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引狼入室?這次被日本坑害的很慘,印度學中國市場換技術落空

資料圖:中國高鐵

中國在高鐵領域最初的策略是“市場換技術”,

現在看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高鐵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後來居上,成為中國在全球最為耀眼的一張名片,也成為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創造的核心產品之一。

中國憑藉自己強大的市場規模,快速的學習和應用,並不斷提高,讓高鐵的技術實用性超越了日本和歐洲,在成本上中國的規模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遠低於日本和歐洲的高鐵。日本為英國製造的高鐵首發故障不斷,

德國自建的高鐵在去年底開通以來故障不斷,相比于中國高鐵穩定的運行,他們在全球為中國高鐵做了一次免費廣告。

也正因為如此,印度引進日本高鐵之際,也在合同中附加了“印度製造”和“向印度轉移技術”的條款,印度期望利用自己的市場換取日本的高鐵技術,但是這次印度失算了,日本方面以擔心品質問題拒絕同印度的企業合資製造高鐵相關的設施和配件。

日本人聲稱,印度企業辦事效率低,無法確保品質符合要求。但是印度人對此無計可施。

資料圖:日本新幹線

首先,印度人拒絕中國高鐵,讓自己失去了同日本人談判的一個重要籌碼,相對于泰國和印尼,雖然最終將高鐵訂單交付中國,

但是他們也不排除同日本的合作,這樣大大的降低了他們的成本。

其次,這條造價170億美元的高鐵,大部分資金是日本人提供的50年期的貸款建設,雖然其中附加了“印度製造”的條款,但是日本人壓根沒有準備將這些貸款支付到印度企業的帳戶,目前基本確定的是,這條高鐵的70%以上的元件將有日本企業提供,而且都是核心元件。只有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配件或將由印度人提供。

到目前為止,日本企業僅打算同印度企業合資製造列車車廂,其他事關核心技術的配件和設施,日本企業均以擔心品質問題拒絕同印度企業合資。

資料圖:莫迪

這對於莫迪是個巨大的打擊,莫迪一直想學習中國的策略,強調“印度製造”和“技術轉讓”,

然而日本人並無此意。莫迪卻無計可施,拿不出任何可以鉗制日本人的替代方案。

在2017年,日本企業在印度爆發出套取印度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的醜聞,印度寄希望日本人幫助印度提振製造業,然而日本人只是打著投資的幌子套取稅收優惠和補貼,並將印度的邦政府告上國際法庭。

在印度同日本的合作中,作為旁觀者,看到的不是合作共贏,而是印度人同日本人最為醜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