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試駕|斯巴魯的靈魂指標!試駕斯巴魯翼豹WRX

WRX,強大的水準對臥渦輪增壓發動機與四驅系統依然是傳承瑰寶,

難得的是CVT變速箱與發動機配合得天衣無縫,要舒適要性能都反應積極,可以滿足各種駕駛需求。

翼豹哪兒去了?

對於斯巴魯這家車廠我的態度是愛恨交織的!我愛的是它對水準對置發動機、AWD四輪傳動等技術的堅持,以及在打造一台具有操控樂趣車上的高超造詣;恨的是它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產品線越來越窄,幾乎快只剩下SUV車型,害得筆者差點都快忘記那個堪稱是斯巴魯精神指標的翼豹 WRX STi。

於是,我們只好在依然有引進翼豹車系的臺灣地區會見這款經典了!但要注意的是,在斯巴魯全球戰略中,從第四代翼豹開始這個名字就只屬於“實用派”,也就是搭載1.6L、2.0L這些自然進氣發動機三廂車型,至於產品衍生的旅行車版叫做Levorg、Cross版叫做XV。

帶有性能屬性的車型獨立出來叫做WRX,搭載FA20F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頂級性能版車型為WRX STi,搭載EJ257發動機(日規版搭載EJ207)。

簡單點比喻來解釋,就好像以前的日產GT-R屬於Skyline車系,後來獨立出來一般,這樣相信您更容易理解吧?

屬於四代半的小進化

小改款的WRX改了什麼?新車系的編成分為2.0 6MT、2.0 6MT Premium以及2.0 CVT三等級,至於性能旗艦WRX STi分為2.5和2.5 Premium兩等級。

坦白說改動的幅度不多,主要在外觀上進行修飾,尤其前保杆的造型讓水箱護罩更加立體,下包圍的延伸也增加了運動感。頭燈整合了方向燈在內、LED大燈多了主動轉向功能,

而下方霧燈改用LED燈源。

內飾部份大抵和小改款前相同,車廠在細節與材質上做了些變化,要說明顯可見的大概是中控臺上方加了新的5.9英吋顯示幕和後座扶手置杯架。至於EyeSight?這套功能強大的斯巴魯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居然未見,

但我相信時程不遠了。

神奇的CVT

小改款WRX依舊採用2.0L水準對臥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268hp,最大扭力35.7kgm。按下發動機啟動鈕,後頭排氣管傳來內斂卻響亮悅耳的聲浪,也啟動了我期待與懷疑的心情──268hp動力配上CVT加上我記憶中的渦輪遲滯,那會調出怎樣一道菜?

緩緩踩下油門,排氣聲浪的揚起柔順怡人,轉速的提升也滿是線性與踏實感,這時WRX和我平常開的都會代步車沒有什麼區別。在CVT的特性下也不存在頓挫感,即便斯巴魯這套Lineartronic無級變速箱的風格之一就是能自動模擬些微的升、降擋感受,也就算WRX天生硬朗的運動化懸掛設定取向,我還是能在這個階段裡感受到舒適的移動過程。

我開著車在市區閑晃,腦海中不禁想著:無論開手排車的功力再好,大概也難有這種享受吧?當然我也知道,關於這些舒適性的感受,一輛再普通不過的翼豹都能給你,於是我轉往了WRX的適存之地:山路。

大腳踩下油門,排氣管傳來洪亮的咆哮聲浪,聽不出轉速帶來的抑揚頓挫,一路油門踩著聲浪也就這麼壓著上去,要說輸出多麼線性你知道是騙人的,不過我確實佩服斯巴魯在動力系統搭配上的功力,雖然低轉起步初期的堵悶像是潛水吸不到氧氣一般,但一旦過了2000rpm,WRX就能給出85%以上的能量,268hp的馬力傳遞相當直接,自排模式持續到6000rpm以前的貼背感一點都不少。

當然,你會說要是有手排,這一切就不只是熱血沸騰,剔除行星齒輪、液力變矩器包袱的箝制將會更拳拳到肉,更別說純粹的轉速帶著聲浪編譜交響樂,高轉嘶吼、降擋排氣管釋放回火聲,似乎這才是性能車該有的模樣?

事實上,搭載CVT變速箱的WRX開起來,主要的區別其實只在擋位判斷,山路上幾番激烈駕駛讓我真正體會到為何外媒評價這具CVT變速箱有多麼出色,因為它不會有太多綁手綁腳的動力銜接,你和發動機之間沒什麼代溝,溝通相當的直接,對於駕駛人想法的理解與反應也稱得上迅速!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具CVT和手排還是有點區別,差別在於彎中控制發動機轉速的表現──有些時候我在油門、刹車搭配下自認保有合宜的動力區間,出彎時偶爾還是得不到該有的力回饋,關鍵原因就是在發動機轉速的維持。於是我將排擋杆撥到自主M模式,這時擋位元的控制就變得相當逼近手動變速箱的感覺,動力的供給同樣也相呼應,只是明明轉速控制住了,某些關頭還是油門一踩卻換來輕微力不從心感,也就是說和自己心中預期的手動換擋擋位比起來,還是有些微的差距,但嚴格來說已經非常接近了。

底盤依然強大

CVT會浪費WRX的實力嗎?我覺得要是開這車在擁賭市區中代步,你就會覺得一點也不了!不過,個人覺得唯一有點浪費的不是犧牲動力,而是有些辜負底盤。

沒錯!WRX的操控性太強大了,這大概是讓我最懷念手排翼豹 WRX的地方!水準對置發動機帶來低重心的優勢,這是斯巴魯的當家本領,而且在性能越強悍的車款上更加凸顯。

有了平穩的車頭配重,一來指向性精准,二則底盤動態安分,這些過人處對於彎中支撐及路面吸附要求很大的WRX來說,原廠不必設定緊繃的彈簧磅數或是過短行程,WRX已經足夠勝任各種駕駛條件期待,包括在多數的日常使用中扮演家庭房車身份,還有跑山!

手排你去哪裡了?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難題,或許在一車多用的框架裡,性能車不再夠格匹配手排,甚至CVT變速箱也能給予更多實用性的選擇。回頭想想這輛我開了一天的WRX……的確,MT是令人淫思的,只是測試CVT版本後我也不再質疑,容易上手的性能,有何不好?

注:文章來源Carlink

緩緩踩下油門,排氣聲浪的揚起柔順怡人,轉速的提升也滿是線性與踏實感,這時WRX和我平常開的都會代步車沒有什麼區別。在CVT的特性下也不存在頓挫感,即便斯巴魯這套Lineartronic無級變速箱的風格之一就是能自動模擬些微的升、降擋感受,也就算WRX天生硬朗的運動化懸掛設定取向,我還是能在這個階段裡感受到舒適的移動過程。

我開著車在市區閑晃,腦海中不禁想著:無論開手排車的功力再好,大概也難有這種享受吧?當然我也知道,關於這些舒適性的感受,一輛再普通不過的翼豹都能給你,於是我轉往了WRX的適存之地:山路。

大腳踩下油門,排氣管傳來洪亮的咆哮聲浪,聽不出轉速帶來的抑揚頓挫,一路油門踩著聲浪也就這麼壓著上去,要說輸出多麼線性你知道是騙人的,不過我確實佩服斯巴魯在動力系統搭配上的功力,雖然低轉起步初期的堵悶像是潛水吸不到氧氣一般,但一旦過了2000rpm,WRX就能給出85%以上的能量,268hp的馬力傳遞相當直接,自排模式持續到6000rpm以前的貼背感一點都不少。

當然,你會說要是有手排,這一切就不只是熱血沸騰,剔除行星齒輪、液力變矩器包袱的箝制將會更拳拳到肉,更別說純粹的轉速帶著聲浪編譜交響樂,高轉嘶吼、降擋排氣管釋放回火聲,似乎這才是性能車該有的模樣?

事實上,搭載CVT變速箱的WRX開起來,主要的區別其實只在擋位判斷,山路上幾番激烈駕駛讓我真正體會到為何外媒評價這具CVT變速箱有多麼出色,因為它不會有太多綁手綁腳的動力銜接,你和發動機之間沒什麼代溝,溝通相當的直接,對於駕駛人想法的理解與反應也稱得上迅速!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具CVT和手排還是有點區別,差別在於彎中控制發動機轉速的表現──有些時候我在油門、刹車搭配下自認保有合宜的動力區間,出彎時偶爾還是得不到該有的力回饋,關鍵原因就是在發動機轉速的維持。於是我將排擋杆撥到自主M模式,這時擋位元的控制就變得相當逼近手動變速箱的感覺,動力的供給同樣也相呼應,只是明明轉速控制住了,某些關頭還是油門一踩卻換來輕微力不從心感,也就是說和自己心中預期的手動換擋擋位比起來,還是有些微的差距,但嚴格來說已經非常接近了。

底盤依然強大

CVT會浪費WRX的實力嗎?我覺得要是開這車在擁賭市區中代步,你就會覺得一點也不了!不過,個人覺得唯一有點浪費的不是犧牲動力,而是有些辜負底盤。

沒錯!WRX的操控性太強大了,這大概是讓我最懷念手排翼豹 WRX的地方!水準對置發動機帶來低重心的優勢,這是斯巴魯的當家本領,而且在性能越強悍的車款上更加凸顯。

有了平穩的車頭配重,一來指向性精准,二則底盤動態安分,這些過人處對於彎中支撐及路面吸附要求很大的WRX來說,原廠不必設定緊繃的彈簧磅數或是過短行程,WRX已經足夠勝任各種駕駛條件期待,包括在多數的日常使用中扮演家庭房車身份,還有跑山!

手排你去哪裡了?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難題,或許在一車多用的框架裡,性能車不再夠格匹配手排,甚至CVT變速箱也能給予更多實用性的選擇。回頭想想這輛我開了一天的WRX……的確,MT是令人淫思的,只是測試CVT版本後我也不再質疑,容易上手的性能,有何不好?

注:文章來源Car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