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明圖書室位於遼河南岸的新民市羅家房鎮德勝堡村

月明圖書室

文/曹曉陽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月明圖書室位於遼河南岸的新民市羅家房鎮德勝堡村的小太陽幼稚園內,是由離鄉學子發起,社會愛心人士參與捐建的公益書屋。

成立不到一年,藏書已經達到了6千多冊。

德勝堡村與周圍的幾個村莊一樣,是遼河平原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以種植為主業的小村莊。初春,一排排略顯陳舊的磚瓦房平靜的躺在灰色的北方平原上,見不到樓房,也基本見不到老舊的泥草房。走進這個沉悶的小村莊,你不會感受到任何一點的嘩眾取寵,可能離開他的時間就是忘記他的時間,因為他平常得沒有個性。

建村伊始,村裡人就一直過著“土裡刨食、靠天吃飯”的農耕生活。幾百年來,大部分的村人往往是生於斯、長於斯,沒於斯,重複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奏。因循守舊的小農經濟讓這裡多了一層暮氣,少了很多應有的變遷。

欣逢盛世,近年來,村裡雖不算富裕,

可早已不愁溫飽。但文化設施的稀缺還是一覽無餘,尤其是沒有可以買書或者借書的地方。我甚至想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借書的地方,讓鄉親們忘記了還有一種生活方式叫做讀書。多少年來,村裡很少有人覺得這裡缺少一個圖書室。

這種情況在去年發生了改變。附近幾個村裡通過讀書走出村莊、在外工作的學長們一同發起了“反哺家鄉”活動。活動的一個主要項目就是在小太陽幼稚園的支持下,

成立了面向周圍村民無償開放的圖書室。

發起人取“月是故鄉明”之意,遂以“月明”為圖書室名。“月明”同時也寄託了這些離鄉不忘家的學子們對家鄉的親情守望和無限憧憬。後來,很多有相同經歷的人知道這個活動後,都紛紛加入,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方式默默地為圖書室的發展盡著自己的努力。

嚴格來說,月明圖書室實在是個很小的圖書室,

8個並不算大的舊書架有序排列,讓這個原本不大的小屋子顯得有些擁擠。但書室雖小,卻是由愛心凝聚培育出的鄉村文化建設的甜美果實。村裡的小太陽幼稚園提供了一間教室,北方圖書城撫順店捐贈了8個書架,離村的多位學子以及社會各屆愛心人士紛紛捐贈圖書。

金曉玉園長和幼稚園的幾位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擔負起圖書整理、分類、上架和借閱登記等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

正是有了這些讓人感念的人,才有了月明圖書室的誕生和發展,也才讓我們有勇氣樂觀的展望這一方水土冬去春來時的草木蔥蘢。

走進圖書室,總能感受到一種與這片泥土久違了的書香氣。6000多本圖書按分類整齊的排列在不算新的書架上,門前的牆壁上貼著兩張紅紙,上面工整的寫著捐贈圖書的單位和個人的名字。不時有家長帶著孩子來挑選借閱圖書。再淘氣的孩子到了這裡,也變得靜靜的,只有目光在書架間快樂的尋找。當童年遇見了好書,那將會發生無比奇妙的化學反應。

總有很多事讓大家無比開心。比如關心圖書室建設的人越來越多,捐贈圖書的人越來越多,帶著孩子來借閱書籍的村民越來越多。這些都堅定了大家的信心。讓大家越來越相信“德不孤、必有鄰”,也越來越相信“星火可以燎原,涓流匯成汪洋”。

中國傳統講求“耕讀傳家”。多年來,在遼河南岸這方水土上,常常是“耕作有餘、讀書不足”。所以當月明圖書室孤單而充滿活力地站在這裡時,我就一直覺得彌足珍貴。因為這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希望。是這個小村今天與眾不同之所在。那怕現在只是一點很小的星光,那也會照亮這片土地上的一個角落。

如果有一天,月明圖書室不再孤單、不再冷清,那將是我心中理想的田園風景。

作者簡介:曹曉陽,男,40歲,文學愛好者。在遼河邊農村長大,長大後進城工作,但鄉心未改。近年來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發起和參與多項家鄉公益項目。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門前的牆壁上貼著兩張紅紙,上面工整的寫著捐贈圖書的單位和個人的名字。不時有家長帶著孩子來挑選借閱圖書。再淘氣的孩子到了這裡,也變得靜靜的,只有目光在書架間快樂的尋找。當童年遇見了好書,那將會發生無比奇妙的化學反應。

總有很多事讓大家無比開心。比如關心圖書室建設的人越來越多,捐贈圖書的人越來越多,帶著孩子來借閱書籍的村民越來越多。這些都堅定了大家的信心。讓大家越來越相信“德不孤、必有鄰”,也越來越相信“星火可以燎原,涓流匯成汪洋”。

中國傳統講求“耕讀傳家”。多年來,在遼河南岸這方水土上,常常是“耕作有餘、讀書不足”。所以當月明圖書室孤單而充滿活力地站在這裡時,我就一直覺得彌足珍貴。因為這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希望。是這個小村今天與眾不同之所在。那怕現在只是一點很小的星光,那也會照亮這片土地上的一個角落。

如果有一天,月明圖書室不再孤單、不再冷清,那將是我心中理想的田園風景。

作者簡介:曹曉陽,男,40歲,文學愛好者。在遼河邊農村長大,長大後進城工作,但鄉心未改。近年來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發起和參與多項家鄉公益項目。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