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城|濟南市老城區歷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濟南以泉水聞名,素有“泉水之都”的美譽,濟南又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

信手拈來,就能講一段歷史,說一個故事。1986年,濟南市被評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考古專家崔大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濟南市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主要依託于老城區保存完整的歷史街巷和散落在城區內的各個文物點,以及城區周圍的歷史文化遺產。一系列考古發掘證明, 4000多年前老城區內就有人類生活。

濟南老城區4000年前有人居住

崔大庸曾參與過一系列重大的考古發掘。墓葬的發掘主要包括1995年長清仙人台邿國墓地;1995年至1996年,長清雙乳山濟北王墓;1999年至2002年,章丘洛莊漢墓;2002年至2003年章丘危山漢墓,這些發掘都獲得了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濟南城區周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600年前,

而護城河以內的老城區被認為有2600年的歷史。城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這對於濟南市的歷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城區考古發掘主要配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直到2001年才開始。2001年,崔大庸等一批考古專家在原高都司巷即現在的萬達廣場附近,出土春秋時期大量的水井,證明當時此處就有人類居住;2003年,
他們在舊軍門巷進行大面積考古發掘,發現商代的文物,將濟南老城區的歷史向前推進了800多年;2003年,崔大庸等考古專家配合縣西巷污水管道的鋪設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三個佛教造像的埋藏坑,發掘了北朝到宋代的70多尊佛像,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後他們又在天地壇街附近發現了龍山文化的遺物,將濟南的歷史向前推進至4000多年以前.

通過歷次的考古發掘崔大庸等考古專家得出結論,古代濟南老城區是東高西低的地貌,4000多年以前人們生活在比現在低五六米的地下,經過歷朝歷代的填埋,

最終達到今天的地表高度。濟南還是古代東西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最有力的證明是大辛莊遺址的發掘。大辛莊是商代遺址,1949年以前就有人曾進行過考古發掘,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大辛莊的考古發掘一直在進行,特別是發現了帶有卜辭的完整的甲骨,是殷墟以外首次發現的商代卜辭,證明大辛莊是商代商人向東發展的重要據點。2005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人員在運署街發現漢代冶煉遺址,出土冶煉的灰渣、礦石、鐵器等文物,證明濟南是古代重要的冶鐵中心。

大辛莊遺址的發掘

濟南是古代齊國與魯國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原到東部地區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戰役都發生在濟南。但是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山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臨淄和曲阜,直到明代以後濟南才成為山東首府。

歷史名城依附老城區完整城市格局

在崔大庸看來,濟南之所以能夠評為歷史文化名城主要依託了老城區的街巷和散落在城區的各個文物點,以及城區周邊的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名城的首要條件是老城區保存完整的歷史格局,城內的老街老巷是支撐城市的骨架,1986年濟南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時芙蓉街、泉城路、縣西巷等老街巷還保留著。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老街巷逐漸消失,現在還有芙蓉街片區、原齊魯大學片區、狀元府片區等四大片區。除此之外,濟南市城區周圍散佈著大量的歷史遺存,,東邊的城子崖、洛莊漢墓、危山漢墓,南部山區的四門塔、神通寺、靈岩寺,構成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資源。

文物保護需多方攜手共同努力

截至到去年11月份,濟南市掛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增至22處,包括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濟南緯二路近現代建築群、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等,崔大庸表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被劃定了嚴格的保護範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才能夠動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對於支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濟南老城區的陳冕狀元府破敗不堪

同時,崔大庸表示,文物保護不僅是文物部門的事情,歷史文化名城的每一位民眾都有義務和責任。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能夠為大家提供便利,一些歷史遺存也能夠提升普通民眾的知識水準和自豪感。近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參與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近年來,民間掀起了一陣收藏風,有些人將收藏等同於文物保護,崔大庸對此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正確的收藏有利於提高文物保護的積極性,但是不論文物的出處、無原則的收藏將不利於文物的保護。

來源 | 中國山東網

出土冶煉的灰渣、礦石、鐵器等文物,證明濟南是古代重要的冶鐵中心。

大辛莊遺址的發掘

濟南是古代齊國與魯國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原到東部地區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戰役都發生在濟南。但是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山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臨淄和曲阜,直到明代以後濟南才成為山東首府。

歷史名城依附老城區完整城市格局

在崔大庸看來,濟南之所以能夠評為歷史文化名城主要依託了老城區的街巷和散落在城區的各個文物點,以及城區周邊的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名城的首要條件是老城區保存完整的歷史格局,城內的老街老巷是支撐城市的骨架,1986年濟南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時芙蓉街、泉城路、縣西巷等老街巷還保留著。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老街巷逐漸消失,現在還有芙蓉街片區、原齊魯大學片區、狀元府片區等四大片區。除此之外,濟南市城區周圍散佈著大量的歷史遺存,,東邊的城子崖、洛莊漢墓、危山漢墓,南部山區的四門塔、神通寺、靈岩寺,構成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資源。

文物保護需多方攜手共同努力

截至到去年11月份,濟南市掛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增至22處,包括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濟南緯二路近現代建築群、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等,崔大庸表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被劃定了嚴格的保護範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才能夠動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對於支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濟南老城區的陳冕狀元府破敗不堪

同時,崔大庸表示,文物保護不僅是文物部門的事情,歷史文化名城的每一位民眾都有義務和責任。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能夠為大家提供便利,一些歷史遺存也能夠提升普通民眾的知識水準和自豪感。近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參與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近年來,民間掀起了一陣收藏風,有些人將收藏等同於文物保護,崔大庸對此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正確的收藏有利於提高文物保護的積極性,但是不論文物的出處、無原則的收藏將不利於文物的保護。

來源 | 中國山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