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小時《長談》羅永浩,刷新40年前“對話尼克森”電視史紀錄!

導語:兩位創業者面對面長談近9個小時,刷新了世界電視史的記錄。此前,世界電視史上時間最長的訪談發生在1977年,由英國著名記者及主持人大衛·福斯特採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

訪談時長達8個小時。這個電視史上的創舉曾在2008年被導演朗·霍華德改編為電影《對話尼克森》,獲得了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奧斯卡提名。

4月7日晚,深圳衛視和羅振宇合夥把廣大觀眾“坑”了一回。晚8點30分,深視照舊不緊不慢地播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原本說好的四小時精華版電視訪談紀錄片《長談》因節目調整改期。這場刷新了世界電視史記錄的超長訪談還是沒能在電視媒體首發,

最終被騰訊新聞搶先。

但無論電視還是互聯網首發,羅振宇和他的“得到”App,羅永浩和他的“錘子”手機,在這場被製造的“准媒介事件”中都實現了很好的品牌曝光。這是一出被設計得及其精妙的行銷大戲,而最後的一記重錘則導向了付費模式的知識服務類App“得到”上。

馬拉松式《長談》:一場精心打造的T2O 媒介事件

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次“雙羅會”是一次T2O(TV to Online)的媒介行銷事件。當然現在是否在電視端首發已經不重要了,它主要行銷對象,是羅振宇這個IP和他背後的互聯網認知服務業,羅永浩則算是搭了順風車,巧妙實現了雙贏。這場號稱“史上最長的電視訪談”的訪談紀錄片,成為羅振宇的一個宣傳和引流工具,或者說是“引雞的那把米”,

真正的戰場,在互聯網,在羅振宇所說的認知革命的風口。

而這次行銷推出的產品不只是本來佈局在電視端的4小時訪談紀錄片,它是一條鏈構成的閉環。除了4月7日的4小時視頻版本外,本次“雙羅會”的《長談》完整版,被分成三個部分,從4月8日起連續三天每晚8點在“得到”App獨家播出,

過程中將接入羅振宇的直播點評。

無獨有偶,《羅永浩·乾貨日記》同時在“得到”App訂閱專欄上線進入預售,年付費199元。從5月15號開始,每天,羅永浩都會在這裡和使用者分享創業遇到的真問題、真思考,結合他5年來的實戰經驗,給出內容滿滿的乾貨方法論。

課程簡介裡清晰地標注出本課程的適宜人群:創業者和所有有創業夢想、想做一番事業的人;每個眼中有目標、心中有理想、不甘平凡的人;渴望不斷突破自我的管理者和未來潛在的管理者。

這似乎和《長談》的受眾驚人的一致。

電視導流,網路發酵,“得到”App回流,進而實現用戶轉化變現。媒體人羅振宇真的深諳媒體,打造了這樣一個行銷閉環。此刻,他離“認知變現”的目標,也似乎更近了一步。

知識二傳手:羅振宇的知識服務業棋局

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把“知識”變成“技能”後,還有餘力把它具化成“內容”,壓縮成“乾貨”,再販賣給他人。這波在互聯網上靠販賣認知謀生的人,多半以前就從事表達和溝通相關工作。比如傳統媒體人、教師和提供諮詢的人,相對應的形式是訂閱專欄、網路課程和問答平臺。羅振宇和他背後的《邏輯思維》就是這其中的典型。

早期央視和主持人的從業經歷練就了羅胖子一口伶牙俐齒,並讓他快速消化掉晦澀冗長的書籍並用通俗簡要的語言傳播,這種能力讓他能夠勝任起互聯網世界“知識二傳手”的角色。

2012年底,他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這檔節目由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一個互聯網社群品牌,並積累了龐大粉絲。《邏輯思維》被做得風生水起,羅振宇自身也並形成了一個認知服務領域的強IP。這個胖子引領的互聯網認知服務業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探索和演進。

2015年12月,羅振宇推出了付費訂閱內容的App平臺——“得到”,開始售賣大咖專欄。李笑來、李翔、吳伯凡等大V入駐“得到”之後,為“得到”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付費用戶。曾被認為是互聯網精神信條的“免費”模式,在羅胖這裡被打破。

2016年3月8日,羅振宇在演講中宣佈停止更新《邏輯思維》這檔脫口秀視頻節目,並宣佈今後的《羅輯思維》將以音訊形式,只在“得到”App上每日更新。《羅輯思維》將憑藉其強大的導流能力成為“引雞的那把米”,助力主平臺“得到”的認知變現之路。自此,羅胖正式從《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進化為“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

互聯網平臺上的認知變現,無疑是高門檻的,他不僅需要引發粉絲效應的強IP,還需要線下的搖旗呐喊與有效用戶導流。於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6》跨年演講在深圳“春繭”體育館再度上演。羅胖圍繞2016年起飛的五隻黑天鵝——時間戰場、服務升級、智慧革命、認知稅和共同體危機,橫向、縱向地把2016年拆解了個遍。

那場盛大的知識跨年,從當晚20:30開始在深圳衛視全程直播,一共歷時5小時,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收視。這場跨年演講成為中國電視史上最奇葩的一場跨年晚會,因為它是第一個訴諸於認知的而不是娛樂的。而這出跨年夜的認知服務大戲,為羅振宇貼上了互聯網上“知識服務”旗手的標籤。

躁動的胖子並沒有停止腳步的意思,3月底,深圳衛視與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App“得到”共同宣佈:羅振宇和羅永浩進行了一場近9小時的對談,該次對談將被製作成一期4小時訪談紀錄片,節目將在深圳衛視播出,名為《長談》。這也是深圳衛視繼《時間的朋友2016》跨年演講之後,和“得到”的再度合作。

節目的名字為《長談》,副標題叫“讓我把話說完”,羅振宇在闡釋節目定位的時候這樣說:“只要答者覺得還意猶未盡,只要問者心中還存有一絲疑問,這個談話就會進行下去。對羅永浩的所有疑問都能在這個節目中‘得到’解答”。

這場訪談設置了200多個問題,主要圍繞創業者要重點處理的關係展開 ,包括創業者和產品、創業、使用者、投資人、高管、員工、合作夥伴、自己等8大關係。而在這次對談中,羅永浩也首次披露了不少從未曝光的創業細節,並詳盡回應了外界對於錘子手機和他本人的部分質疑。

兩位創業者面對面長談近9個小時,刷新了世界電視史的記錄。此前,世界電視史上時間最長的訪談發生在1977年,由英國著名記者及主持人大衛·福斯特採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談時長達8個小時。這個電視史上的創舉曾在2008年被導演朗·霍華德改編為電影《對話尼克森》,獲得了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奧斯卡提名。

對談羅永浩:羅振宇為什麼會選擇他?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兩人共同點不少:都是著名網紅,都是胖子,都姓羅,同為創業者。更重要的是,他們倆都有同屬“年輕人精神導師”的標籤和IP效應,而這個世界的年輕人,太需要榜樣的力量讓他們永遠熱淚盈眶,他們的奮鬥路上的玻璃心也太需要雞湯和金句提點灌溉。

為什麼是羅永浩?羅振宇說:“在這個創業時代,羅永浩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樣本,因為他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極端——關於他的創業,有人極端看好,但也伴隨著極端的質疑;他的性格有一些極端,進入的又是一個極端競爭的行當。而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在舞臺上在講PPT一兩句話,抽象成一些符號進行傳播。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維度來觀察”。

主流的人物訪談類電視節目,一般為專業主持人站在大眾的立場與訪談物件交流。《長談》則另闢蹊徑:擔綱主持的羅振宇作為一名創業者,就自己和其他創業者所關心的問題,與同為創業者的羅永浩進行深度交流互動。

從《長談》問題清單來看,羅振宇提出的不少問題體現了其作為創業者的獨特視角和思考,例如:從創業的角度,對五年前的自己,你會給什麼建議?你的長板很明顯,短板有試圖去補過嗎?一個CEO工作時間分成戰時CEO、和平CEO,這兩部分你是按什麼比例安排時間的?假如你要退休了,找到一個能替換你的角色,你會跟他交待什麼?怎麼判斷什麼樣的投資人靠譜?

來自兩位一線創業者的實踐心得,很明顯乾貨多多,同時兩個胖子的人格魅力也是頗大。這是一場訴諸於認知的訪談,以期能給正在創業和準備的人以啟示和幫助,給認知饑渴的中產階級解渴;同時這也是一場能引發巨量粉絲圍觀的對話。而這些人,正是“得到”App的核心目標人群。

這一切技法,都是為了羅胖和他的“得到”在互聯網認知服務的風口佔據絕對高地和話語權,進而走向他的終極目的:認知服務變現。而羅振宇是否真的站在了知識付費的潮頭?這個風口是真的正在敞開,還是羅胖的個人自嗨?答案在空中飄。

他離“認知變現”的目標,也似乎更近了一步。

知識二傳手:羅振宇的知識服務業棋局

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把“知識”變成“技能”後,還有餘力把它具化成“內容”,壓縮成“乾貨”,再販賣給他人。這波在互聯網上靠販賣認知謀生的人,多半以前就從事表達和溝通相關工作。比如傳統媒體人、教師和提供諮詢的人,相對應的形式是訂閱專欄、網路課程和問答平臺。羅振宇和他背後的《邏輯思維》就是這其中的典型。

早期央視和主持人的從業經歷練就了羅胖子一口伶牙俐齒,並讓他快速消化掉晦澀冗長的書籍並用通俗簡要的語言傳播,這種能力讓他能夠勝任起互聯網世界“知識二傳手”的角色。

2012年底,他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這檔節目由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一個互聯網社群品牌,並積累了龐大粉絲。《邏輯思維》被做得風生水起,羅振宇自身也並形成了一個認知服務領域的強IP。這個胖子引領的互聯網認知服務業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探索和演進。

2015年12月,羅振宇推出了付費訂閱內容的App平臺——“得到”,開始售賣大咖專欄。李笑來、李翔、吳伯凡等大V入駐“得到”之後,為“得到”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付費用戶。曾被認為是互聯網精神信條的“免費”模式,在羅胖這裡被打破。

2016年3月8日,羅振宇在演講中宣佈停止更新《邏輯思維》這檔脫口秀視頻節目,並宣佈今後的《羅輯思維》將以音訊形式,只在“得到”App上每日更新。《羅輯思維》將憑藉其強大的導流能力成為“引雞的那把米”,助力主平臺“得到”的認知變現之路。自此,羅胖正式從《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進化為“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

互聯網平臺上的認知變現,無疑是高門檻的,他不僅需要引發粉絲效應的強IP,還需要線下的搖旗呐喊與有效用戶導流。於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6》跨年演講在深圳“春繭”體育館再度上演。羅胖圍繞2016年起飛的五隻黑天鵝——時間戰場、服務升級、智慧革命、認知稅和共同體危機,橫向、縱向地把2016年拆解了個遍。

那場盛大的知識跨年,從當晚20:30開始在深圳衛視全程直播,一共歷時5小時,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收視。這場跨年演講成為中國電視史上最奇葩的一場跨年晚會,因為它是第一個訴諸於認知的而不是娛樂的。而這出跨年夜的認知服務大戲,為羅振宇貼上了互聯網上“知識服務”旗手的標籤。

躁動的胖子並沒有停止腳步的意思,3月底,深圳衛視與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App“得到”共同宣佈:羅振宇和羅永浩進行了一場近9小時的對談,該次對談將被製作成一期4小時訪談紀錄片,節目將在深圳衛視播出,名為《長談》。這也是深圳衛視繼《時間的朋友2016》跨年演講之後,和“得到”的再度合作。

節目的名字為《長談》,副標題叫“讓我把話說完”,羅振宇在闡釋節目定位的時候這樣說:“只要答者覺得還意猶未盡,只要問者心中還存有一絲疑問,這個談話就會進行下去。對羅永浩的所有疑問都能在這個節目中‘得到’解答”。

這場訪談設置了200多個問題,主要圍繞創業者要重點處理的關係展開 ,包括創業者和產品、創業、使用者、投資人、高管、員工、合作夥伴、自己等8大關係。而在這次對談中,羅永浩也首次披露了不少從未曝光的創業細節,並詳盡回應了外界對於錘子手機和他本人的部分質疑。

兩位創業者面對面長談近9個小時,刷新了世界電視史的記錄。此前,世界電視史上時間最長的訪談發生在1977年,由英國著名記者及主持人大衛·福斯特採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談時長達8個小時。這個電視史上的創舉曾在2008年被導演朗·霍華德改編為電影《對話尼克森》,獲得了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奧斯卡提名。

對談羅永浩:羅振宇為什麼會選擇他?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兩人共同點不少:都是著名網紅,都是胖子,都姓羅,同為創業者。更重要的是,他們倆都有同屬“年輕人精神導師”的標籤和IP效應,而這個世界的年輕人,太需要榜樣的力量讓他們永遠熱淚盈眶,他們的奮鬥路上的玻璃心也太需要雞湯和金句提點灌溉。

為什麼是羅永浩?羅振宇說:“在這個創業時代,羅永浩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樣本,因為他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極端——關於他的創業,有人極端看好,但也伴隨著極端的質疑;他的性格有一些極端,進入的又是一個極端競爭的行當。而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在舞臺上在講PPT一兩句話,抽象成一些符號進行傳播。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維度來觀察”。

主流的人物訪談類電視節目,一般為專業主持人站在大眾的立場與訪談物件交流。《長談》則另闢蹊徑:擔綱主持的羅振宇作為一名創業者,就自己和其他創業者所關心的問題,與同為創業者的羅永浩進行深度交流互動。

從《長談》問題清單來看,羅振宇提出的不少問題體現了其作為創業者的獨特視角和思考,例如:從創業的角度,對五年前的自己,你會給什麼建議?你的長板很明顯,短板有試圖去補過嗎?一個CEO工作時間分成戰時CEO、和平CEO,這兩部分你是按什麼比例安排時間的?假如你要退休了,找到一個能替換你的角色,你會跟他交待什麼?怎麼判斷什麼樣的投資人靠譜?

來自兩位一線創業者的實踐心得,很明顯乾貨多多,同時兩個胖子的人格魅力也是頗大。這是一場訴諸於認知的訪談,以期能給正在創業和準備的人以啟示和幫助,給認知饑渴的中產階級解渴;同時這也是一場能引發巨量粉絲圍觀的對話。而這些人,正是“得到”App的核心目標人群。

這一切技法,都是為了羅胖和他的“得到”在互聯網認知服務的風口佔據絕對高地和話語權,進而走向他的終極目的:認知服務變現。而羅振宇是否真的站在了知識付費的潮頭?這個風口是真的正在敞開,還是羅胖的個人自嗨?答案在空中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