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監管出手,多名ICO代投人士被調查

比特幣的暴漲火了ico,但是目前ico市場仍舊存在著嚴重的泡沫。

據悉,“ICO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一詞。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ICO的來由:

所有成功的數位貨幣以及區塊鏈(本文區塊鏈指“區塊鏈公有鏈”)項目無一不是社區項目。常見的ICO裡,數位貨幣和區塊鏈項目向早期愛好者出售項目代幣。專案團隊通過ICO獲取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資金;而項目愛好者通過ICO支持項目,

同時也可在對應代幣進入交易市場後選擇交易退出。

ICO和比特幣的關係:

可查的首個ICO來自於Mastercoin專案(現已更名為Omni),其在13年7月時在Bitcointalk(最大的比特幣和數位貨幣社區論壇)上宣佈通過比特幣進行ICO眾籌,並生成對應的Mastercoin代幣並分發給到眾籌參與者。本質上來說這次ICO是一種以物換物的行為,即參與者用比特幣換得Mastercoin專案裡的代幣。一開始ICO只是數位貨幣愛好者的一種社區行為,

隨著數位貨幣以及區塊鏈的不斷發展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參與。絕大部分ICO都是通過比特幣或其他數位貨幣進行的。

幾個著名的ICO案例: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列出有代表性的國際ICO案例:

- 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為Omni):可查的最早ICO專案,通過meta-protocol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5000 BTC。

- 2013年12月,NXT(未來幣):首個完整的PoS區塊鏈,曾經神秘的開發者,持續發展的強大社區。ICO神話:募集21 BTC(是的你沒看錯,21BTC,約等於當時6000美元),市值峰值曾到達過1億美元。

- 2013年-2014年,Bitshares(比特股):曾經的“數字資產二代幣三劍客”之一(另外兩個為NXT和CounterParty),國內數位貨幣界口水之源,毀譽參半。其社區培養了國內大量早期ICO以及數位資產愛好者。

- 2014年7月,Ethereum(乙太坊):ICO時募集3萬餘個比特幣曾創下紀錄。將智慧合約理念推進到極致的區塊鏈專案,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區塊鏈公有鏈的專案。近兩年最成功的ICO,也是至今為止除比特幣以外市值最高的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

近期由於TheDAO事件影響晴雨不定。

- 2015年3月,Factom(公正通):雙代幣設計,首提存在性證明的區塊鏈商業化以及由此匯出的基金會與公司雙機構設置。

- 2016年3月,Lisk:乙太坊挑戰者,利用側鏈的Dapp解決方案。

- 2016年5月,TheDAO:等值1.5億美元破世界紀錄的ICO眾籌,非典型ICO(其本身不是區塊鏈)。向世界大聲宣告智慧合約時代到來後一個月即被駭客攻克,在歷史上刻下了深深的雙重驚嘆號。

在國內 ICO 被監管層全面禁止後,

代投人士成為資本掮客,一邊從海外 ICO 項目拿到份額,一邊賣給國內想參與 ICO 項目,但沒有途徑的投資者,收取兩份傭金。

所謂“代投”,是在 ICO 日趨火爆後,衍生出的一種仲介服務,代投一般先從準備 ICO 的項目手中獲得私募環節的份額,然後再找有意向參與私募投資的個人或者小機構募集資金。目前 ICO 的代投會同時面向專案和投資者收取仲介費用,一般各為5—10%之間。

2017年9月,央行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達文件,正式定性ICO 本質是非法融資,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並明確表示禁止任何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在被禁止後,很多 ICO 項目轉向海外,但是參與者依舊是國內的公民。

消息人士指出,中國監管層或在月底針對 ICO 出臺新的監管政策。

央行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達文件,正式定性ICO 本質是非法融資,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並明確表示禁止任何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在被禁止後,很多 ICO 項目轉向海外,但是參與者依舊是國內的公民。

消息人士指出,中國監管層或在月底針對 ICO 出臺新的監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