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回顧2017,展望2018,杭州樓市將吹什麼風?

本文導讀:

1、史上最嚴的政策調控,2018會鬆綁嗎?

2、史上最高的土地出讓金,塑造怎樣的價格體系?

3、史無前例的純租賃地塊,行業影響幾何?

文/住浙網研究員 徐創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杭州樓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十區共計成交183739套商品房,

總成交金額達到了4177.4億元。其中成交金額創下了歷史新高,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然而相比於2016年,2017年的火熱似乎有一絲波詭雲譎的味道——一方面政策不斷緊縮,另一方面市場卻並沒有降溫,“全款搶房”、“開盤秒罄”的情況在各大售樓處頻繁上演。

那麼在嚴格政策限制與大熱市場行情的博弈之下,最終定格的2017年杭州樓市,有哪些值得去說道?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之後,2018年樓市又將吹什麼風?

史上最嚴的政策調控,2018會鬆綁嗎?

杭州對樓市的調控始於2016年9月,此後政策不斷加碼,在2017年3月達到了頂峰。

從上表可以看到,無論是土地市場還是新房市場,政策都在緊縮。然而從成效來看,這個史上最嚴調控卻有些“適得其反”。

2017年的新房市場成交量是近七年來的第二高,雖略低於2016年,但成交總額創下新高,房價也首次突破了兩萬元/平米。市場熱情並沒有被政策“潑冷水”。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還是杭州城市基本面預期向好。杭州G20峰會剛剛結束,

又將迎來亞運會等一系列世界盛會,這給人們以極大的期許。

在“前亞運後峰會”的關鍵時期,從地鐵的開工和開通速度上便能窺得這座城市迅猛的發展。不僅如此,城中村改造、低庫存等因素都在支撐著樓市的火熱。

因此,儘管此次政策調控的長期性和常態化史無前例,

但在大量的剛需改善和投資客的熱情面前只能“螳臂當車”。火熱的樓市甚至在全國都走出了獨立行情:

2017年北京市商品房實現成交金額約2708.75億元,相比2016年下降45.37%;新年伊始,蘭州解除部分城區限購,武漢等地放寬購房限制......全國各地樓市傳出了絲絲“涼意”。

而杭州年底的大量新房入市仍然需要搶;融創金成江南府、杭州壹號院等樓盤依然是開盤即罄;元旦三天假期的成交量也位列六年來第一位。

市場熱度未減,需求仍然旺盛,

可見,依然火熱的杭州樓市,其調控將會是持續性的。再結合近期結束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強調的“差異化調控”,因城施策,杭州的政策調控也將走出自己的路。

史上最高的土地出讓金,塑造怎樣的價格體系?

同樣,在嚴格的土地政策下,杭州土地市場的極樂盛宴紛紛上演,以至於2017年杭州創下了2258.85億元的史上最高的土地出讓金。

與此同時,杭州市區共有39個板塊的涉宅樓面價紀錄被刷新。其中既包括主城的申花、城東新城等核心板塊,也包括大江東、臨平等剛需板塊。

高地價向房價傳導,“6萬+”的申花、“4萬+”的之江或許離我們已經不遠了。而一些剛需板塊也相應地出現了“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戲謔話語。這批高價地大約會在2017年陸續入市,對價格體系會造成怎樣的衝擊?

首先是剛需板塊的“摘帽”。丁橋、九堡等板塊的地價都已達到或接近20000元/㎡左右,並且自持比例都不低。

曾經的剛需板塊紛紛拍出高價,充分體現了大牛市之下的補漲態勢。“今年不買房,明年買地王”,補漲過後,主流的剛性需求或許只能去更遠的地方。

而對於主城核心板塊來說。在這一輪土地大漲之下,漲勢也一點不拖後腿。申花、南星已經攀上了四萬的高崗,濱江、彭埠緊隨其後。每一次地價的刷新帶來的衝擊遠要比房價來得更猛烈。

而這些本身客戶物件群體就比較小的高端項目集中上市,是否會打響價格戰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價格,產品的巨大革新或許也能想像。高端盤集中,只有足夠亮眼的產品才能俘獲購房者。這一點在申花板塊已經有所顯現。

2017年部分板塊最高地價及保本房價

對於板塊內部而言,這些創下樓面價紀錄的板塊,大多已是麵粉價貴過麵包價。例如臨平新城,最高樓面價已經達到了18584元/㎡,新房價格要到28000元/㎡才能保本,但是板塊新房價格普遍在15000元/㎡左右。

就在上周,杭州主城出讓的5宗涉宅地塊全部封頂,申花、大學城北和濱江的板塊最高地價又一次刷新。

土地價值不斷飆升,新房價格卻被嚴格限制,或許只能靠二手房價格來體現地價,一二手房價倒掛現象將持續。

史無前例的純租賃地塊,行業影響幾何?

“租售並舉”、“租售同權”,租賃市場絕對是2017年值得關注的焦點。而杭州首宗純租賃地塊的出讓也是租購並舉之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根據規劃,未來杭州也將加大此類用地的供應,毫無疑問這對行業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對購房市場來說,該宗地塊是對新房市場供求格局的改善。供不應求已是杭州樓市的普遍現象,根據相關報導2018年理想狀態下會有35個純新盤上市,供不應求極有可能在這一年中延續。

長遠來看,還能減少非理性的購房需求,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因此這也是房地產長效調控的機制的重要體現,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另外對租房市場來說。租賃是未來的重點,但也是現在市場的弱點。如何增加租賃市場的供應,政府通過這塊地的出讓做出了表率。

有了政府的背書,未來租賃市場無疑是一片大藍海,多主體供應將會是主流。此次純租賃地塊出讓之前,行業大佬萬科、龍湖等就已佈局長租領域。

當純租賃宅地推出成為常態,以及自身土地的自持部分,行業變革在所難免。房企的複合多元化將愈發主流:不只是賣房子,也可能是做房東,更有可能是一個區域甚至城市的運營商。這一切的改變也會是向健康理性市場的重要轉折。

2017年“瘋狂”的樓市已經翻篇,或許一些“後遺症”給杭州樓市的2018增添了不確定因素。然而是牛市還是熊市已經不重要,一個理性而穩定的市場才是眾望所歸。

與此同時,杭州市區共有39個板塊的涉宅樓面價紀錄被刷新。其中既包括主城的申花、城東新城等核心板塊,也包括大江東、臨平等剛需板塊。

高地價向房價傳導,“6萬+”的申花、“4萬+”的之江或許離我們已經不遠了。而一些剛需板塊也相應地出現了“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戲謔話語。這批高價地大約會在2017年陸續入市,對價格體系會造成怎樣的衝擊?

首先是剛需板塊的“摘帽”。丁橋、九堡等板塊的地價都已達到或接近20000元/㎡左右,並且自持比例都不低。

曾經的剛需板塊紛紛拍出高價,充分體現了大牛市之下的補漲態勢。“今年不買房,明年買地王”,補漲過後,主流的剛性需求或許只能去更遠的地方。

而對於主城核心板塊來說。在這一輪土地大漲之下,漲勢也一點不拖後腿。申花、南星已經攀上了四萬的高崗,濱江、彭埠緊隨其後。每一次地價的刷新帶來的衝擊遠要比房價來得更猛烈。

而這些本身客戶物件群體就比較小的高端項目集中上市,是否會打響價格戰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價格,產品的巨大革新或許也能想像。高端盤集中,只有足夠亮眼的產品才能俘獲購房者。這一點在申花板塊已經有所顯現。

2017年部分板塊最高地價及保本房價

對於板塊內部而言,這些創下樓面價紀錄的板塊,大多已是麵粉價貴過麵包價。例如臨平新城,最高樓面價已經達到了18584元/㎡,新房價格要到28000元/㎡才能保本,但是板塊新房價格普遍在15000元/㎡左右。

就在上周,杭州主城出讓的5宗涉宅地塊全部封頂,申花、大學城北和濱江的板塊最高地價又一次刷新。

土地價值不斷飆升,新房價格卻被嚴格限制,或許只能靠二手房價格來體現地價,一二手房價倒掛現象將持續。

史無前例的純租賃地塊,行業影響幾何?

“租售並舉”、“租售同權”,租賃市場絕對是2017年值得關注的焦點。而杭州首宗純租賃地塊的出讓也是租購並舉之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根據規劃,未來杭州也將加大此類用地的供應,毫無疑問這對行業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對購房市場來說,該宗地塊是對新房市場供求格局的改善。供不應求已是杭州樓市的普遍現象,根據相關報導2018年理想狀態下會有35個純新盤上市,供不應求極有可能在這一年中延續。

長遠來看,還能減少非理性的購房需求,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因此這也是房地產長效調控的機制的重要體現,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另外對租房市場來說。租賃是未來的重點,但也是現在市場的弱點。如何增加租賃市場的供應,政府通過這塊地的出讓做出了表率。

有了政府的背書,未來租賃市場無疑是一片大藍海,多主體供應將會是主流。此次純租賃地塊出讓之前,行業大佬萬科、龍湖等就已佈局長租領域。

當純租賃宅地推出成為常態,以及自身土地的自持部分,行業變革在所難免。房企的複合多元化將愈發主流:不只是賣房子,也可能是做房東,更有可能是一個區域甚至城市的運營商。這一切的改變也會是向健康理性市場的重要轉折。

2017年“瘋狂”的樓市已經翻篇,或許一些“後遺症”給杭州樓市的2018增添了不確定因素。然而是牛市還是熊市已經不重要,一個理性而穩定的市場才是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