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益民鄉番茄產值首次破“億”

1月的益民鄉到處都是番茄銷售的火熱場景。

番茄紅了,村民笑了。

從2016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1月,番茄的紅色,是鹽邊縣南部早春蔬菜種植大鄉益民鄉最生動的色彩。

1月15日,記者從益民鄉農業服務中心得到了一個資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益民鄉番茄產值首次破“億”,達到1.0534億元。

每天正午時分到夕陽西下,滿山遍野的紅番茄,

被一輛接一輛的貨車,從益民鄉的田間地頭運到山下,運到全國各地的市場。

□曾靜 張濤 本報記者 梁波 文/圖

破“億”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其實,益民鄉的番茄產業曾經遭遇過“滑鐵盧”:全鄉4000畝番茄,到了成熟採收季節,無一商販進村收購,嚴重滯銷,種植農戶採收一次連勞動力成本都收不回來,大量番茄爛在地裡無人問津。

然而,到2017年,益民鄉番茄種植面積達到7014畝。遭遇“滑鐵盧”後,

兩三年時間番茄的種植面積不降反升,這背後的秘密是什麼?番茄產值是怎樣破億元大關的?連續數天在益民鄉採訪,記者找到了答案。

1月14日,在春林村一棟小洋樓裡,村民們相聚甚歡,這天是小洋樓的主人譚繼凱殺豬請客的日子,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品種增加了,原來番茄只有一兩樣老品種,現在有將近20個品種,多數都是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新品種,

各村都有了專合社,銷售資訊也暢通了。”說起如今番茄產業的風生水起,譚繼凱告訴記者,2017年,他家30畝番茄除去成本純收入50萬元。

在春林村黨支部書記張壽才看來,番茄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党和政府增加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在政府的引導下,春林村近年有了高效節水灌溉。過去,益民鄉很缺水,大家用水澆灌田地都需要排隊。如今,需要多少就有多少。”

記者瞭解到,

近年來,益民鄉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實施益門、鮓石“一事一議”產業路建設專案,實施埡谷、水坪等抗旱應急水源建設專案,建成水坪、新民、回龍等抗旱井,建成埡穀村提灌設施及配套溝渠項目等。

在龍頭村,46歲村民毛章蓮家的10畝番茄賣了26萬元。她認為,如今種番茄能掙到錢,是因為種植技術提高了,“村裡的合作社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技術服務,

遇到不懂的病蟲害,一個電話,馬上有專業的技術員到田裡幫我們解決。”

在益民鄉,僅2017年像毛章蓮一樣通過農民夜校、為農服務中心接受番茄種植技術培訓的農戶約8000余人次。鄉上還組織種植戶、專合社會員到外地考察,學習先進模式。

“我認為,益民番茄產業的成功,是全市、全縣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益民鄉鄉長胡德昌告訴記者,近年來,益民鄉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緊扣鹽邊縣“加快北部跨越南部提升,打造綠色崛起樣板縣”的發展定位,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優勢產業綠色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農超對接等新型行銷模式,推動了與番茄產業有關的果蔬冷藏服務、倉儲場地服務、農產品資訊服務、汽車運輸和維修服務的提升,進而促進了番茄產業的提升。目前,益民鄉已經發展了45家專業合作社、9個家庭農場,中小企業13戶、個體工商戶141戶。

一圈兩鎮三園

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鄉”

為了讓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按照市委十屆四次全會暨全市經濟金融會議的部署,加快建設綠色崛起樣板縣,1月8日,鹽邊縣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結合鹽邊實際,確定了今年及今後較長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

按照縣委的部署安排,益民鄉的發展定位是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幸福益民”的目標,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鄉”。番茄產業的產值破“億”,成為全鄉長足發展的起點。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發展的科技含量在提升!

位於龍頭村的火燒天農業開發公司,專門聘請了幾個農技團隊推動為農服務中心的工作,以半託管和全託管的方式加強與各村組農戶的合作,圍繞農業發展和服務社會,創新服務模式,打造“育、種、銷+全流程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樣板區”。目前,這家公司的半託管和全託管農業用地達到3000多畝,加盟的農戶達400多戶。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在提速!

記者瞭解到,2018年,益民鄉將全力建設10個村的益農社,提升基礎設施為農服務品質。其中,春林村的益農社作為一級益農社,目前正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內容包括2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1000平方米的冷鏈物流庫、1500平方米的農資配送中心、占地8畝的農產品分級包裝基地,330.2萬元的總投資中政府投入120萬元。

1月15日,記者在春林村益農社的施工現場看到,一個大型的堡坎已經成型,冷鏈物流庫正在安裝鋼架。在益農社的臨時辦公室裡,技術員謝懷磊指著資訊室裡一個數位電視和攝像頭告訴記者,以後,合作社的農戶可以直接與外地商戶面對面交流,出售自家種的番茄、芒果和四季豆。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發展的創新意識在不斷更新!

“未來,益民鄉將建設根植鹽邊、輻射攀枝花及周邊地區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園區+服務網路’一體化發展格局。”鄉黨委書記譚紅告訴記者,“一圈兩鎮三園”的具體路徑是:升級“一圈”,即攀枝花市區週末經濟圈;打造“兩鎮”,即芒果特色小鎮、番茄特色小鎮;建設“三園”,即臺灣農民創業園、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省級農業主題公園。

緊扣鹽邊縣“加快北部跨越南部提升,打造綠色崛起樣板縣”的發展定位,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優勢產業綠色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農超對接等新型行銷模式,推動了與番茄產業有關的果蔬冷藏服務、倉儲場地服務、農產品資訊服務、汽車運輸和維修服務的提升,進而促進了番茄產業的提升。目前,益民鄉已經發展了45家專業合作社、9個家庭農場,中小企業13戶、個體工商戶141戶。

一圈兩鎮三園

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鄉”

為了讓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按照市委十屆四次全會暨全市經濟金融會議的部署,加快建設綠色崛起樣板縣,1月8日,鹽邊縣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結合鹽邊實際,確定了今年及今後較長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

按照縣委的部署安排,益民鄉的發展定位是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幸福益民”的目標,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鄉”。番茄產業的產值破“億”,成為全鄉長足發展的起點。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發展的科技含量在提升!

位於龍頭村的火燒天農業開發公司,專門聘請了幾個農技團隊推動為農服務中心的工作,以半託管和全託管的方式加強與各村組農戶的合作,圍繞農業發展和服務社會,創新服務模式,打造“育、種、銷+全流程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樣板區”。目前,這家公司的半託管和全託管農業用地達到3000多畝,加盟的農戶達400多戶。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在提速!

記者瞭解到,2018年,益民鄉將全力建設10個村的益農社,提升基礎設施為農服務品質。其中,春林村的益農社作為一級益農社,目前正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內容包括2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1000平方米的冷鏈物流庫、1500平方米的農資配送中心、占地8畝的農產品分級包裝基地,330.2萬元的總投資中政府投入120萬元。

1月15日,記者在春林村益農社的施工現場看到,一個大型的堡坎已經成型,冷鏈物流庫正在安裝鋼架。在益農社的臨時辦公室裡,技術員謝懷磊指著資訊室裡一個數位電視和攝像頭告訴記者,以後,合作社的農戶可以直接與外地商戶面對面交流,出售自家種的番茄、芒果和四季豆。

在這個起點上,益民鄉發展的創新意識在不斷更新!

“未來,益民鄉將建設根植鹽邊、輻射攀枝花及周邊地區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園區+服務網路’一體化發展格局。”鄉黨委書記譚紅告訴記者,“一圈兩鎮三園”的具體路徑是:升級“一圈”,即攀枝花市區週末經濟圈;打造“兩鎮”,即芒果特色小鎮、番茄特色小鎮;建設“三園”,即臺灣農民創業園、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省級農業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