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天經地義”?一位佛系媽媽痛的領悟,看完忍不住笑了

本文原載于當代教育家2017年12月刊

1

有一天接孩子時,班主任老師說,您留一會兒,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朵師傅立刻看看我,撇了撇嘴說“:估計不是好事兒。”

“沒事兒,去操場跳繩吧,一會兒完了我找你。

”我把朵師傅支開,懷著生死未蔔般的心情等待老師召見。

老師拿出一張朵師傅的口算試卷給我看。都是10 以內的加減法,要求5 分鐘內做40 道題,她沒做完, 還錯了5 道。

我第一感覺是,剛學算術,錯幾道題再正常不過了,可老師顯然不這麼看。5 分鐘完成 40 道題,

最好能達到100%的正確率,最多錯個一兩道,這是考核標準。學期末的時候還要測試一回,必須要達標。

“會不會是孩子緊張呢,頭回考試。”我問老師,據我瞭解,朵師傅應對這些題應該問題不大啊。

“有可能,不計時間她還行,但是要求速度就出錯了,每次課堂練習她都是最慢的幾個。”老師對我說。

啊?最慢的!我們朵師傅,爸爸媽媽眼中的宇宙第一奇才原來是班上最慢的!這也太酸爽了。

最後,老師還相當客氣地告訴我,朵師傅這個成績在班上是墊底!

我從來都缺乏危機意識。自從朵師傅上了小學,老師天天在群裡強調書寫、筆順、拼音、背誦、習慣、姿勢、正確率。由於朵師傅本來就愛焦慮,我決定攔截大部分壓力,不再往下傳遞。

因而,我每天只是督促她完成作業,不去計較品質,就算發現明顯有錯也不吭聲。我想,必須讓她知道自己的真實水準,那一個個比比薩斜塔還歪的字,

5+3=6 什麼的,就讓老師當接盤俠吧。

沒想到,朵師傅終於在我的培養下成了一枚學渣。“唉,有什麼方法呢?”我有點鬱悶地問老師。

“您也不用太擔心。她數學思維能力挺好,就是缺少練習,回去刷題吧。注意,首先是正確率,然後再要求速度。”看我有些擔憂,老師又安慰起我來。

謝過老師,我找到朵師傅叫她回家。走了一會兒,她說書包太沉了。我接過來,感到今天的書包確實格外沉重。本來,我想得挺美,讓老師衝鋒前線,自己守住大本營。可如今形勢逼人,我再不插手,很可能到學期末朵師傅要掛科。

一到家,我就把卷子遞給她,讓她把沒做完的做了,然後再改錯。她都做對了,不過時間是夠長的,這是我以前沒注意到的。

“所以,你不是不會,是還不熟練,不夠快。從今天起,放學回來我們每天都做20 道口算題,看看一個星期以後會不會快起來。”我對朵師傅說。頭幾天,我怕她反感做題,就把寫好的題折成一封信,背面畫上畫, 放在她的小桌子上。還有一次放在她的拖鞋裡了。朵師傅哈哈一笑,這事兒就成了。

2

我承認自己溺愛孩子,尤其在這些方面。大概是因為天長日久地和孩子在一起,你會明白,孩子們學會一點兒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

每天,數學課上都測一次口算, 老師為激勵大家會統計出前十名, 朵師傅非常羡慕也非常失落。有一次,她放學回來跟我說,媽媽我今天是第十二名。我聽了挺開心,可她卻陰沉著臉告訴我,其實那是同學在嘲笑她。

原來,老師為督促答題慢的,開始統計最後十名了。朵師傅因為排在後十名的第二位,所以被笑話為第十二名。孩子在學校已經承受“失敗”的壓力了,回來還要鼓起勇氣再次面對充滿挫折感的口算題, 我怎麼能不幫幫她呢?

所以耐心這東西,是隨著我們對孩子一點一滴的瞭解慢慢滋長出來的。

幾天題做下來,我也覺得朵師傅確實是夠慢的,就乾脆不看時間了,怕自己繃不住要生氣。老師不也說了嘛,首先是正確率。

後來,我發現其實正確率她也不行。加法還可以,問題集中在減法上,有些題比如8-5,9-6,總錯。有一次,我看她想了半天,然後在8-5 後面寫了個 2,簡直要氣瘋了。

她還沒做完,我就開始質問:你說說為什麼是2。結果,後面的題朵師傅都是一邊扭著一邊做完的,那是我們做的所有練習中最差勁的一次。事後,我跟她道歉,保證以後有什麼問題,等她都做完了再說。

原來我的耐心也是經不住考驗的。

3

我曾和朵師傅上過一段時間可汗數學的課,心裡大概知道,計算能力的基礎是對數位的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弄清數和數的關係,培養數感,最重要。

舉個例子,18×9 這道題,有數感的人不會列式來算,而是先算18×10 再減去 18。數感説明人學會靈活處理數位,拆解問題,這種快是死記硬背不來的。

我決定讓朵師傅換個方式學,交替進行口算題和分解數位的練習。我們大概用了一個多星期把10 個數都拆分了一遍。剛開始時,給她手邊放10 個小木塊或小圓球,讓她想不到時,自己撥拉實物。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星期,我也沒覺得朵師傅有什麼明顯提高。既沒快起來,成績也不夠穩定。真是有點失望了。

有一天,我看她做到9-6,筆懸在半空想了很久。我聽見自己在心裡一遍遍地歎氣:練這麼多回了,怎麼還不知道9 可以拆成3 和6 呢?這智商真是當學渣的料兒啊!

還好最後她寫了個3,我使勁咽了下唾沫,慶倖這回沒吭聲。

“9-6 這道題你想了挺長時間,我以為你要錯,最後還是做對了,你是怎麼算出來的?跟我講講思路吧。”我對朵師傅說。

“嗯,一開始,我覺得太難了,減2 減3 我會算,6 減得太多了。後來,我使勁想,突然想到9 是3 個3 啊,而 6 是2 個3,所以就剩下一個3 唄。”聽了她的話,我使勁在她腦袋上胡擼了兩下,心情簡直是180 度的大轉彎。

“你怎麼想到的,我們只練了把9 拆成兩個數,你是怎麼知道能拆成3 個3 的?”我高興地問她。

“因為我喜歡這種數,6 還可以拆成3 個2……”

我高興得要死,我們花了兩個多星期做對了一道9-6=3,值!

20 道題,應該在2 分半鐘內全部完成,而朵師傅在這一道題上就花了快1 分鐘,按考試來說太慢了。但她解題時既不是靠重複記憶,也不是沿用我教給她的拆分方法,自己有發展,這就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如果我們始終只給孩子可憐的5 分鐘,她來不及思考,最後思維也會變得很可憐,很狹窄。早期教育應該把思維鍛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速度。

到了11 月才明顯覺得朵師傅越算越快了。上周老師又測了一次,朵師傅已經排到中間去了。我表揚了她的進步,但沒有鼓勵她去爭取前十,而是鼓勵她多做好玩兒的數學題,多動腦筋。

4

這次朵師傅當學渣,讓我收穫很大。

原來,我那種把自己置於二線的方式並不可取,需要改正。只要不干涉,對剛上學的孩子,家長完全應該“盯著”他做作業,這樣才能真的清楚他到底會不會,會是怎樣的一種會。

管孩子學習是個細活兒,不是說你要管得細,處處插手,而是要看得細,想得細。這點,我做得很不夠。

另外,雖說現在教育環境並不算理想,但是也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學校從基本技能著眼,重視練習, 一筆一畫地去學;家裡則抓大放小,以開闊眼界和培養興趣為主,這樣的矛盾之處,我認為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契機。學校和家庭教育沒有必要完全一致,也不用合穿一條褲子,各有各的好處。

把學校暴露出來的問題細化, 人性化地處理,這是家長在配合學校教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排名對落後孩子的傷害好像也沒想像中那麼嚴重,或者說是大人更受傷些。即使被嘲笑為第十二名,朵師傅也沒哭,只是有點氣憤。要不是受了排名的刺激,她也不可能一個多月來認認真真地做題,一天都不落下。

昨天,我不讓她喝過期的可樂, 她還哭了一會兒,沒喝成可樂好像更值得傷心。

作者 | 戴月

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2011年任性地當了全職媽媽,2014 年在豆瓣寫育兒專欄《老虎來喝下午茶》。

個人認為,中國不缺好媽媽, 不缺優秀的媽媽,缺的是會和孩子跳泥坑的媽媽,帶孩子領略萬千世界的媽媽,在平凡小事中發現美和驚喜的普通媽媽。

孩子們學會一點兒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

每天,數學課上都測一次口算, 老師為激勵大家會統計出前十名, 朵師傅非常羡慕也非常失落。有一次,她放學回來跟我說,媽媽我今天是第十二名。我聽了挺開心,可她卻陰沉著臉告訴我,其實那是同學在嘲笑她。

原來,老師為督促答題慢的,開始統計最後十名了。朵師傅因為排在後十名的第二位,所以被笑話為第十二名。孩子在學校已經承受“失敗”的壓力了,回來還要鼓起勇氣再次面對充滿挫折感的口算題, 我怎麼能不幫幫她呢?

所以耐心這東西,是隨著我們對孩子一點一滴的瞭解慢慢滋長出來的。

幾天題做下來,我也覺得朵師傅確實是夠慢的,就乾脆不看時間了,怕自己繃不住要生氣。老師不也說了嘛,首先是正確率。

後來,我發現其實正確率她也不行。加法還可以,問題集中在減法上,有些題比如8-5,9-6,總錯。有一次,我看她想了半天,然後在8-5 後面寫了個 2,簡直要氣瘋了。

她還沒做完,我就開始質問:你說說為什麼是2。結果,後面的題朵師傅都是一邊扭著一邊做完的,那是我們做的所有練習中最差勁的一次。事後,我跟她道歉,保證以後有什麼問題,等她都做完了再說。

原來我的耐心也是經不住考驗的。

3

我曾和朵師傅上過一段時間可汗數學的課,心裡大概知道,計算能力的基礎是對數位的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弄清數和數的關係,培養數感,最重要。

舉個例子,18×9 這道題,有數感的人不會列式來算,而是先算18×10 再減去 18。數感説明人學會靈活處理數位,拆解問題,這種快是死記硬背不來的。

我決定讓朵師傅換個方式學,交替進行口算題和分解數位的練習。我們大概用了一個多星期把10 個數都拆分了一遍。剛開始時,給她手邊放10 個小木塊或小圓球,讓她想不到時,自己撥拉實物。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星期,我也沒覺得朵師傅有什麼明顯提高。既沒快起來,成績也不夠穩定。真是有點失望了。

有一天,我看她做到9-6,筆懸在半空想了很久。我聽見自己在心裡一遍遍地歎氣:練這麼多回了,怎麼還不知道9 可以拆成3 和6 呢?這智商真是當學渣的料兒啊!

還好最後她寫了個3,我使勁咽了下唾沫,慶倖這回沒吭聲。

“9-6 這道題你想了挺長時間,我以為你要錯,最後還是做對了,你是怎麼算出來的?跟我講講思路吧。”我對朵師傅說。

“嗯,一開始,我覺得太難了,減2 減3 我會算,6 減得太多了。後來,我使勁想,突然想到9 是3 個3 啊,而 6 是2 個3,所以就剩下一個3 唄。”聽了她的話,我使勁在她腦袋上胡擼了兩下,心情簡直是180 度的大轉彎。

“你怎麼想到的,我們只練了把9 拆成兩個數,你是怎麼知道能拆成3 個3 的?”我高興地問她。

“因為我喜歡這種數,6 還可以拆成3 個2……”

我高興得要死,我們花了兩個多星期做對了一道9-6=3,值!

20 道題,應該在2 分半鐘內全部完成,而朵師傅在這一道題上就花了快1 分鐘,按考試來說太慢了。但她解題時既不是靠重複記憶,也不是沿用我教給她的拆分方法,自己有發展,這就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如果我們始終只給孩子可憐的5 分鐘,她來不及思考,最後思維也會變得很可憐,很狹窄。早期教育應該把思維鍛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速度。

到了11 月才明顯覺得朵師傅越算越快了。上周老師又測了一次,朵師傅已經排到中間去了。我表揚了她的進步,但沒有鼓勵她去爭取前十,而是鼓勵她多做好玩兒的數學題,多動腦筋。

4

這次朵師傅當學渣,讓我收穫很大。

原來,我那種把自己置於二線的方式並不可取,需要改正。只要不干涉,對剛上學的孩子,家長完全應該“盯著”他做作業,這樣才能真的清楚他到底會不會,會是怎樣的一種會。

管孩子學習是個細活兒,不是說你要管得細,處處插手,而是要看得細,想得細。這點,我做得很不夠。

另外,雖說現在教育環境並不算理想,但是也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學校從基本技能著眼,重視練習, 一筆一畫地去學;家裡則抓大放小,以開闊眼界和培養興趣為主,這樣的矛盾之處,我認為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契機。學校和家庭教育沒有必要完全一致,也不用合穿一條褲子,各有各的好處。

把學校暴露出來的問題細化, 人性化地處理,這是家長在配合學校教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排名對落後孩子的傷害好像也沒想像中那麼嚴重,或者說是大人更受傷些。即使被嘲笑為第十二名,朵師傅也沒哭,只是有點氣憤。要不是受了排名的刺激,她也不可能一個多月來認認真真地做題,一天都不落下。

昨天,我不讓她喝過期的可樂, 她還哭了一會兒,沒喝成可樂好像更值得傷心。

作者 | 戴月

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2011年任性地當了全職媽媽,2014 年在豆瓣寫育兒專欄《老虎來喝下午茶》。

個人認為,中國不缺好媽媽, 不缺優秀的媽媽,缺的是會和孩子跳泥坑的媽媽,帶孩子領略萬千世界的媽媽,在平凡小事中發現美和驚喜的普通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