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映一周票房僅240萬,《大世界》慘敗又是這屆觀眾不行?

1月12日,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斬獲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大世界》在內地上映。這部受到大獎評委以及諸多影評人稱讚的動畫電影,在內地市場上卻遭到了冷遇。

根據時光網資料,截至1月18日14點該片僅獲得235.8萬元票房,在同期上映的《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無問西東》與尚有餘威的《前任3:再見前任》多方夾擊之下,《大世界》在票房表現上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專業影評與票房走勢之間的巨大鴻溝

《大世界》海報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建議成年人觀看”,

可想而知,這又是一部“少兒不宜”的嚴肅向動畫片。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上映的《大護法》,同樣在宣傳上自我評級,在海報上打出了“建議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在家長陪同下觀看”的字句。

雖然歸類於動畫長片這個大的分類,但顯而易見的是,《大護法》《大世界》這種類型的動畫,與《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眾多劇場版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受眾。

但從票房來看,卻是後者佔據絕對優勢,四部《熊出沒》電影票房均過超過2億元,其中2017年上映的《熊出沒·奇幻空間》票房更是達到5.23億元,在國內動畫電影裡名列前茅。

相較於這類低齡化、受眾明確的動畫片而言,《大世界》這樣風格明顯,題材偏向成人化的動畫電影並未受到觀眾熱捧。

以藝術角度而言,《大世界》《大護法》對於國產動畫的價值不小,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它們卻在中國電影市場裡淪為了叫好不叫座的“雞肋”。

國產動畫在“成人”與“低幼”之間搖擺不定

一部影視作品,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而言,《大世界》無疑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導演劉健自述說“像跑馬拉松一樣,我用3年近10000個小時、44000張圖畫完了這部電影”,

《大世界》是一部個人風格極其強烈,帶有黑色幽默、荒誕等色彩的獨特動畫,對於那些大獎評委而言,這自然是他們給予好評的有力理由。

在取悅觀眾與表達自我之間,《大世界》選擇了強烈的作者表達,小眾風格極大地限制了它的票房表現。

國內能夠接受並喜愛此類題材和風格的觀眾顯然為數不多,而對更多普通觀眾而言,《大世界》過於違背常規的畫面、配音風格以及故事內涵,幾乎都變成了扣分點。

《大世界》更多的是一部帶有實驗性質的個人電影,不能奢求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風格。它雖然能夠贏得專業人士的好感,但卻不是能夠佔領市場、贏得多數人喜歡的票房大片。

其實國產動畫也並不只是“熊出沒”“喜羊羊”的天下。從票房排行來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兩名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都不是完全低齡向的動畫電影,它們有著非常廣闊的受眾。

如票房達到9.56億元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就是一部受眾涵蓋全年齡和社會各階層的動畫電影。不管是何種年齡,身處何種社會階層,幾乎所有國內觀眾都能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觀影體驗:輕鬆搞笑的情節、或是精美的畫面、又或是集體懷舊、觸動人心的情懷。

從這一點來說,《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一部向國際動畫大作靠攏的作品。與美國的皮克斯、夢工廠,日本的宮崎駿、今敏、新海誠、細田守等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這些兼顧商業與藝術性的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內容上都擁有著豐富的層次感,並非是以某一點的優秀作為賣點。

它們的優秀並不局限於畫風、劇情、剪輯、內涵單個層面,而是讓觀眾從各種角度來看有著不同層面的收穫。在追求內涵和特色的同時,將作品拍得流暢好看,符合多數人的審美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的《尋夢環遊記》《機器人總動員》、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幽靈公主》、今敏的《紅辣椒》《東京教父》等都是有著深刻內涵和特有藝術風格的作品,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大眾心頭所愛,因為不同的人能從這些動畫中得到不同層面的收穫。

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

這或許是動畫電影受眾之爭的最終答案。一部動畫作品如果在畫風剪輯等視聽風格層面、主線敘事的劇作層面、主旨思想的深度內涵層面都有著不同凡響的實力,那麼所謂的動畫受眾之爭,其實並非都像國內動畫市場那麼尖銳。

但在國內,受困於市場的不成熟以及分級制度的缺失,劍走偏鋒、藝術與商業割裂的獨立動畫與精准于兒童市場、穩定盈利的低齡動畫仍然是市場的多數,近年來能夠達到美、日全年齡動畫電影水準,兼顧商業與藝術的國產動畫,仍然只有一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而已。

作者電影難以兼顧商業與藝術

如果對國內的獨立動畫有一定瞭解的話,會發現其實有個性、有想法的動畫短片並不在少數。如《李獻計歷險記》,這部20分鐘的短片在豆瓣上獲得8.8萬人評價和8.7分的極高得分,其感人劇情觸動了無數網友,個性極其鮮明的畫面風格和剪輯更是令人驚豔。而這部動畫是由導演李陽獨自一人包攬導演編劇配音,用了2年多的時間完成的作品。

《李獻計歷險記》片段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票房達到5.65億元的《大魚海棠》,最初不過是2004年由兩個大學生製作的一部7分鐘短片,12年後才得以完成;

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也歷經磨難,導演在資金極度緊缺之下,不得不去找妻子、父母甚至是岳父岳母借錢籌拍;

《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早在2004年就製作了flash動畫《黑鳥》,在當年的小圈子裡就已經赫赫有名,而找到投資者做出《大護法》已經是十多年後的事;

《大世界》幾乎是由劉健一個人完成,包括編劇、畫分鏡圖、動畫、導演和剪輯,耗時三年才最終完成。

《大魚海棠》片段

很多最終得以與觀眾見面的動畫電影都經歷了這樣的坎坷。靠著動畫人的理想與熱愛,用情懷埋下了種子生根發芽,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得到資本幫助。

這些作者堅持許久歷經艱難,作品才最終得以搬上大銀幕的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現實卻是國內動畫電影資本化不到位,導致各自為戰的小作坊此前成為內容生產的主流。因為國內社會長久以來都將動畫視為兒童專屬的影視形式,如“喜羊羊”“熊出沒”這類有著穩定明朗盈利能力的動畫,早早地就有資本入場開發;而嚴肅向、全年齡向的作品相對而言目標受眾不明確,製作難度也不低,作者又通常是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小作坊,想要商業與個性面面俱到,從表現形式到內涵支撐做到層次豐富實在太難。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

所以《大護法》《大世界》的出品方彩條屋影業,或許瞄準的是這部分空有想法,缺少資本加持的作者與作品,並試圖在資本加持和成熟商業運作下,將有價值的想法變為更扎實的作品。《大護法》《大世界》更多的還是炫技與展現個性的動畫電影,並未有太大的商業野心,而接下來彩條屋影業將要推出的青春動畫片《昨日青空》以及預計2019年上映的“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鳳凰》,明顯在題材上都是有著商業化趨向的動畫電影。

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珠玉在前,國內資本也都將目光投向了潛力巨大的動畫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相信下一部受眾廣泛、兼顧商業與藝術的國產動畫電影的出現也不會太遠。

從票房排行來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兩名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都不是完全低齡向的動畫電影,它們有著非常廣闊的受眾。

如票房達到9.56億元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就是一部受眾涵蓋全年齡和社會各階層的動畫電影。不管是何種年齡,身處何種社會階層,幾乎所有國內觀眾都能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觀影體驗:輕鬆搞笑的情節、或是精美的畫面、又或是集體懷舊、觸動人心的情懷。

從這一點來說,《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一部向國際動畫大作靠攏的作品。與美國的皮克斯、夢工廠,日本的宮崎駿、今敏、新海誠、細田守等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這些兼顧商業與藝術性的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內容上都擁有著豐富的層次感,並非是以某一點的優秀作為賣點。

它們的優秀並不局限於畫風、劇情、剪輯、內涵單個層面,而是讓觀眾從各種角度來看有著不同層面的收穫。在追求內涵和特色的同時,將作品拍得流暢好看,符合多數人的審美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的《尋夢環遊記》《機器人總動員》、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幽靈公主》、今敏的《紅辣椒》《東京教父》等都是有著深刻內涵和特有藝術風格的作品,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大眾心頭所愛,因為不同的人能從這些動畫中得到不同層面的收穫。

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

這或許是動畫電影受眾之爭的最終答案。一部動畫作品如果在畫風剪輯等視聽風格層面、主線敘事的劇作層面、主旨思想的深度內涵層面都有著不同凡響的實力,那麼所謂的動畫受眾之爭,其實並非都像國內動畫市場那麼尖銳。

但在國內,受困於市場的不成熟以及分級制度的缺失,劍走偏鋒、藝術與商業割裂的獨立動畫與精准于兒童市場、穩定盈利的低齡動畫仍然是市場的多數,近年來能夠達到美、日全年齡動畫電影水準,兼顧商業與藝術的國產動畫,仍然只有一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而已。

作者電影難以兼顧商業與藝術

如果對國內的獨立動畫有一定瞭解的話,會發現其實有個性、有想法的動畫短片並不在少數。如《李獻計歷險記》,這部20分鐘的短片在豆瓣上獲得8.8萬人評價和8.7分的極高得分,其感人劇情觸動了無數網友,個性極其鮮明的畫面風格和剪輯更是令人驚豔。而這部動畫是由導演李陽獨自一人包攬導演編劇配音,用了2年多的時間完成的作品。

《李獻計歷險記》片段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票房達到5.65億元的《大魚海棠》,最初不過是2004年由兩個大學生製作的一部7分鐘短片,12年後才得以完成;

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也歷經磨難,導演在資金極度緊缺之下,不得不去找妻子、父母甚至是岳父岳母借錢籌拍;

《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早在2004年就製作了flash動畫《黑鳥》,在當年的小圈子裡就已經赫赫有名,而找到投資者做出《大護法》已經是十多年後的事;

《大世界》幾乎是由劉健一個人完成,包括編劇、畫分鏡圖、動畫、導演和剪輯,耗時三年才最終完成。

《大魚海棠》片段

很多最終得以與觀眾見面的動畫電影都經歷了這樣的坎坷。靠著動畫人的理想與熱愛,用情懷埋下了種子生根發芽,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得到資本幫助。

這些作者堅持許久歷經艱難,作品才最終得以搬上大銀幕的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現實卻是國內動畫電影資本化不到位,導致各自為戰的小作坊此前成為內容生產的主流。因為國內社會長久以來都將動畫視為兒童專屬的影視形式,如“喜羊羊”“熊出沒”這類有著穩定明朗盈利能力的動畫,早早地就有資本入場開發;而嚴肅向、全年齡向的作品相對而言目標受眾不明確,製作難度也不低,作者又通常是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小作坊,想要商業與個性面面俱到,從表現形式到內涵支撐做到層次豐富實在太難。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

所以《大護法》《大世界》的出品方彩條屋影業,或許瞄準的是這部分空有想法,缺少資本加持的作者與作品,並試圖在資本加持和成熟商業運作下,將有價值的想法變為更扎實的作品。《大護法》《大世界》更多的還是炫技與展現個性的動畫電影,並未有太大的商業野心,而接下來彩條屋影業將要推出的青春動畫片《昨日青空》以及預計2019年上映的“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鳳凰》,明顯在題材上都是有著商業化趨向的動畫電影。

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珠玉在前,國內資本也都將目光投向了潛力巨大的動畫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相信下一部受眾廣泛、兼顧商業與藝術的國產動畫電影的出現也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