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承認自己自卑?丨約局推薦

這篇文章,黃老師講了幾個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

在生動中觸動人心,值得一讀。

■本文轉載自黃鐵鷹(ID:yellowhty326),已獲得授權

朋友一家從深圳來悉尼過年。這兩口子是70年代出生,在精力旺盛和有勇氣的時候,正好趕上改革開放的高☆禁☆潮,他們聰明能幹膽大加運氣好。剛過40就財務自由了。在深圳有房有車有保姆有司機,還經常周遊列國。

一天他倆從悉尼市中心回來,問我一個問題:“在商場買東西時,我們碰到好幾個講中文的售貨員,問他們是不是中國人?都說是,

但,又都強調一句'我是八歲就來了。''我來好多年了。''我是澳洲出生的。',黃老師,你說他們這樣表白是什麼意思?”朋友若有所思地問。顯然, 她有些不舒服,也有些不理解。

我在澳洲也碰到過好多這樣的人。我家旁邊一個郵局,店員是個二十多歲,中國面孔的姑娘。一天我笑著用中文問她,你是中國人嗎?她用英文回答說:“No,我父母從中國來的,我是這裡出生的。

碰到這樣的事,我也有點不舒服,但也沒往心裡去。經她這麼一問,我開始琢磨了。這些人後面追加的這句話,顯然是要強調自己與中國人的區別。其實,他們說的是事實,但為什麼非要主動強調這個事實?

更有意思的是,我和朋友面對這種強調為什麼不舒服?

在我理解,中國人應該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才對呀!

當年我到農村插隊,村裡有一家也是從城裡來的,我跟他家馬上成為一夥,

似乎我們和他們,與村裡的農民不是一回事。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更多的話題,都出生在城裡,不僅見識比農民廣,衛生水準和個人修養也比農民好一點,因此,我們都有一種城裡人的優越感。

可是為什麼這些“中國人”老鄉見老鄉,不僅不淚汪汪,

還刻意要跟我和朋友這樣的中國人劃清界限?我估計這些“中國人”應該有二種:

第一種人是澳洲出生的。雖然父母是中國來的,但他們從小的教育和喜好全是澳洲的,就因為父母講中文,他們也會講一些中文,但他們對中國沒有認同。我女婿就是這樣的人。他父母是越南的華人,逃難到澳洲生了他。如果你問他,你是中國人嗎?他肯定說,我不是中國人。

第二種人,雖然出生在中國,

但在澳洲的時間很長。他們認同了澳洲文化。看他們被澳洲同化的是否徹底,有兩個標誌,一是看他們講英文,如果說起英文來,表情豐富,口型誇張,眉飛色舞,那就是同化的差不多了;二是看他們是不是注意健身和運動,如果男孩要肌肉了,女孩要翹臀了,那也是同化的標誌。

第二種人強調自己不是同樣的中國人,原因比較複雜,一是,也可能也像第一種人那樣,他們只不過說了一種事實。二是,他們可能討厭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因為他們對這兩個國家和兩種文化都有較深瞭解,經過比較,他們更認同澳洲和澳洲文化,所以才選擇了移民。近幾年大批中國遊客來澳洲,一些中國人說話高聲,順手扔垃圾和對服務人員不尊重這些特點,引起澳洲人斜視。於是,這些出生在中國,但已被同化的“中國人”就覺得臉上無光,因此,見到中國人時,無意中就要強調——我不是這樣的中國人。

寫字是個好事,因為寫著寫著就會自我反省。難怪管理大師德魯克告訴CEO們:把你的想法寫下了,筆會代你思考。行文到此,我想起,我曾經做過上面第二種中國人同樣的事。

我出生在東北,24歲到北京,從此越走越遠。24歲之前,我很自豪,因為沒看過外邊的世界。後來,外邊世界看多了,我自卑了——怎麼都比東北好?!不僅經濟發展比東北好,人也好像比東北人文明?於是,見到東北老鄉,我也曾主動說:“我出來很久了。”直到50多歲後,當被問起是哪裡人時,我才敢於用東北土話說:“我是東北銀。”即便如此,當有人說,你說話很少東北口音?我還有些暗喜,因為,在我聽來東北口音代表著粗俗、土。不知為什麼,四川的普通話都比它聽起來洋氣!

既然人家說的是事實,我和朋友為什麼不舒服?我估計原因也有二:

一是異國他鄉,見到說鄉音的人,本來想套個近呼。不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說說話,或好奇,結果熱臉親到冷屁股,人家來個——我跟你不是一夥的。

二是,這種強調刺痛了我們的自卑。作為一個50年代出生在東北,經歷過挨餓、文革、下鄉、也經歷過改革開放,40多歲又到澳洲的中國人,在同澳州人比時,我骨子裡有一種自卑。

首先我沒澳洲人那麼從容,幹什麼事都急。比如:排隊時總是不自覺的往前面人身上靠,為什麼?怕有人加塞?還是想快點?可是澳洲加塞的很少,心裡急,也要等前面的人辦完,才輪到我?!有幾次靠的太近,人家回頭很不警惕地地盯著我。

還有,我對服務員沒有澳洲人那樣尊敬。我非常不習慣說“請(please)”,一天買肉時,忘了說請字,買肉的小販一手拿著肉,一邊教我:“請說請!(Please say please!)”餐館吃飯時,我們總想得到服務員的及時服務,經常舉手喊“服務員”;而澳洲人往往會等服務員有空時,才會提出自己的要求。

有幾次遛狗,忘記帶狗屎袋。狗拉在樹根附近,以為反正也給樹施肥了,就想走,結果有人過來說:你沒檢狗屎!有幾次開車,在斑馬線忘了停車讓行人,被人家豎中指大罵。

做任何花錢的事,總害怕是不是讓人“宰”了,因此,不能給人基本的信任,結果經常受人家的白眼。

澳洲人做事比較守紀律重規則,我總想走捷徑,結果不僅效率沒提高,便宜沒占到而,花了更多成本。

還有,我交朋友不僅僅是因為“臭味相投”,總還有點其他目的,希望人家將來對自己有用。而澳洲人交朋友的目的,好像比我簡單……

上面僅列出一部分我比澳洲人差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澳洲人有沒有比我差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但想進步的人總應該多看自己的不足才對吧?所以,我經常自卑。

中國人有錢了,來澳洲的越來越多。這些中國人身上大都有我這些毛病,當我看到澳洲人用那樣的眼睛看他們時,我就覺得是看我,我就更自卑了。因為對澳洲人來說,我就是他們。

自卑的人都敏感。因此,人家強調自己是特殊“中國人”時,我們就不舒服了。

自卑好不好?我理解自卑是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

人只有知道自己哪兒不好了,才能進步呀!整天認為自己很NB,還用進步嗎?

因此,我覺得自卑應該是人的優點,可是為什麼人大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自卑?

(全文完)

他們只不過說了一種事實。二是,他們可能討厭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因為他們對這兩個國家和兩種文化都有較深瞭解,經過比較,他們更認同澳洲和澳洲文化,所以才選擇了移民。近幾年大批中國遊客來澳洲,一些中國人說話高聲,順手扔垃圾和對服務人員不尊重這些特點,引起澳洲人斜視。於是,這些出生在中國,但已被同化的“中國人”就覺得臉上無光,因此,見到中國人時,無意中就要強調——我不是這樣的中國人。

寫字是個好事,因為寫著寫著就會自我反省。難怪管理大師德魯克告訴CEO們:把你的想法寫下了,筆會代你思考。行文到此,我想起,我曾經做過上面第二種中國人同樣的事。

我出生在東北,24歲到北京,從此越走越遠。24歲之前,我很自豪,因為沒看過外邊的世界。後來,外邊世界看多了,我自卑了——怎麼都比東北好?!不僅經濟發展比東北好,人也好像比東北人文明?於是,見到東北老鄉,我也曾主動說:“我出來很久了。”直到50多歲後,當被問起是哪裡人時,我才敢於用東北土話說:“我是東北銀。”即便如此,當有人說,你說話很少東北口音?我還有些暗喜,因為,在我聽來東北口音代表著粗俗、土。不知為什麼,四川的普通話都比它聽起來洋氣!

既然人家說的是事實,我和朋友為什麼不舒服?我估計原因也有二:

一是異國他鄉,見到說鄉音的人,本來想套個近呼。不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說說話,或好奇,結果熱臉親到冷屁股,人家來個——我跟你不是一夥的。

二是,這種強調刺痛了我們的自卑。作為一個50年代出生在東北,經歷過挨餓、文革、下鄉、也經歷過改革開放,40多歲又到澳洲的中國人,在同澳州人比時,我骨子裡有一種自卑。

首先我沒澳洲人那麼從容,幹什麼事都急。比如:排隊時總是不自覺的往前面人身上靠,為什麼?怕有人加塞?還是想快點?可是澳洲加塞的很少,心裡急,也要等前面的人辦完,才輪到我?!有幾次靠的太近,人家回頭很不警惕地地盯著我。

還有,我對服務員沒有澳洲人那樣尊敬。我非常不習慣說“請(please)”,一天買肉時,忘了說請字,買肉的小販一手拿著肉,一邊教我:“請說請!(Please say please!)”餐館吃飯時,我們總想得到服務員的及時服務,經常舉手喊“服務員”;而澳洲人往往會等服務員有空時,才會提出自己的要求。

有幾次遛狗,忘記帶狗屎袋。狗拉在樹根附近,以為反正也給樹施肥了,就想走,結果有人過來說:你沒檢狗屎!有幾次開車,在斑馬線忘了停車讓行人,被人家豎中指大罵。

做任何花錢的事,總害怕是不是讓人“宰”了,因此,不能給人基本的信任,結果經常受人家的白眼。

澳洲人做事比較守紀律重規則,我總想走捷徑,結果不僅效率沒提高,便宜沒占到而,花了更多成本。

還有,我交朋友不僅僅是因為“臭味相投”,總還有點其他目的,希望人家將來對自己有用。而澳洲人交朋友的目的,好像比我簡單……

上面僅列出一部分我比澳洲人差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澳洲人有沒有比我差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但想進步的人總應該多看自己的不足才對吧?所以,我經常自卑。

中國人有錢了,來澳洲的越來越多。這些中國人身上大都有我這些毛病,當我看到澳洲人用那樣的眼睛看他們時,我就覺得是看我,我就更自卑了。因為對澳洲人來說,我就是他們。

自卑的人都敏感。因此,人家強調自己是特殊“中國人”時,我們就不舒服了。

自卑好不好?我理解自卑是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

人只有知道自己哪兒不好了,才能進步呀!整天認為自己很NB,還用進步嗎?

因此,我覺得自卑應該是人的優點,可是為什麼人大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自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