這才是人類與動物與機器人的最大區別,現在我們國家的教很強,但是育的東西還是要依託這些哲學經典與人類智慧,這是解決未來我們生死存亡的大智慧,這個不僅不能丟,現在還要把他們撿回來。

在未來,可能人類再也不需要老師,而是需要更多的教練(coach),因為知識在未來將會氾濫,其實現在已經氾濫了,只有那些引導人類如何獲得對於個體而言有價值的知識與資訊並且能夠重新整合和創新的人才能真正擁抱AI時代,同樣未來學校也將發生巨大的變革,知識類的教學工作將會由機器人取代,老師或者教練要做的就是關注人的發展(品格、情感、人文、藝術、體育、思想)等這些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智慧與能力,因為那是作為人最重要的驅動力,未來一定有一批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整個社會會因此沉澱巨大的財富,對很多人來說或許真的可以像現在很多北歐國家一樣不工作也可以靠國家發的福利過得很好(不愁吃喝、不愁教育、不愁醫療、養老),但是反過來想那樣對人類就真的好麼,真正的創新與創造還是會依靠人類的思想,所以有理由相信,未來真正有夢想的人敢於創造的人將會獲得巨大的財富與個人的自我實現。

suyan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