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星石投資劉可:2018年最看好權益類資產A股的投資價值凸現

中新經緯用戶端1月18日電(羅琨)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最大限度地把握各個市場的機會,是每個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在已經到來的2018年裡,有哪些大類資產值得配置?投資者如何抓住最好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上又有哪些板塊是最具有潛力的?

近日,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走進陽光私募基金公司星石投資,就上述問題專訪了星石投資合夥人、首席策略師劉可。

星石投資合夥人、首席策略師劉可。受訪者供圖

最看好權益類資產

2018年,嚴監管仍是金融領域的主題。劉可向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指出,在2018年,無論是理財、信託、保險、同業和房地產相關的產品可能都已經過了黃金期,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正在下降,而風險係數則在不斷上升。

在他看來,2018年的監管環境將日益趨嚴,而前述大類資產或多或少均蘊含監管風險,基本面的下滑,加上資金重新選擇配置其它類型資產,將導致上述這些大類資產的持續調整。

權益類投資在劉可看來將是不錯的選擇。他的理由是,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有很大改善,一些上市公司真正變成了高品質的有全球價值的上市公司。

此外,他指出,如果計算目前A股前20-30名的上市公司的股息分紅率和股價從底部反彈的收益率,會得出一個驚人的數字。“這些公司每年的股息分紅率基本上接近6%,從底部反彈一年平均8%-10%,兩者一加一年的回報率就超過了10%。

他認為,這些優秀的上市公司必然吸引大量從其他大類資產分流過來的資金。“隨著金融監管的逐漸加強,股票為代表的權益類資產或將跑贏,保險、房地產、信託、債券和理財產品中將分流出部分資金,有望流入藍籌股中。”

A股比港股機會更大

2017年,港股漲幅領先全球,牛市特徵明顯。進入2018年後,港股是否還有望延續這一波瀾壯闊的行情?

劉可認為,2017年初時港股在全球市場的市盈率是最低的,

大約在8-9倍,但今年估值已經上升了,好的股票已經到了比較合理的位置。

1月15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證監會將不斷優化完善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豐富互聯互通產品;穩步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這一舉措是否會給港股市場帶來明顯利好?

對此,劉可認為,這一政策面的利好已經被港股市場提前消化,

加之港股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更加注重公司基本面,因此預計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影響。

據劉可及其團隊估算,目前A股相比港股估值更為便宜,在二三十個主要國家的市場裡估值裡處於最低水準,因此他認為在未來的兩年裡,A股的機會相較港股而言會更大。

一直以來,A股市場都被人詬病過於散戶化,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劉可認為,未來A股將走出一波獨立行情,與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關係不大。“A股未來和國內的散戶基本上沒什麼關係了,也就是說,國內以散戶為代表的存量資金對未來市場的邊際影響力基本上接近於零。它與這幾類投資人密切相關,一是以社保養老資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二是與海外的機構投資人,三是與國內的專業投資人,如各大基金公司。這些投資人在市場上將起到主導作用。”

大消費板塊將備受青睞

近期,劉可頻頻出差至深圳、南京、福州等地,在各大機場候機時,他發現機場火車站總是人滿為患。從這一日常生活現象中,他也窺見了中國經濟和大消費板塊的活力。

他援引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資料指出,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9.3%與32.2%,已經達到聯合國劃分的富裕標準。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阿裡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則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消費市場將迎來1.8萬億美元增量,大致相當於目前德國的消費市場規模,而且超過所有主要經濟體消費增長量的四分之一。

在消費市場強勁增長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劉可認為醫療生物板塊將成為下一個熱點,未來幾年是行業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新一輪優秀藥企的黃金髮展期。此外他認為這些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農林牧漁板塊,特別看好技術創新的優質種子企業,行業集中度將加速提高;壟斷型高端白酒代表的食品飲料龍頭板塊;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對百姓消費行為的重塑,在巨頭流量與資本的帶動下,龍頭企業將勝出;科技創新領域的人工智慧製造領域。(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與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關係不大。“A股未來和國內的散戶基本上沒什麼關係了,也就是說,國內以散戶為代表的存量資金對未來市場的邊際影響力基本上接近於零。它與這幾類投資人密切相關,一是以社保養老資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二是與海外的機構投資人,三是與國內的專業投資人,如各大基金公司。這些投資人在市場上將起到主導作用。”

大消費板塊將備受青睞

近期,劉可頻頻出差至深圳、南京、福州等地,在各大機場候機時,他發現機場火車站總是人滿為患。從這一日常生活現象中,他也窺見了中國經濟和大消費板塊的活力。

他援引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資料指出,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9.3%與32.2%,已經達到聯合國劃分的富裕標準。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阿裡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則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消費市場將迎來1.8萬億美元增量,大致相當於目前德國的消費市場規模,而且超過所有主要經濟體消費增長量的四分之一。

在消費市場強勁增長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劉可認為醫療生物板塊將成為下一個熱點,未來幾年是行業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新一輪優秀藥企的黃金髮展期。此外他認為這些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農林牧漁板塊,特別看好技術創新的優質種子企業,行業集中度將加速提高;壟斷型高端白酒代表的食品飲料龍頭板塊;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對百姓消費行為的重塑,在巨頭流量與資本的帶動下,龍頭企業將勝出;科技創新領域的人工智慧製造領域。(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