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點 |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不希望小程式被催肥

上線一年後,小程式走得怎麼樣?

目前,在微信平臺上已經有58萬個小程式,
日活量達1.7億人。

2017年1月,小程式開放上線時,圍繞著這個新增功能,有很多爭議與疑問。小程式會取代App嗎?有人願意使用嗎?

,小程式剛推出時,“我們特別害怕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被炒得很火,有一堆人過來說這是一個風口,這是一個絕對不能錯失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它變成一種被透支的流量,然後它就掛掉了。我們特別擔心這樣一種情況的出現,

所以在去年,我們看起來特別保守,(有人)說我們在小程式方面什麼都沒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多,它真的只是針對線下這樣一個場景做的一種應用。”對於小程式這一路的發展,張小龍形容是“先緊後松”,用更長的週期使小程式慢慢成長起來,“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小程式)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並不希望它突然變成一個被催肥的東西。”

“我們希望小程式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是溝通的一種資訊組織方式。”

而線上上,則更希望發揮“搜一搜”功能的作用。張小龍表示,“如果大家現在打開手機搜一個航班號,你會看到這個航班的即時資訊,這個資訊是小程式提供的。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線上小程式的觸達是通過搜索這樣一個能力做到的。

去年年底,在廣州《財富》全球論壇上,騰訊公司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強調,騰訊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賦能者。

這也是騰訊在未來打造開放、合作生態的理念。今天,張小龍同樣強調了去“中心化”的意義。他說:“‘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著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腦,我們認為這樣一種系統的健壯度,可能會遠遠超過只有一個大腦來驅動的系統。

同樣,對於小程式、小遊戲來說,我們也希望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我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自己。這是關於‘去中心化’的思考。”

“但即便如此,我也並不認為微信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因為微信裡面可能會提供非常多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由不同的公司來提供的,微信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地方,並且微信並不給這些服務提供一個特別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戶自己去發現。”

作者: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甯迪

製作:崔亦維

編輯:寧迪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讚賞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帳

責編:王菀

而是由用戶自己去發現。”

作者: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甯迪

製作:崔亦維

編輯:寧迪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讚賞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帳

責編:王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