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監管層圍堵平臺“出海”、場外交易

時隔不到半年,有關數位代幣的整頓信號再度重燃。

1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家代幣交易平臺人士處獲悉,監管層日前在一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簡報中,釋放了將對比特幣、乙太坊等數位資產代幣(下稱代幣)平臺“出海”及“場外交易”等活動持續從嚴整頓的信號。

事實上,去年9月底絕大部分代幣交易平臺已關閉,但部分平臺通過合作、海外設立等關聯關係繼續在海外開展代幣場外交易業務;而在上述監管信號釋放下,

不少通過此類方式“重生”的平臺正面臨新的政策風險。

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1月12日也通過一份風險提示指出,以迅雷鏈克(原玩客幣)為代表的IMO(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位資產)模式存在風險隱患;這一發聲如今亦再起效——1月16日,迅雷方面公告即將於本月底發佈鏈克的用戶間轉帳業務。

上述種種整頓措施的密集到來或意味著,當下針對代幣發行、交易的清理整頓已然步入一個新的2.0時刻。

IMO模式警示發威

1月16日,迅雷以玩客雲團隊名義公告稱,迅雷將於1月25日在AppStore和官網發佈鏈克口袋新版本,此版本將不支持除迅雷及迅雷合作夥伴開發的應用場境外的用戶間轉帳功能。迅雷同時提示稱,請逛到用戶從即日起到1月25日,將存放於交易平臺的鏈克轉回鏈克口袋,以防數字資產的損失。

這一聲明顯然與1月12日互金協會的風險提示有關。

在互金協會的定義下,迅雷出售“玩客雲”鼓勵使用者分享儲存運算的模式屬於IMO模式和變相ICO,需引起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玩客雲和鏈克業務曾給迅雷股價帶來明顯提振。鏈克業務不斷活躍的2017年下半年期間,其股價累計上漲達375%,而在11月的最高價時,其累計漲幅達640.12%。

在迅雷股價的暴漲下,亦有人人網、天涯論壇等互聯網企業表示要進入區塊鏈領域。

“用於消費權益更換來發行代幣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突破既定的商業場景無差別地發行代幣,有類證券化之嫌,被監管層點名也是預期內的事。”1月16日,北京一位接近互金協會的互金平臺人士表示。

“有了迅雷鏈克的示範效應,其他互聯網這樣做的道路極有可能也被封堵了。”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分析人士指出,在監管層尚未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主動放棄IMO模式,說明當下的監管效力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一點名就‘起效’,既說明監管者關注ICO、變種ICO可能出現的風險,又證明企業對於自己的IMO、代幣等運作也存在心理上的不確定性。”上述互金平臺人士分析稱。

補漏海外、場外交易

除發行上的ICO、變相ICO外,針對代幣二級市場的整頓也將隨之升級。

2017年9月底,嚴監管下,國內絕大部分比特幣集中交易平臺均宣告關閉,國內有關比特幣的大規模二級市場原本已淡出市場視線。

21世紀資本研究院彼時曾分析指出:“交易平臺模式一旦遭遇封堵,則比特幣的交易、投資需求將迅速向‘場外非標準化交易’以及‘海外交易’轉移”(詳見本報9月14日13版《交易平臺關停預期下的選擇題:比特幣場外化or出海》)。

事後證明,這一“預言”果然成真。記者調查獲悉,部分平臺通過戰略合作,同一實控人出資設立等方式紛紛“出海”建立“國際站”,並以掛摘牌、點對點等方式繼續提供比特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場外交易”。

其間,上述場外交易的命名也曾發生變化,該模式最初被稱之為C2C交易,但在2017年12月1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的報告稱,“支持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C2C平臺已達21家,且上線時間主要集中於10月下旬到11月。”

1月16日,北京一家出海開展業務的代幣平臺人士透露,為逃避C2C模式的認定和統計,更多平臺將該業務更名為法幣交易頻道;而目前主流平臺的方式是,利用法幣交易頻道提供比特幣、萊特幣、乙太坊等主流代幣同法幣的交換,同時再以幣幣交易頻道支援比特幣兌換諸多非主流代幣。

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代幣平臺的上述運作已受到監管層的關注——日前監管層在一份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簡報中提出,將對“平臺‘出海’和場外交易”等模式採取整頓措施。

例如針對註冊於內地的對場外交易所、“錢包”服務商、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服務的個人和機構,上述部署要求堅決取締;對於註冊於境外的、為境內使用者提供交易服務的平臺,將對其依法遮罩,關閉移動APP;而對於為“出海”“場外”平臺提供支付服務的,則要求對相應支付機構採取嚴懲。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此輪整頓具有部際間協調性,因此其將對現階段的代幣交易生態帶來較大衝擊。

“各部門也參與了進來;例如針對海外平臺,工信部門、網信辦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遮罩的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1月16日,資深比特幣投資者楊靜遠表示,“幣圈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受到比去年更大的衝擊。”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監管層對ICO、代幣交易的整頓決心很大。”上述互金平臺人士亦分析稱,“短期內不排除會有針對ICO、代幣更清晰的整頓措施落地。”

21世紀資本研究院彼時曾分析指出:“交易平臺模式一旦遭遇封堵,則比特幣的交易、投資需求將迅速向‘場外非標準化交易’以及‘海外交易’轉移”(詳見本報9月14日13版《交易平臺關停預期下的選擇題:比特幣場外化or出海》)。

事後證明,這一“預言”果然成真。記者調查獲悉,部分平臺通過戰略合作,同一實控人出資設立等方式紛紛“出海”建立“國際站”,並以掛摘牌、點對點等方式繼續提供比特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場外交易”。

其間,上述場外交易的命名也曾發生變化,該模式最初被稱之為C2C交易,但在2017年12月1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的報告稱,“支持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C2C平臺已達21家,且上線時間主要集中於10月下旬到11月。”

1月16日,北京一家出海開展業務的代幣平臺人士透露,為逃避C2C模式的認定和統計,更多平臺將該業務更名為法幣交易頻道;而目前主流平臺的方式是,利用法幣交易頻道提供比特幣、萊特幣、乙太坊等主流代幣同法幣的交換,同時再以幣幣交易頻道支援比特幣兌換諸多非主流代幣。

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代幣平臺的上述運作已受到監管層的關注——日前監管層在一份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簡報中提出,將對“平臺‘出海’和場外交易”等模式採取整頓措施。

例如針對註冊於內地的對場外交易所、“錢包”服務商、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服務的個人和機構,上述部署要求堅決取締;對於註冊於境外的、為境內使用者提供交易服務的平臺,將對其依法遮罩,關閉移動APP;而對於為“出海”“場外”平臺提供支付服務的,則要求對相應支付機構採取嚴懲。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此輪整頓具有部際間協調性,因此其將對現階段的代幣交易生態帶來較大衝擊。

“各部門也參與了進來;例如針對海外平臺,工信部門、網信辦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遮罩的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1月16日,資深比特幣投資者楊靜遠表示,“幣圈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受到比去年更大的衝擊。”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監管層對ICO、代幣交易的整頓決心很大。”上述互金平臺人士亦分析稱,“短期內不排除會有針對ICO、代幣更清晰的整頓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