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州“廁所革命”穩步推進 3年內新建二類以上公廁628座

烏山路公廁採用了極具福州傳統建築特徵的馬鞍牆等元素,

與周邊的風格協調統一。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池遠/攝 實習生 葛丹丹 通訊員 許流欽

小公廁連接著大民生。廁所問題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關係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廁事業,不斷提升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水準,推動“廁所革命”向縱深發展,在“微空間”中展示“大文明”。

規劃建設

打造精美“城市傢俱”

烏山路旁有一座不大的白牆黛瓦建築,馬鞍牆與飛簷遙相呼應,散發著濃郁的閩都韻味。“要不是有公廁標識牌,我還以為這也是烏山歷史風貌區的一處景點呢。”來自溫州的遊客陸女士說。而這樣的公廁,在我市漸漸多了起來。

近年來,福州市在推進“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全面規劃全市公廁建設,一方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街頭綠地和城市邊角地點,另一方面保持公廁的外觀、建築風格與城市周邊環境相協調。

於是就有了原木柵欄交錯的鼓樓福大公廁、古典園林風格的台江閩水園公廁、歐式仿古造型的馬尾天橋公廁等一批精美“城市傢俱”。

公廁不僅要有,還要更好。我市在公廁提升改造中,還特別增設了第三衛生間,配備成人坐便器、兒童坐便器、兒童安全座椅、嬰兒護理平臺、安全抓杆等設施,集合了殘疾人衛生間、母嬰衛生間、老年人衛生間等多種功能,

方便特殊人群,體現人文關懷。在移動式公廁上,還配有雙語中英文廣播,並實現WiFi接入。

此外,我市還將“廁所革命”延伸到農村。福清市高山鎮山后村的村民對新建公廁頗為滿意:“我們村的公廁,一點不輸給城裡!”山后村嶺下自然村有一座紅磚白瓦的新建公廁,裡面整潔乾淨、設施齊全。針對農村公廁建設,我市規定每個村莊至少要有一座水沖公共廁所,

應合理設置男女廁位元比例,造型簡潔大方,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要功能完備、設施完好、使用方便,尾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並定期進行化糞池清理。

隨著“廁所革命”的穩步推進,我市公廁在覆蓋範圍、分佈密度、建設檔次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目前福州市城鄉公廁共有4184座。按照“三年規劃、兩年完成”的安排,到2020年底,全市將新建二類以上公廁628座,同時完成晉安區、倉山區、馬尾區農村簡易公廁142座提升改造,

各縣(市)2019年年底前完成旱廁改造。

公廁管理員及時做好廁內設施維護清潔工作。

精細管理

公廁也有賓館服務

“廁所革命”既是“面子”改造工程,更是“裡子”變革舉措。我市在公廁管理方面,也正做著“大文章”。

2013年,鼓樓區試水公廁管理市場化,提升了公廁服務品質。倉山區緊隨其後,也實現了公廁的管理市場化運作方式。如今,這些公廁不但環境幽雅、外觀漂亮,內部也很乾淨整潔,沒有異味。

福建柯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員林愛月是鼓樓區“廁所革命”的見證者。“4年來,隨著公廁數量增多,服務品質要求提高,管理機制也在不斷更新。”她說,在市場化運作下,保潔員的責任心更強了。

“只要有人上完廁所,就會馬上進行保潔。”法海公廁的保潔員何立志說,“公廁建得像賓館,保潔不能掉鏈子。”按照精細化管理標準,每座公廁每天全面清掃沖洗4次,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生物藥水消殺、除臭1次~2次,每月增加1次~2次週期性大清理,做到保潔不間斷、無死角、全覆蓋。

同時,部分公廁還採用了智慧化管理。保潔員通過管理間控制台的顯示器,可以隨時知道每間衛生間是否有人、進去了多長時間、需不需要緊急救助等。在法海公廁裡,福建柯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還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市民在保潔員的引導下通過機器刷臉取廁紙。據介紹,機器每次出紙的長度大約70釐米,是為了幫助市民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為了讓精細化管理在每一座公廁都得到落實,打造整潔、美觀、無異味的“星級精品公廁”,2017年9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專門頒佈了《福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了公廁“十無五有”的作業標準:無積水、無垃圾、無污漬、無灰塵、無亂張貼、無水跡、無滿溢、無尿堿、無便漬、無煙頭紙屑;有紙巾、有洗手液、有保潔服務、有綠植、有定位。

目前,部分縣(市)區正在開發公廁導航APP,讓群眾隨時隨地能通過手機找到就近的公廁,解決如廁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我市還引入“互聯網+”模式,將公廁管理納入城市大家管APP,實現公廁管理資訊化。

制度保障

公廁長在全市上崗

檢查督查是提升公廁管理水準的一個有力推手。2017年6月起,各城區的不少領導幹部又多了一個職務——“公廁長”,由區委書記、區長親自擔任“總公廁長”。同時,各區每座公廁落實1名領導幹部包乾,擔任“公廁長”,每天對公廁管養情況進行檢查督促。

早在2017年4月,鼓樓區就把公廁管理納入“一把手”工程,率先實行“公廁長”管理責任制,實行“日巡查、月督查、季彙報”工作機制,將責任壓在一線、精力沉在一線、腳步走在一線。記者看到,每座公廁的牆上都掛上了公廁責任牌,上面公開了公廁長、管理員、監督員、保潔員的姓名和聯繫方式。這是“公廁長”機制中推行的掛牌管理,以便即時接受督查組和群眾全程監督。

“自從實行‘公廁長’制後,一座公廁每天的檢查不下3次。”林愛月告訴記者,除了公司督查組的巡查,還有街道公廁長、區城管局考評中心、市環衛處等抽查。

目前,我市公廁建設、管理已納入城市管理工作綜合考核體系。由市環衛處組織專項檢查組,對城區環衛公廁管理情況進行績效督查,每半月通報一次情況,並要求各區立整立改。經研究,我市決定把公廁管理納入文明創建督導內容,加強專項督查。

今年,我市將建立健全覆蓋各行業的公廁長效管理檢查、監督、考評機制,使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同時,進一步明確公廁管理責任單位,原則上街道兩側和居民區的公廁由環衛部門負責管理;機場、車站、文體場館、醫院、商店、風景區等公共場所的公廁由經營、管理單位負責管理;村莊公廁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

提升了公廁服務品質。倉山區緊隨其後,也實現了公廁的管理市場化運作方式。如今,這些公廁不但環境幽雅、外觀漂亮,內部也很乾淨整潔,沒有異味。

福建柯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員林愛月是鼓樓區“廁所革命”的見證者。“4年來,隨著公廁數量增多,服務品質要求提高,管理機制也在不斷更新。”她說,在市場化運作下,保潔員的責任心更強了。

“只要有人上完廁所,就會馬上進行保潔。”法海公廁的保潔員何立志說,“公廁建得像賓館,保潔不能掉鏈子。”按照精細化管理標準,每座公廁每天全面清掃沖洗4次,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生物藥水消殺、除臭1次~2次,每月增加1次~2次週期性大清理,做到保潔不間斷、無死角、全覆蓋。

同時,部分公廁還採用了智慧化管理。保潔員通過管理間控制台的顯示器,可以隨時知道每間衛生間是否有人、進去了多長時間、需不需要緊急救助等。在法海公廁裡,福建柯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還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市民在保潔員的引導下通過機器刷臉取廁紙。據介紹,機器每次出紙的長度大約70釐米,是為了幫助市民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為了讓精細化管理在每一座公廁都得到落實,打造整潔、美觀、無異味的“星級精品公廁”,2017年9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專門頒佈了《福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了公廁“十無五有”的作業標準:無積水、無垃圾、無污漬、無灰塵、無亂張貼、無水跡、無滿溢、無尿堿、無便漬、無煙頭紙屑;有紙巾、有洗手液、有保潔服務、有綠植、有定位。

目前,部分縣(市)區正在開發公廁導航APP,讓群眾隨時隨地能通過手機找到就近的公廁,解決如廁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我市還引入“互聯網+”模式,將公廁管理納入城市大家管APP,實現公廁管理資訊化。

制度保障

公廁長在全市上崗

檢查督查是提升公廁管理水準的一個有力推手。2017年6月起,各城區的不少領導幹部又多了一個職務——“公廁長”,由區委書記、區長親自擔任“總公廁長”。同時,各區每座公廁落實1名領導幹部包乾,擔任“公廁長”,每天對公廁管養情況進行檢查督促。

早在2017年4月,鼓樓區就把公廁管理納入“一把手”工程,率先實行“公廁長”管理責任制,實行“日巡查、月督查、季彙報”工作機制,將責任壓在一線、精力沉在一線、腳步走在一線。記者看到,每座公廁的牆上都掛上了公廁責任牌,上面公開了公廁長、管理員、監督員、保潔員的姓名和聯繫方式。這是“公廁長”機制中推行的掛牌管理,以便即時接受督查組和群眾全程監督。

“自從實行‘公廁長’制後,一座公廁每天的檢查不下3次。”林愛月告訴記者,除了公司督查組的巡查,還有街道公廁長、區城管局考評中心、市環衛處等抽查。

目前,我市公廁建設、管理已納入城市管理工作綜合考核體系。由市環衛處組織專項檢查組,對城區環衛公廁管理情況進行績效督查,每半月通報一次情況,並要求各區立整立改。經研究,我市決定把公廁管理納入文明創建督導內容,加強專項督查。

今年,我市將建立健全覆蓋各行業的公廁長效管理檢查、監督、考評機制,使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同時,進一步明確公廁管理責任單位,原則上街道兩側和居民區的公廁由環衛部門負責管理;機場、車站、文體場館、醫院、商店、風景區等公共場所的公廁由經營、管理單位負責管理;村莊公廁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