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千歲”是怎麼來的?歷史上都有誰號稱“九千歲”

眾所周知,古代的皇帝作為九五之尊,在影視劇裡面都被稱作是萬歲。萬歲”這個詞本來只是人們由於內心喜悅以示慶賀的歡呼語。秦漢以前,歡呼“萬歲”是比較普遍的事。但是在秦漢以後,

臣子朝見國君,拜恩慶賀,也常常呼喊萬歲,這種習慣由此逐漸成為一種禮節。皇帝自己也喜歡這種萬人之上的尊貴感,所以萬歲便成為帝王代稱了。但這時萬歲並不是帝王惟一或專擅的稱呼,如果對別人呼喊萬歲,皇帝也不干涉。 漢武帝曾想把“萬歲”據為已有,不許別人用。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普通百姓一到高興的時候還是會歡呼萬歲。 到了宋朝,皇帝的“萬歲”癮可大啦!如果有大臣被稱為“萬歲”,
就算犯禁,要受到重罰。可見,自從宋朝開始,“萬歲”一詞成了皇帝的專用名詞,如果誰再隨意歡呼“萬歲”,就會有殺身之禍。到明朝以後,規定更加嚴格,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可見萬歲是九五之尊的代稱,而九千歲則是僅僅低於萬歲的存在,

意思是除了皇帝,我才是老大。歷史上號稱九千歲的人總共有兩個。

第一個號稱九千歲的人便是明代的宦官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於人們“只知有忠賢,

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党,魏忠賢遭到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清朝後期,太平天國起義裡的東王楊秀清;當時楊被封為“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此後楊秀清的權勢越來越大,

後來比韋昌輝的要大,甚至是已經開始威脅到了天王洪秀全的威望,然後洪秀全為了剪除他的影響,就支持韋昌輝把九千歲楊秀清給殺了。

所以”九千歲“這個稱號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亂臣賊子的稱號,太子都只有千歲,你一個做臣子的敢號稱九千歲?所以號稱九千歲的權臣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歷史上兩個號稱九千歲的人都是以悲劇告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