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屆金像獎有點讓人意外,這是老戲骨的全盤勝利

今年的金像獎有點讓人意外,竟是惠英紅和林家棟,從昨晚到今天這兩個人的名字已被輪番轟炸了無數遍。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原來是二人分別獲第36屆金像獎最佳女主和最佳男主。

最後我們來算一算年齡,算下來,斬獲今年影后和影帝的,今年一位57歲,一位50歲,再加上男配64歲,女配63歲,這真是讓人有點驚訝,這一屆的金像獎更像老戲骨的全盤勝利。

(最佳男配:曾志偉《一念無明》、最佳女配:金燕玲《一念無明》)

惠英紅上臺領獎的時候真是熱淚滿眶,她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能夠得到這麼一份大獎,這讓感到既興奮又惶恐。

惠姐上臺研究的時候真是熱淚滿眶

在惠英紅拍這部戲的時候她已經有了一個十幾年的帶症媽媽,這讓她更是感同身受。

惠英紅在《幸運是我》中飾演了一位老年癡呆症的孤寡老人,一向愛漂亮的她看到劇本時也曾猶豫,最後還是橫橫心拍了它。

早期的惠英紅也是個美人一個

在娛樂界有些人,從她拍完什麼戲之後,就會知道她得到什麼獎。這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但是適乎惠英紅拍的這部戲在中國大陸的票房有點慘澹,連在宣傳的時候都在祈求媒體人多給給宣傳,說拍這部戲太窮了。

拍攝《幸運是我》的羅耀輝,一位新人導演,但劇情把控和人物刻畫的功力,非常了得。

我們也不是沒有見過,其他演員詮釋這類病症的神情。怎麼說呢,大部分人的表演很難讓人記住。對,就是那張落寞孤獨的臉,記不住。

他們通常不是忽而瘋癲就是忽而沉默,不是過分淺顯就是過分誇張,眼神裡的神態和真正的人物心理,總難以契合。

但惠英紅的火候是到位的。曾看有媒體評她是“多一分嫌過火,少一分嫌溫吞”。

完全拿准了孤獨老人的心裡特徵,過目難忘。

從昨天到今天,對於惠英紅拿獎這事,很多媒體用了“爆冷”。看到“爆冷”,略有不爽。

要知道惠英紅可是金像獎的第一屆影后,2010年憑《心魔》又再奪影后,算下來,這是她影后的第三次殊榮。

爆冷在哪?不過是和之前的大熱人選周冬雨相較起來,顯得不太市場化而已。用“爆冷”一詞,那種實力感,就被莫名削弱了,很不公平。

如果非要相較,惠英紅打敗周冬雨的法寶,應該是她表演的那股“穩”,別忘了,年紀和閱歷可是拉開表演層次的關鍵。

都知道紅姨是打女出身,剛入行時,正值香港武俠片盛行的年代。武俠是主流,且基本是男演員,能打的女人太少。

論起打女,小編也覺得她是打星裡動作最好看的,比楊紫瓊飄逸比胡慧中俐落。

為什麼能打的女星少?因為女演員會覺得痛,痛就走了啊。

惠英紅是真肯吃苦。這一點和家境有關。

惠家有8個子女,惠英紅排行第五。家道中落後,還發生過一場大火,姐姐為救出她和妹妹,遭到毀容,失明。

為了生存,惠英紅的媽媽帶著孩子們到酒樓拿剩菜回去吃,小小年紀開始乞討。

真正被發掘,是在夜總會,由此入行。

再憑《長輩》第一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後,慢慢成了邵氏的當家動作明星,但伴隨香港武俠片的落寞,已被定型為“打女”的惠英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事業低谷。

“第一次金像獎後,你說我是不是全香港最紅的呢?我敢說是,當時我的每一部戲都是全香港最賣錢的,但是武俠片跟藝術沾不到邊,人家認為我是武行,一批新導演出來後,沒人拍武俠片了,我從一個最紅的演員,一下跌到穀底。老導演不再拍新片了,新導演都拍文藝片,他們不認為你會演戲,即使給你角色,也都是小角色。說實話,我都是演主角的,但找我的都是女三、女四,我整個人瘋了,我想:有沒有搞錯啊,為什麼會這樣?那時,我的情緒出現了問題,開始不願見人,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好像有一兩年我沒再照過鏡子,每次一看鏡子就害怕,覺得醜,自己沒用,是廢物,負面情緒很強。”

你看,惠英紅從家道中落再到事業的起起伏伏,也歷經抑鬱症折磨,情緒失控時,一度吃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姐姐及時發現,救了過來。

死裡逃生之後,看開了。想明白後,就不再計較角色大小,大不了重新再來。

那之後的她,憑電影《心魔》裡母親一角再獲金像影后。那年的頒獎典禮上,她啜泣難掩。

(惠英紅的眼睛裡,全是戲,什麼臺詞都不用)

而相較于惠英紅,本屆金像獎影帝給了林家棟,也太適合拍手叫好了,這可是林家棟在金像獎的第一座獎盃。

作為和任賢齊、陳小春並列的三位主角之一,他在《樹大招風》的風頭,很明顯,蓋過他倆。

之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給林家棟頒發了最佳男主角,得獎理由這麼寫的:

將一個不安、懷疑、深沉及充滿心計的悍匪演繹得深刻立體,賊性人性並重,層次豐富,尤其細緻地捕捉其具戒心和冷酷的個性,對舊兄弟的利用和不信任,不慍不火地駕馭這消失了身份的危險人物。

只憑一個眼神就讓人不寒而慄,窗外窺人。

前一秒請小孩喝可樂教她要講禮貌,後一秒借小孩的書包運槍。

沒人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除了他自己。

這種演技的遊刃有餘,全是積澱全是積澱啊。

說起來,林家棟這個人,對小編是有些陰影存在。喜歡TVB偵探劇的,那幾年沒少被她嚇。

還記得《刑事偵緝檔案》裡的那張臉嗎?

表面上演了一位責任感爆表,修養又很好的醫生。實則卻是隱藏很深的強☆禁☆姦殺人慣犯,下手兇殘無比。

就是這個神情……

還有那些分分鐘把女主角打哭的變態、死屍......

這樣的角色演多了,被冠上了“TVB變態配角”之名,離開無線後,結識了劉德華,在林家棟那,華仔是伯樂是貴人。

當年的林家棟沒什麼名氣,沒演過響噹噹的主角,但華仔顯然愛才,拉他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愛君如夢》。

此後,林家棟拍了60多部電影,飾演了一票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像《無間道》的臥底大B啦,《黑社會》裡的打手東莞仔,《寒戰》裡的警司啦,《葉問》裡的漢奸李釗等,

但說來說去,這些角色再出彩,終歸還是配角,再然後,落得“千年配角”。

那些年到底是怎麼熬的啊?

“拿獎誰不想呢?但演員並不是為了一個獎項去接一部電影,獎項不是演員成就感的來源,榮辱這種東西都是附屬品,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辜負別人給我的機會,沒有辜負自己對這行的執著,這就夠了,不是嗎?”

這是他堅持的信條。

說起來,不再年輕的林家棟和惠英紅,此次在金像獎擊敗一票年輕演員,給當下的市場還是提了一口氣。

畢竟你我都知時下是鮮肉市場,大熱劇《人民的名義》也曾曝出,數十戲骨片酬共4800萬不敵一位小鮮肉,讓人不免心冷。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誰也沒料到,這部劇中一波中老年演員成了觀眾新寵,你瞧,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已飛出宇宙。

也是說,大浪淘沙,沉澱的才是寶物。好的終究好,再變態的配角,再邊緣的角色,大家依舊看得到演員的魂魄,沒有觀眾是蠢豬。

沒人可預言未來市場,鮮肉會一直被追逐嗎?不一定,留到最後的,是戲骨,在演技面前,年齡不是加分項。

希望咱們的小鮮肉能耐得住寂寞,把演技演好,在等十年,你們將是下一個達康書記。

從昨天到今天,對於惠英紅拿獎這事,很多媒體用了“爆冷”。看到“爆冷”,略有不爽。

要知道惠英紅可是金像獎的第一屆影后,2010年憑《心魔》又再奪影后,算下來,這是她影后的第三次殊榮。

爆冷在哪?不過是和之前的大熱人選周冬雨相較起來,顯得不太市場化而已。用“爆冷”一詞,那種實力感,就被莫名削弱了,很不公平。

如果非要相較,惠英紅打敗周冬雨的法寶,應該是她表演的那股“穩”,別忘了,年紀和閱歷可是拉開表演層次的關鍵。

都知道紅姨是打女出身,剛入行時,正值香港武俠片盛行的年代。武俠是主流,且基本是男演員,能打的女人太少。

論起打女,小編也覺得她是打星裡動作最好看的,比楊紫瓊飄逸比胡慧中俐落。

為什麼能打的女星少?因為女演員會覺得痛,痛就走了啊。

惠英紅是真肯吃苦。這一點和家境有關。

惠家有8個子女,惠英紅排行第五。家道中落後,還發生過一場大火,姐姐為救出她和妹妹,遭到毀容,失明。

為了生存,惠英紅的媽媽帶著孩子們到酒樓拿剩菜回去吃,小小年紀開始乞討。

真正被發掘,是在夜總會,由此入行。

再憑《長輩》第一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後,慢慢成了邵氏的當家動作明星,但伴隨香港武俠片的落寞,已被定型為“打女”的惠英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事業低谷。

“第一次金像獎後,你說我是不是全香港最紅的呢?我敢說是,當時我的每一部戲都是全香港最賣錢的,但是武俠片跟藝術沾不到邊,人家認為我是武行,一批新導演出來後,沒人拍武俠片了,我從一個最紅的演員,一下跌到穀底。老導演不再拍新片了,新導演都拍文藝片,他們不認為你會演戲,即使給你角色,也都是小角色。說實話,我都是演主角的,但找我的都是女三、女四,我整個人瘋了,我想:有沒有搞錯啊,為什麼會這樣?那時,我的情緒出現了問題,開始不願見人,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好像有一兩年我沒再照過鏡子,每次一看鏡子就害怕,覺得醜,自己沒用,是廢物,負面情緒很強。”

你看,惠英紅從家道中落再到事業的起起伏伏,也歷經抑鬱症折磨,情緒失控時,一度吃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姐姐及時發現,救了過來。

死裡逃生之後,看開了。想明白後,就不再計較角色大小,大不了重新再來。

那之後的她,憑電影《心魔》裡母親一角再獲金像影后。那年的頒獎典禮上,她啜泣難掩。

(惠英紅的眼睛裡,全是戲,什麼臺詞都不用)

而相較于惠英紅,本屆金像獎影帝給了林家棟,也太適合拍手叫好了,這可是林家棟在金像獎的第一座獎盃。

作為和任賢齊、陳小春並列的三位主角之一,他在《樹大招風》的風頭,很明顯,蓋過他倆。

之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給林家棟頒發了最佳男主角,得獎理由這麼寫的:

將一個不安、懷疑、深沉及充滿心計的悍匪演繹得深刻立體,賊性人性並重,層次豐富,尤其細緻地捕捉其具戒心和冷酷的個性,對舊兄弟的利用和不信任,不慍不火地駕馭這消失了身份的危險人物。

只憑一個眼神就讓人不寒而慄,窗外窺人。

前一秒請小孩喝可樂教她要講禮貌,後一秒借小孩的書包運槍。

沒人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除了他自己。

這種演技的遊刃有餘,全是積澱全是積澱啊。

說起來,林家棟這個人,對小編是有些陰影存在。喜歡TVB偵探劇的,那幾年沒少被她嚇。

還記得《刑事偵緝檔案》裡的那張臉嗎?

表面上演了一位責任感爆表,修養又很好的醫生。實則卻是隱藏很深的強☆禁☆姦殺人慣犯,下手兇殘無比。

就是這個神情……

還有那些分分鐘把女主角打哭的變態、死屍......

這樣的角色演多了,被冠上了“TVB變態配角”之名,離開無線後,結識了劉德華,在林家棟那,華仔是伯樂是貴人。

當年的林家棟沒什麼名氣,沒演過響噹噹的主角,但華仔顯然愛才,拉他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愛君如夢》。

此後,林家棟拍了60多部電影,飾演了一票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像《無間道》的臥底大B啦,《黑社會》裡的打手東莞仔,《寒戰》裡的警司啦,《葉問》裡的漢奸李釗等,

但說來說去,這些角色再出彩,終歸還是配角,再然後,落得“千年配角”。

那些年到底是怎麼熬的啊?

“拿獎誰不想呢?但演員並不是為了一個獎項去接一部電影,獎項不是演員成就感的來源,榮辱這種東西都是附屬品,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辜負別人給我的機會,沒有辜負自己對這行的執著,這就夠了,不是嗎?”

這是他堅持的信條。

說起來,不再年輕的林家棟和惠英紅,此次在金像獎擊敗一票年輕演員,給當下的市場還是提了一口氣。

畢竟你我都知時下是鮮肉市場,大熱劇《人民的名義》也曾曝出,數十戲骨片酬共4800萬不敵一位小鮮肉,讓人不免心冷。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誰也沒料到,這部劇中一波中老年演員成了觀眾新寵,你瞧,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已飛出宇宙。

也是說,大浪淘沙,沉澱的才是寶物。好的終究好,再變態的配角,再邊緣的角色,大家依舊看得到演員的魂魄,沒有觀眾是蠢豬。

沒人可預言未來市場,鮮肉會一直被追逐嗎?不一定,留到最後的,是戲骨,在演技面前,年齡不是加分項。

希望咱們的小鮮肉能耐得住寂寞,把演技演好,在等十年,你們將是下一個達康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