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點贊!這群世界科技舞臺上的中國面孔,你都認識嗎?

日前,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周其鳳

正式接任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主席。

這是自1919年IUPAC在法國成立近百年來,

中國化學家首次在該組織擔任主席一職。

IUPAC是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

化學與應用化學組織。

其基本任務是創建全球通用的化學語言和工具,

涉及化學元素發現、物質量的定義、

化學物、化學反應等的

命名、測定方法、資料等的確認與推薦等。

推進國際化學教育也是它的一項重要任務。

其宗旨是促進化學為人類福祉服務。

自1979年中國化學會代表中國

成為IUPAC的國家會員以來,

積極推薦中國化學科技工作者在IUPAC任職,

其中張存浩院士、白春禮院士都曾

分別於1994-2001年、2002-2009年任執行局委員。

周其鳳

2008年

周其鳳被中國化學會推薦到IUPAC擔任理事,

後又被推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

2015年在韓國釜山舉行的

第四十八屆IUPAC理事會會議上,競選成為副主席。

根據聯合會章程,副主席任期為兩年,

兩年後自動升任主席,任期兩年。

是不是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樣子?

反正改革君是無比服氣的!

沒錯,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

認真好學的改革君翻閱資料時還發現

擔任國際學術組織重要職位的

中國學者真是是越來越多,比如說:

2017年5月20日,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

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

袁亞湘

2017年6月,在菲律賓召開的

第17屆亞洲科學理事會會議期間,

經中國科協提名,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

順利接任亞洲科學理事會候任主席,

並將於2018年6月起任主席。

王曦

2017年7月,

電腦視覺和模式識別領域的頂級會議

CVPR2021主辦團隊歸屬華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理事長譚鐵牛

將出任大會主席。

譚鐵牛

2017年12月1日,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在義大利羅馬召開全體大會,

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南開大學校長龔克

經過激烈競爭當選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

龔克

對此,改革君認為,

這不僅體現出國際學術界對中國科研實力的認可

更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的重要表現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

目前在國際學術組織中擔當重要職務的

大多仍為歐美學者,

中國學者發揮的作用還是太小,

這與我們的綜合國力是不符的。

咱們舉個簡單的“栗子”來看:

我們國家化工產業的體量在國際上是第一位的,

中國化學會每年給IUPAC所交的會費也是最多的,

但目前學會多個學部和常設委員會中

尚無中國人做到部長、副部長或秘書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

“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

我國國際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只有依靠全球力量,借鑒他人長處,

我們才能取得更快地發展,

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

部分學者對國際學術組織瞭解不多,

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我們的思維方式與工作習慣

還需要與國際組織通行的工作方式

與機制進一步對接;

在人、財、物和激勵機制方面,

也還沒有做相關配套。

當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

仍主要以論文和學術成果為主,

對於在國際學術組織供職的學者

尚無配套的考核和激勵機制。

那麼,我們應該

如何鼓勵更多的學者在國際學術組織擔任職務,

從而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組織的影響力?

改革君瞭解到,

中國科協其實已經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國際組織工作是中國科協

開展對外交流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十三五”期間,

中國科協國際組織處按照對外搭建

“中國科協-民間國際科技組織-聯合國對應組織/機構”、

對內搭建“全國學會-中國科協-政府有關部委”

兩個“三級體系”,

全面推進科協系統理、工、農、醫和交叉學科

共同發展的新思路,積極開展國際組織工作。

充分利用中國科協聯合國諮商地位,

鞏固和拓展與國際科技組織

及聯合國等機構的合作關係。

認真做好學會國際交流服務工作,

研究和關注國際組織政策與動向,

為學會和科技工作者開展國際組織工作

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

以建設國際組織人才隊伍為核心,

推動全國學會積極參與

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事務和重要活動,

搭建國際科技組織交流平臺,

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高層國際交流空間,

提高我國科技界服務外交大局的能力,

提高我國科技界的國際影響、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

目前,

由中國科協代表中國加入的

重要國際組織包括:

國際科學理事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

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太平洋科學協會、

亞洲科學理事會、亞太地區工程組織聯合會等。

截止到2016年4月,

經中國科協及全國學會推薦的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中

擔任各類職務的人員共計530多人,

重要任職160人,

包括:主席34人,副主席48人,

執委或相當決策職能職務的78人。

此外,

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協國際交流合作工作

將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和科協“科技創新助力工程”思路,

通過用國際組織合作

和雙邊、多邊科技組織合作等新的方式,

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化、實質化和深層化。

說了這麼多,中國科協的初衷

其實和改革君的願望是相同的,

那就是,希望我們的學者要

更多參與到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去,

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提供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努力創新爭先,走上世界科技舞臺,

你準備好了嗎?

龔克

對此,改革君認為,

這不僅體現出國際學術界對中國科研實力的認可

更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的重要表現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

目前在國際學術組織中擔當重要職務的

大多仍為歐美學者,

中國學者發揮的作用還是太小,

這與我們的綜合國力是不符的。

咱們舉個簡單的“栗子”來看:

我們國家化工產業的體量在國際上是第一位的,

中國化學會每年給IUPAC所交的會費也是最多的,

但目前學會多個學部和常設委員會中

尚無中國人做到部長、副部長或秘書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

“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

我國國際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只有依靠全球力量,借鑒他人長處,

我們才能取得更快地發展,

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

部分學者對國際學術組織瞭解不多,

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我們的思維方式與工作習慣

還需要與國際組織通行的工作方式

與機制進一步對接;

在人、財、物和激勵機制方面,

也還沒有做相關配套。

當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

仍主要以論文和學術成果為主,

對於在國際學術組織供職的學者

尚無配套的考核和激勵機制。

那麼,我們應該

如何鼓勵更多的學者在國際學術組織擔任職務,

從而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組織的影響力?

改革君瞭解到,

中國科協其實已經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國際組織工作是中國科協

開展對外交流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十三五”期間,

中國科協國際組織處按照對外搭建

“中國科協-民間國際科技組織-聯合國對應組織/機構”、

對內搭建“全國學會-中國科協-政府有關部委”

兩個“三級體系”,

全面推進科協系統理、工、農、醫和交叉學科

共同發展的新思路,積極開展國際組織工作。

充分利用中國科協聯合國諮商地位,

鞏固和拓展與國際科技組織

及聯合國等機構的合作關係。

認真做好學會國際交流服務工作,

研究和關注國際組織政策與動向,

為學會和科技工作者開展國際組織工作

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

以建設國際組織人才隊伍為核心,

推動全國學會積極參與

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事務和重要活動,

搭建國際科技組織交流平臺,

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高層國際交流空間,

提高我國科技界服務外交大局的能力,

提高我國科技界的國際影響、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

目前,

由中國科協代表中國加入的

重要國際組織包括:

國際科學理事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

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太平洋科學協會、

亞洲科學理事會、亞太地區工程組織聯合會等。

截止到2016年4月,

經中國科協及全國學會推薦的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中

擔任各類職務的人員共計530多人,

重要任職160人,

包括:主席34人,副主席48人,

執委或相當決策職能職務的78人。

此外,

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協國際交流合作工作

將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和科協“科技創新助力工程”思路,

通過用國際組織合作

和雙邊、多邊科技組織合作等新的方式,

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化、實質化和深層化。

說了這麼多,中國科協的初衷

其實和改革君的願望是相同的,

那就是,希望我們的學者要

更多參與到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去,

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提供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努力創新爭先,走上世界科技舞臺,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