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電院赴青海省五道梁鎮開展冬季生態監測科學試驗

12月23日至28日,計算光學室承研的青海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專案 “區域適宜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新技術研發”在青海省五道梁鎮開展了冬季生態監測科學試驗。此次試驗旨在檢驗系留氣球平臺、紅外載荷及穩定平臺在高海拔地區的工作能力及其在動物數量調查、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的應用前景,

探索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示範體系的建設方案,為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系統建設提供經驗及有效資料支撐。由專案負責人黃旻研究員、科技二處處長歐陽光洲帶隊,張泰華副研究員等一行十四人組成試驗隊,前往海拔約4700米的青海省五道梁鎮開展為期6天的“系留氣球生態監測系統冬季監測試驗”。

本次科學試驗的試驗場地為青海省五道梁鎮附近的楚瑪爾河畔,該試驗場地勢平坦,對地觀測無遮擋;緊鄰水源,人類活動少,野生動物活動頻繁,是比較理想的試驗區域。通過對試驗場地氣象條件的觀測,選擇在夜間19:00-4:00開展試驗,隊員們克服了嚴寒和高反帶來的種種身體上的不適,解決了極端環境給試驗設備和配套設施帶來的種種問題,

順利完成該試驗。在紅外視頻相機傳回的視頻中,在5km半徑的範圍內,一個個種群清晰可見;一個個亮點有大有小,有強有弱,可初步分析出不同種群的分佈規律、種群大小及動物種類,並發現了新的動物行為。

本次試驗所使用的系留氣球平臺是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支援研製的,該平臺可以在島礁、艦船、草地、道路等多種場地快速部署。本次試驗驗證了在高海拔、低溫惡劣環境下系留氣球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很好地完成了試驗任務。這是光電院乃至我國首次在4500米以上海拔進行系留氣球對地觀測作業,利用系留氣球在高原地區開展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調查和行為學研究在國際上均未見報道。

本次探測試驗為生態監測示範的初步探索,在未來,專案團隊將繼續通過系留氣球搭載不同光學載荷,進行高原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及分佈、動物種類識別、動物行為學研究、草地資源評價及承載力評價等多方面研究。

試驗現場

試驗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