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當年憑藉糧食挽回一命,如今成了世人學習的榜樣

紛紛亂世,貨幣早就在戰亂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糧食才是最金貴的物品。即使手裡有貨幣,又怎麼會有人肯把賴以為生的糧食賣給你?

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天下英雄又當如何自處?

定都許都之後,曹操收編的第一批黃巾軍是青州流民,大約有一百萬人。為了安撫這批流民,曹操挑選了其中的精壯者,

號“青州兵”。然後,曹操親自帶著青州兵劫掠了從汝南、潁川來的黃巾軍,奪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靠著這些資財,建安元年(西元196年),曹操頒佈《置屯田令》。流民每五十人為一屯,春夏耕種、冬秋操練。屯民如果使用官家耕牛(也是搶來的),收成與官家四六分成;屯民如果自備耕牛,

則收成與官家五五分成。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好方法。僅僅一年,曹操就分到了一百萬斛糧食。

決戰之前,袁紹的監軍沮授曾建議不要急於決戰,曹操只有一州之地,屯田也才剛剛開始,只要派兵駐紮在兗州境外,在春耕夏收之際不斷派兵騷擾,

不出三年兗州就會大亂;如果同時“外結英雄”,讓劉表、劉備等人同時騷擾兗州,不出兩年,曹操將不戰自潰;如果非要一戰解決曹操不可,萬一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玩過《帝國時代》的人一定知道,在從“黑暗時代”升級到“帝國時代”的過程中,

只要不斷派兵騷擾對方生產,就一定會降低對方軍事實力。真實的戰爭也是如此,如果想在戰爭中事半功倍,就一定要先摧毀對方經濟——1990年,在美國“沙漠風暴”行動開始之前,伊拉克已經被“禁運”、“制裁”搞得奄奄一息。

袁紹謀士的點子相當中肯也相當陰損,

可惜,袁紹果然是一個多疑少斷之人。他不但沒有採用沮授的建議,反而集中了冀、幽、並、青四州的全部存糧,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出兵之前,袁紹滿懷信心地向戰士宣佈,軍糧足夠支撐一年以上,希望戰士們安心作戰,一年內保證大家能吃上飽飯!可最後的結果,相信大家都知道,袁紹在官渡慘敗於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