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這裡!2018年東莞十件民生實事出爐!你最期待哪個?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

期待已久的

2018年東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

今日正式發佈!

內容涵蓋醫藥改革、交通整治、

社會治安、污染治理、

食品安全、優化教育、

養老服務、促進就業、

市民安全、文明創建等十個方面。

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事吧!

關鍵字1:醫療

建設全民健康資訊資料庫

【摘要】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提升醫療服務水準

【解讀】推行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改革工作,實現全市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下降到27%以內(不含中藥飲片)。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升級改造工作,完成150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任務。

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實現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人服務便利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建設全民健康資訊資料庫,推進全市電子病歷共用平臺、全市預約服務統一平臺、分級診療資訊平臺建設,升級社區衛生服務執行資訊系統。

推進全市醫聯體的建設和發展,促進醫療資源下沉,基本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建成市兒童醫院,新增600張床位;完成茶山醫院與廣東醫科大學合作共建附屬醫院專案,提升醫療服務水準。

關鍵字2:交通

南城萬江各新建兩座人行天橋

【摘要】加大擁堵治理和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交通出行條件

【解讀】加大擁堵治理力度,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增加200名交警鐵騎人員,提高路面交通事件處置效率,快速疏導交通;在市區部分路口路段實施潮汐車道、可變車道等微改造微創新措施,緩解部分路口路段的交通擁堵問題;加大路網建設力度,建成疏港大道延長線(洪梅望沙路至南大大橋段);建成沿江高速立沙島互通工程;建成黃朗路;在南城街道新建不少於2座人行天橋,

在萬江街道新建不少於2座人行天橋,改善交通出行條件。

關鍵字3:治安

全市違法犯罪警情數同比下降30%

【摘要】強力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高精准化社會綜合治理服務水準,

提升警務辦證效率

【解讀】強力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現刑事犯罪立案總量下降8%;實施打擊搶劫搶奪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現全市搶劫搶奪違法犯罪警情數同比下降30%,立案數同比下降40%;提升警務辦證效率,在每個鎮街(園區)政務服務中心至少配備公安出入境、戶政自助辦證“一體機”各1台;完成全市樓棟單元安裝二維碼門樓牌,建立供全社會應用的標準地址庫,提高精准化社會綜合治理服務水準。

關鍵字4:生態

建設13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工程

【摘要】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推進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和河湧整治

【解讀】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完成不少於13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工程建設;打造東城筷子河、長安新民排渠等一批重污染河湧綜合整治示範專案;完成東引運河下游石鼓水閘至虎門水閘段河道清淤清障應急工程,提升全市汙水處理能力。

關鍵字5:食品

快檢室建設覆蓋全市393個農貿市場

【摘要】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準,推進食品安全設施建設

【解讀】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準,新建93個農貿市場食品快檢室,實現全市393個農貿市場快檢室建設全覆蓋;推進餐飲“明廚亮灶”工程建設,實現80%以上的持證單位食堂和中型餐館,100%的持證大型餐館、已評定為省級和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內的餐飲單位實施“明廚亮灶”工程,讓市民能夠透視明檔、視頻顯示等多種形式對餐飲食品加工過程進行監督;全面推進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設,基本實現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

在東城街道創建省食品安全示範區,確保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不低於95%,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關鍵字6:教育

建成4所小學共提供7550個學位

【摘要】增加學位供給,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增加學位供給,提供積分入學學位和優惠政策學位13萬個(含民辦學位補貼),同比增長超50%。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支援民辦學校改善設施設備、建設師資隊伍等。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城中心小學分校(宏圖小學),提供小學學位1600個;建成松山湖第一小學,提供小學學位2200個;建成萬江中心小學金豐分校,提供小學學位2400個;建成東城八小分校,提供小學學位1350個。

關鍵字7:養老

增加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摘要】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提高養老保障水準

【解讀】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增加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出臺失能老人護理補貼發放方案;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新增養老床位500張以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照顧護理服務;建成市老年大學新校區,提高養老保障水準。

關鍵字8:就業

開展資助性勞動力技能培訓2萬人次

【摘要】促進就業創業,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素質

【解讀】促進就業創業,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推動和幫扶9000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實現就業;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促進創業13000人;開展資助性勞動力技能培訓2萬人次,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素質。

關鍵字9:安全

完成普及性應急救護培訓50000人次

【摘要】提高市民安全意識和應急救護技能,開展生活安全和應急救護知識培訓

【解讀】提高市民安全意識和應急救護技能,推進“平安家庭”建設,開展家庭安全講座300場、實踐工作坊300期、心理健康小組100期;開展在校中小學學生防拐、防溺水、防性侵和防校園欺淩教育等;完成普及性應急救護培訓50000人次;開展氣象災害應急知識教育;開展安全生產知識普及教育活動;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關鍵字10:文化

50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

【摘要】深入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文體服務需要

【解讀】深入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舉辦全民藝術普及活動1000場,公益文藝培訓課程班100個;完成市文化館總分館制不少於8個分館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在市植物園內建成世界名樹名花園等12個植物專類園,對市民開放,普及植物科學知識;全市新建70個足球場,升級改造40個籃球場,新建100套健身路徑,完善基層公共體育設施;推動50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方便市民參與體育鍛煉;開展公益體育培訓活動10000人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文體服務需要。

關鍵字4:生態

建設13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工程

【摘要】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推進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和河湧整治

【解讀】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完成不少於13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工程建設;打造東城筷子河、長安新民排渠等一批重污染河湧綜合整治示範專案;完成東引運河下游石鼓水閘至虎門水閘段河道清淤清障應急工程,提升全市汙水處理能力。

關鍵字5:食品

快檢室建設覆蓋全市393個農貿市場

【摘要】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準,推進食品安全設施建設

【解讀】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準,新建93個農貿市場食品快檢室,實現全市393個農貿市場快檢室建設全覆蓋;推進餐飲“明廚亮灶”工程建設,實現80%以上的持證單位食堂和中型餐館,100%的持證大型餐館、已評定為省級和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內的餐飲單位實施“明廚亮灶”工程,讓市民能夠透視明檔、視頻顯示等多種形式對餐飲食品加工過程進行監督;全面推進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設,基本實現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

在東城街道創建省食品安全示範區,確保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不低於95%,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關鍵字6:教育

建成4所小學共提供7550個學位

【摘要】增加學位供給,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增加學位供給,提供積分入學學位和優惠政策學位13萬個(含民辦學位補貼),同比增長超50%。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支援民辦學校改善設施設備、建設師資隊伍等。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城中心小學分校(宏圖小學),提供小學學位1600個;建成松山湖第一小學,提供小學學位2200個;建成萬江中心小學金豐分校,提供小學學位2400個;建成東城八小分校,提供小學學位1350個。

關鍵字7:養老

增加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摘要】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提高養老保障水準

【解讀】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增加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出臺失能老人護理補貼發放方案;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新增養老床位500張以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照顧護理服務;建成市老年大學新校區,提高養老保障水準。

關鍵字8:就業

開展資助性勞動力技能培訓2萬人次

【摘要】促進就業創業,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素質

【解讀】促進就業創業,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推動和幫扶9000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實現就業;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促進創業13000人;開展資助性勞動力技能培訓2萬人次,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素質。

關鍵字9:安全

完成普及性應急救護培訓50000人次

【摘要】提高市民安全意識和應急救護技能,開展生活安全和應急救護知識培訓

【解讀】提高市民安全意識和應急救護技能,推進“平安家庭”建設,開展家庭安全講座300場、實踐工作坊300期、心理健康小組100期;開展在校中小學學生防拐、防溺水、防性侵和防校園欺淩教育等;完成普及性應急救護培訓50000人次;開展氣象災害應急知識教育;開展安全生產知識普及教育活動;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關鍵字10:文化

50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

【摘要】深入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文體服務需要

【解讀】深入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舉辦全民藝術普及活動1000場,公益文藝培訓課程班100個;完成市文化館總分館制不少於8個分館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在市植物園內建成世界名樹名花園等12個植物專類園,對市民開放,普及植物科學知識;全市新建70個足球場,升級改造40個籃球場,新建100套健身路徑,完善基層公共體育設施;推動50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方便市民參與體育鍛煉;開展公益體育培訓活動10000人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文體服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