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健康」30歲後人手一份!吃這些東西小心“三高”找上你!

小編最近發現,年輕人們也都開始注重養生了。長腿鹿小編的同事某蒲小編都開始定鬧鈴吃保健品了。

原來,是近些年來,慢性疾病發病率迅猛增長,離年輕人也越來越近,尤其是三高疾病。

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患者近3億,糖尿病患者已達1億,血脂異常人數已超1.6億,增長率迅速增加,危害不小。

這三種疾病與日常飲食也密切相關,怎麼吃更健康?

高血壓少肥少鹽,補鉀吃雞

治療高血壓,除了吃降壓藥,還要從生活習慣、飲食方式等多方面著手。其中飲食因素是高血壓患者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改正的因素。

2、限制食鹽量

飲食過鹹是高血壓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

食鹽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管管腔變細,血流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同時也會加重腎臟負擔,造成排鈉障礙,升高血壓。

該吃多少鹽合適呢?

健康成人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g/天

高血壓患者儘量控制在3-5g/天

如果高血壓、糖尿病並存,食鹽攝入量不超過2g/天。

3、忌易興奮飲食

咖啡、濃茶、煙酒、辛辣等飲食都會引起神經興奮,可能加重內臟負擔,導致血壓升高。

6、吃對肉,保持血壓穩定

高血壓本來就夠可怕的了,忽高忽低的血壓簡直就是危害更大!

保持血壓穩定,我們可以:吃雞啊!

雞肉富含精氨酸,是保持血壓穩定的第一飲食。

一方面,它能輔助清除血管斑塊,擴張血管,起到調節血壓的作用;另一方面,精氨酸能在體內轉化成一氧化氮,舒張平滑肌,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

高血脂少吃肥膩,多吃蔬菜

血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都被稱為高血脂症,它對身體的傷害是隱匿的、逐漸的、全身性的。血液粘稠、血流減緩,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一旦血管堵塞,不僅會影響器官工作,

還可能小命不保。

1、高脂肪肉類需注意

高血脂人群每天攝入膽固醇不超過300mg,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都會引起血脂升高。五花肉、排骨、肥牛、肥羊等肉類其實隱藏的脂肪量很高,可占到食物總量的60%,不宜多吃。

應當多食用低脂肉類,例如魚肉、瘦肉。

2.煎炸食品應減少

一般油炸煎炒類食物比較“香”,但高血脂人群應當少吃。即便日常首選橄欖油、山茶油、亞麻籽油等“健康油”。但飲食上喜煎炸、小炒,食用油的總量並沒有減少。

對於高血脂人群,應儘量少用油。

烹調方式多選蒸、煮、汆、涼拌,將每天的食用油控制在20g-30g。

想吃五花肉怎麼辦?濾出油脂,加點紅麴米,更健康。

3、總量攝入嚴把關

穀物、水果、糖類等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但若是長期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也會轉化成糖原儲存在肝臟,甚至轉化成脂肪,導致血脂升高。

堅果雖然可以輔助控制血脂,但不宜食用過多,一小把即可,因為松子、腰果、瓜子仁等堅果中的熱量及脂肪含量較高。

高血糖葷素搭配,算好重量

相對來說,飲食對糖尿病的影響更為明顯,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出現血糖不穩定、升高的現象。而且糖尿病的併發症可多達100多種,危害更甚,吃對飲食尤為重要。

糖尿病患者最怕血糖一升再升,無法控制。

其實,不同的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有所差異。

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食用後血糖升高較緩、較弱,更適宜糖尿病患者。

但血糖的生成指數,不是決定血糖升的唯一要素,還得控制進食量,簡單來說就是:

血糖負荷=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所進食物的含糖總量。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選對飲食?

1、主食怎麼吃?

穀物為主,食物多樣化,平衡膳食,建議:每天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g(生),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在此提供部分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數:

低血糖生成指數(<55)

燕麥片55、小麥麵條47、通心粉45、甜玉米55、番薯54。

中血糖生成指數(55-70)

白米飯56、全麥麵包69、高纖維麵包68、馬鈴薯56、米粉58。

高血糖生成指數(>70)

玉米片(早餐穀類)84、白麵包70、烤馬鈴薯85、炸薯條75。

2、水果怎麼吃?

健康群體每天應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但一些水果糖分較高,GI(血糖生成指數)也有差異,各位應小心選擇,注意搭配,避免過量。

低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200g-300g/天。

GI值如下:蘋果36、梨36、橙43、桃28、櫻桃22、葡萄26、香蕉53、奇異果52等。

中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100g/天。

GI值如下:鳳梨66、芒果55等。

高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150g/天,如西瓜的GI值為73。

3、脂肪類食物能吃嗎?

肌肉含有大量的胰島素受體,是重要的控制血糖途徑,所以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部分人會因為動物蛋白熱量較高而只吃素食,反而容易導致胰島素受體下降,形成II型糖尿病。

因此,飲食應葷素搭配,少吃但不能不吃,同時科學運動,鍛煉肌肉。

飲食注意

① 食用油每天不超過25ml,多用植物油炒菜;

② 堅果類每天不超過20g;

③ 瘦肉不超過100g,肥肉少吃;

④ 膨化食品、人造奶油少吃為妙,點到為止;

⑤ 油炸食品、動物內臟、濃烈的肉汁肉湯儘量不要吃。

⑥ 酒類主要含酒精,產熱高,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少喝為妙。

⑦ 高糖食物避免攝入,如各種糖果、甜食

大家都在看

覺得有用的點個 鼓勵小編

↙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全省衛生計生系統網站微信建設培訓班主頁預報名

2.煎炸食品應減少

一般油炸煎炒類食物比較“香”,但高血脂人群應當少吃。即便日常首選橄欖油、山茶油、亞麻籽油等“健康油”。但飲食上喜煎炸、小炒,食用油的總量並沒有減少。

對於高血脂人群,應儘量少用油。

烹調方式多選蒸、煮、汆、涼拌,將每天的食用油控制在20g-30g。

想吃五花肉怎麼辦?濾出油脂,加點紅麴米,更健康。

3、總量攝入嚴把關

穀物、水果、糖類等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但若是長期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也會轉化成糖原儲存在肝臟,甚至轉化成脂肪,導致血脂升高。

堅果雖然可以輔助控制血脂,但不宜食用過多,一小把即可,因為松子、腰果、瓜子仁等堅果中的熱量及脂肪含量較高。

高血糖葷素搭配,算好重量

相對來說,飲食對糖尿病的影響更為明顯,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出現血糖不穩定、升高的現象。而且糖尿病的併發症可多達100多種,危害更甚,吃對飲食尤為重要。

糖尿病患者最怕血糖一升再升,無法控制。

其實,不同的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有所差異。

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食用後血糖升高較緩、較弱,更適宜糖尿病患者。

但血糖的生成指數,不是決定血糖升的唯一要素,還得控制進食量,簡單來說就是:

血糖負荷=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所進食物的含糖總量。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選對飲食?

1、主食怎麼吃?

穀物為主,食物多樣化,平衡膳食,建議:每天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g(生),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在此提供部分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數:

低血糖生成指數(<55)

燕麥片55、小麥麵條47、通心粉45、甜玉米55、番薯54。

中血糖生成指數(55-70)

白米飯56、全麥麵包69、高纖維麵包68、馬鈴薯56、米粉58。

高血糖生成指數(>70)

玉米片(早餐穀類)84、白麵包70、烤馬鈴薯85、炸薯條75。

2、水果怎麼吃?

健康群體每天應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但一些水果糖分較高,GI(血糖生成指數)也有差異,各位應小心選擇,注意搭配,避免過量。

低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200g-300g/天。

GI值如下:蘋果36、梨36、橙43、桃28、櫻桃22、葡萄26、香蕉53、奇異果52等。

中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100g/天。

GI值如下:鳳梨66、芒果55等。

高血糖生成指數

食用量≤150g/天,如西瓜的GI值為73。

3、脂肪類食物能吃嗎?

肌肉含有大量的胰島素受體,是重要的控制血糖途徑,所以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部分人會因為動物蛋白熱量較高而只吃素食,反而容易導致胰島素受體下降,形成II型糖尿病。

因此,飲食應葷素搭配,少吃但不能不吃,同時科學運動,鍛煉肌肉。

飲食注意

① 食用油每天不超過25ml,多用植物油炒菜;

② 堅果類每天不超過20g;

③ 瘦肉不超過100g,肥肉少吃;

④ 膨化食品、人造奶油少吃為妙,點到為止;

⑤ 油炸食品、動物內臟、濃烈的肉汁肉湯儘量不要吃。

⑥ 酒類主要含酒精,產熱高,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少喝為妙。

⑦ 高糖食物避免攝入,如各種糖果、甜食

大家都在看

覺得有用的點個 鼓勵小編

↙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全省衛生計生系統網站微信建設培訓班主頁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