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時代新征程:強富美高無錫實踐」專訪無錫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欽:GDP破萬億,無錫可持續性發展局面形成

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充分展示我市踐行新發展理念,把握引領發展新常態,貫徹“四新”發展要求,實施六大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

特別是無錫經濟實現歷史性突破。1月17日至19日,市委宣傳部邀請了多家中央、省級媒體,開展“新時代新征程:強富美高無錫實踐”融媒體集中宣傳報導。從今日起,精選市外媒體對無錫的精彩報導,每天推出一篇,以饗粉絲。今日我們選擇了《21世紀經濟報導》的一篇報導——《專訪無錫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欽:GDP破萬億,無錫可持續性發展局面形成》。

1月16日,經江蘇省統計局核定,確定2017年無錫市的經濟總量為10511.8億元,

增長7.4%,5年來首次高出江蘇平均水準。

無錫是“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之一,是外向型經濟的主要代表。不過,過去的幾年來,諸多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江蘇“墊底”。

為何無錫能在2017年能夠實現質的突破?在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的背景下,

1月17日,無錫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欽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專訪。

擺脫整體靠後局面

《21世紀》:無錫經濟總量突破萬億,你如何看?

黃欽:無錫GDP增速曾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墊底,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我們在2015年召開了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

根據城市的發展歷程、稟賦條件、功能定位,研究並確立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的主線,即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

近幾年,無錫始終堅持這個主線,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工作,並針對產業強市推進作專題研究部署,提出7個方面30條具體政策。

從推動產業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不低於200億元的現代產業發展資金,支援重點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

初步預計,2017年無錫14個主要經濟指標中有9個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6個指標增速在省內位次前移。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13年來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列蘇南第一位;外貿進出口超過800億美元,增長16.4%。

整體上,無錫經濟經過2年多的負重爬坡,主要指標增速在江蘇省內已經擺脫整體靠後、部分墊底的狀況,部分重要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多年未有的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局面。

《21世紀》:過去幾年,無錫經濟徘徊的原因是什麼?

黃欽:受太湖藍藻事件(2007年)影響,一是新的投入不足,二是老的轉型不夠,並且外遷了2000多家企業。這一情況是國內城市在新一輪轉型升級中罕見的,這也是無錫經濟出現下滑的根本原因。

“骨肉共生”的萬億

《21世紀》:與國內其他萬億GDP城市不同的是,無錫是在經濟觸底的形勢下取得的,內在的發展動力在哪裡?

黃欽:本質上,無錫還是抓住了“改革”和“開放”這兩個關鍵,在此基礎上的很多創新都是“首創”,並在全國層面推廣,這為無錫的發展帶來了深度、廣度。最新的一個消息是,無錫的“事業單位改革”已獲得了中央編辦的認定。

在深化改革上,推動重點領域的改革。比如,在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房地產 “去庫存”上,無錫從高峰期的28個月下降到不到10個月。針對企業的“去杠杆”以及“降成本”上,無錫的成效領先全省,特別是去杠杆,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保持“雙降”態勢,在“降成本”上,無錫為企業減負總量占全省10%。

需要指出的是,之前江蘇50%的不良貸款集中在無錫,現在只有130億元左右,不良貸款率1.2%。

在新一輪開放上,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準和提質增效。之前無錫的外向型經濟總量在省內僅次於蘇州,但一直徘徊,在2017年突破了800億元,引進3000萬美元以上重大外資專案48個。

至於發展中的“新經濟”模式,無錫也有很多,比如我們爭取到了世界跆拳道比賽的永久性場地,這就是一個創新。

《21世紀》: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品質發展,針對經濟總量過萬億,怎樣警惕“只長骨頭不長肉”?

黃欽:與江蘇整體同步,無錫實體經濟發達。當然,從統計上看,因為國家修改了有關規則,而無錫的科技研發投入占比全省領先,每萬人專利達到34個,這對我們經濟總量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來說,經濟較為容易產生“只長骨頭不長肉”的特點,因為這是外資企業的特性所決定的。但對無錫來說,2017年無錫的民營企業約23.8萬家,其中90%是無錫本地企業,外資企業只有不到7000家,另有混合所有制企業約2.1萬家。並且,無錫獲得500強排名的企業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一。

也就是說,從所有制上看,無錫的經濟結構以本土、民營、實體為主,實現了“骨頭、肉、血”等一個有機體的共同成長。所以,無錫的萬億GDP品質是很高的,是經得起推敲的。

2017年,無錫市審批核准備案專案5164個、計畫總投資5178億元,分別增長97%、141%,其中涉及積體電路的接近1500億元的投資。基於以上綜合考慮,我們將2018年的增速定在7-7.5%之間,這是可以實現的。

鞏固微電子基地地位

《21世紀》:無錫曾是工業總量全國第三的城市,對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無錫的抓手在哪裡?

黃欽: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優先選項、領先優勢的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特色優勢的現代服務業為重要取向,這是無錫產業的“三個計畫”。

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是無錫的發展理念之一。之前,無錫工業總量一直低於1.5萬億元,2017年達到了15800億元,工業對經濟的獻度高出GDP增速。

以積體電路產業看,無錫曾是國家微電子南方基地。經過努力,在2017年成功引進無錫歷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總投資100億美元以上的華虹無錫積體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專案,總投資86億美元的SK海力士二工廠項目,總投資30億美元的中環積體電路用大矽片專案等重大產業專案,引進專案數量和規模均為歷年最好。

這些龍頭項目在無錫落地,填補國內空白,具備世界領先的技術水準,使得無錫作為國家微電子工業南方基地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世界頂尖人才的引進上,可以最高獎勵1億元,在2018年,這個最高獎勵可能會實現。

黃欽:本質上,無錫還是抓住了“改革”和“開放”這兩個關鍵,在此基礎上的很多創新都是“首創”,並在全國層面推廣,這為無錫的發展帶來了深度、廣度。最新的一個消息是,無錫的“事業單位改革”已獲得了中央編辦的認定。

在深化改革上,推動重點領域的改革。比如,在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房地產 “去庫存”上,無錫從高峰期的28個月下降到不到10個月。針對企業的“去杠杆”以及“降成本”上,無錫的成效領先全省,特別是去杠杆,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保持“雙降”態勢,在“降成本”上,無錫為企業減負總量占全省10%。

需要指出的是,之前江蘇50%的不良貸款集中在無錫,現在只有130億元左右,不良貸款率1.2%。

在新一輪開放上,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準和提質增效。之前無錫的外向型經濟總量在省內僅次於蘇州,但一直徘徊,在2017年突破了800億元,引進3000萬美元以上重大外資專案48個。

至於發展中的“新經濟”模式,無錫也有很多,比如我們爭取到了世界跆拳道比賽的永久性場地,這就是一個創新。

《21世紀》: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品質發展,針對經濟總量過萬億,怎樣警惕“只長骨頭不長肉”?

黃欽:與江蘇整體同步,無錫實體經濟發達。當然,從統計上看,因為國家修改了有關規則,而無錫的科技研發投入占比全省領先,每萬人專利達到34個,這對我們經濟總量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來說,經濟較為容易產生“只長骨頭不長肉”的特點,因為這是外資企業的特性所決定的。但對無錫來說,2017年無錫的民營企業約23.8萬家,其中90%是無錫本地企業,外資企業只有不到7000家,另有混合所有制企業約2.1萬家。並且,無錫獲得500強排名的企業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一。

也就是說,從所有制上看,無錫的經濟結構以本土、民營、實體為主,實現了“骨頭、肉、血”等一個有機體的共同成長。所以,無錫的萬億GDP品質是很高的,是經得起推敲的。

2017年,無錫市審批核准備案專案5164個、計畫總投資5178億元,分別增長97%、141%,其中涉及積體電路的接近1500億元的投資。基於以上綜合考慮,我們將2018年的增速定在7-7.5%之間,這是可以實現的。

鞏固微電子基地地位

《21世紀》:無錫曾是工業總量全國第三的城市,對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無錫的抓手在哪裡?

黃欽: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優先選項、領先優勢的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特色優勢的現代服務業為重要取向,這是無錫產業的“三個計畫”。

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是無錫的發展理念之一。之前,無錫工業總量一直低於1.5萬億元,2017年達到了15800億元,工業對經濟的獻度高出GDP增速。

以積體電路產業看,無錫曾是國家微電子南方基地。經過努力,在2017年成功引進無錫歷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總投資100億美元以上的華虹無錫積體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專案,總投資86億美元的SK海力士二工廠項目,總投資30億美元的中環積體電路用大矽片專案等重大產業專案,引進專案數量和規模均為歷年最好。

這些龍頭項目在無錫落地,填補國內空白,具備世界領先的技術水準,使得無錫作為國家微電子工業南方基地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世界頂尖人才的引進上,可以最高獎勵1億元,在2018年,這個最高獎勵可能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