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肥料“24忌”,90%的人第一個就“中招兒”!信不信?

肥料施用方便,深受農民喜歡,但如果施用不當,很容易對肥料造成浪費並容易引起肥害。施用肥料需注意哪些問題?農家肥如何有效使用才能提高肥效?關於肥料使用的“禁忌”,

今天為您好好普及一下。

施肥理念誤區

誤區一:

用了複合肥以後,別的肥就不用了。

有些人認為,施用複合肥後就不用再施用其它化肥了,這是錯誤的。一般複合肥普遍只是含有氮、磷、鉀元素,少量品種含有鋅、硼元素,如果不注意及時補充有效的中微量營養元素,

同樣會對作物產量產生影響。

誤區二:

肥料溶解越快越好。

作物對養分的需要就跟人一樣,每天都需要,吸收量也有限。溶解得快,作物吸收不了,是浪費。所以,好品質的肥料養分釋放速度應該與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相對應,這也是一些產品加入緩釋劑的主要原因,

就是為了保證作物對養分的全程需要。但加入緩釋劑的化肥不宜作追肥,因為如果養分釋放的速度跟不上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會出現作物早期脫肥現象。

誤區三:

產量上不去是肥料不好。

有些人認為產量上不去是肥料的原因,

其實產量上不去有很多原因,如天氣、土質、施肥方法、肥料產品的配方選擇、種子、農藥和田間管理等,要從各個方面來考察,肥料好壞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生物菌肥誤區

誤區一:生物菌肥隨意用。根據田間實際狀況對含硫高的土壤和鏽水田,

不宜施用生物菌肥,因為硫能殺死生物菌。

誤區二:施用生物菌肥不看溫度。根據土壤墒情,施用菌肥的最佳溫度是25℃~27℃。低於5℃、高於45℃,施用效果較差。固氮菌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左右,即見幹見濕的土壤濕度最為適宜。

誤區三: 和農藥混用。為防止活菌致死,注意千萬不要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

如硫酸鉀等以及稻草灰混合用,因為這些藥、肥很容易殺死生物菌。在施用時,若施菌肥與防病蟲、除草相矛盾時,可先施菌肥,隔48小時後,再打藥除草。若拌種,切忌和已拌好殺菌劑的種子混合使用。同時還應防止與未腐熟的農家肥混用,因為農家肥在腐熟的過程中會發酵,這樣會直接殺死生物菌。

誤區四:混用過多化肥。如果與化肥混用,要注意化肥用量不能過大。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對菌肥裡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尤其注意不能與碳酸氫銨等鹼性肥料和硝酸鈉等生理鹼性肥料混用。

誤區五:用了生物菌肥,就立刻停用化肥。對於多年來用化肥的田塊,施用了生物菌肥不能大量減施化肥和有機肥。因為農作物對化肥產生了依賴性,用生物菌肥取代氮肥不能一下子適應,因此,其取代率應做到第一、二、三年分別取代30%、40%和60%。磷、鉀肥只能補足,不能減少。

誤區六:施生物菌肥能立刻見效 。生物菌肥不是速效肥,所以,要在作物的營養臨界期和大量吸收期前7~10天施用效果最佳。

誤區七:生物菌肥之間能混用 。目前,市場上的菌肥種類很多,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它們之間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還不是很清楚,若相互抵制,則會降低肥效。

有機肥誤區

誤區一:生糞直接施用。

誤區二:過量施用。如果過量了,會燒苗、致使土壤中磷、鉀等養分大量集聚,造成土壤養分不平衡。還會使土壤中硝酸根離子集聚,致使作物硝酸根鹽超標,土壤溶液濃度高,不利於根系吸水。

誤區三:有機、無機配合不夠。有機肥料養分全面,但含量低,在作物旺盛生長期,單獨施用不能充分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

誤區四:喜歡用量大、價格便宜的有機肥。田間自然堆熟的有機肥料經長時間的發酵及雨水淋溶作用,會損失養分,這類肥料雖然體積大、重量多,但真正能供給土壤的有機質和養分並不多。同時,偽劣有機肥料製造的手段多樣且較簡單,如往畜禽糞便中摻土、砂子等,向草炭中加入化肥等。

施用尿素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尿素與碳銨混用。

因尿素施入土壤後,要轉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轉化速度在鹼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慢得多。碳銨施入土壤後呈鹼性反應,PH值為8.2-8.4。農田混施碳銨和尿素,會使尿素轉化成氨的速度大大減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揮發損失。因此,尿素與碳銨不宜混用或同時施用。

誤區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溫下要經過3—5天轉化過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轉化成銨的過程中被揮發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鹼性土壤撒施,氮素的損失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地表撒施。

誤區三:尿素作種肥。

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常產生少量的縮二脲。縮二脲含量超過2%,就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尿素進入種子和幼苗中,會使蛋白質變性,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

誤區四:施尿素後馬上灌水。

尿素是醯胺態氮肥,施後必須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轉化過程因土質、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時間有長有短,一般要經過2—10天才能完成。若尿素施後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會溶于水而流失。

誤區五:尿素與鹼性肥料混施。

尿素施後須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銨態氮在鹼性條件下,大部分氮素會變成氨氣揮發掉,所以,尿素不能與石灰、草木灰、鈣鎂磷肥等鹼性肥料混施或同時使用。

誤區六:尿素施於芹菜上。

芹菜整個生長期間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但不可施尿素。因為追施尿素,芹菜纖維增多變粗,植株老化,生長緩慢,且食用帶苦味,品質低劣。芹菜適宜施碳銨、氨水和有機肥料,有利提高品質。

化肥誤區

誤區一:鈣鎂磷肥作追肥。

鈣鎂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緩慢,作追肥特別是在農作物生長的中期以後追肥,其利用率較低,效果也差。正確施用方法是:鈣鎂磷肥只能作基肥與有機肥混施,作拌種肥效也好。

誤區二:過磷酸直接拌種。

過磷酸鈣中含有3.5%-5%的游離酸,腐蝕性很強,直接拌種會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正確施用方法是:作追肥應開溝深施;作種肥時應施在種子的下方或旁側5-6釐米處,用土把肥料與種子隔開。

誤區三:鋅肥與磷肥混合施用 。

由於鋅、磷之間存在嚴重的“拮抗作用”,如將硫酸鋅與過磷酸鈣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鋅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正確施用方法是:鋅肥與磷肥應分開施,磷肥作基肥、鋅肥作苗肥,或鋅肥作基肥、磷肥作苗肥,這樣能提高磷、鋅肥的肥效。

誤區四:涼水溶解硼砂噴施。

由於硼砂溶解在涼水中以後,很快會出現“再結晶”,致使硼砂溶液析出,失去肥效。正確施用方法是:先將硼肥放入熱水瓶中,加開水溶解,蓋緊瓶塞帶至田間,再加涼水至所需的濃度,效果會大大提高。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編輯:隋欣益(實習) //責編:白晨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要注意化肥用量不能過大。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對菌肥裡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尤其注意不能與碳酸氫銨等鹼性肥料和硝酸鈉等生理鹼性肥料混用。

誤區五:用了生物菌肥,就立刻停用化肥。對於多年來用化肥的田塊,施用了生物菌肥不能大量減施化肥和有機肥。因為農作物對化肥產生了依賴性,用生物菌肥取代氮肥不能一下子適應,因此,其取代率應做到第一、二、三年分別取代30%、40%和60%。磷、鉀肥只能補足,不能減少。

誤區六:施生物菌肥能立刻見效 。生物菌肥不是速效肥,所以,要在作物的營養臨界期和大量吸收期前7~10天施用效果最佳。

誤區七:生物菌肥之間能混用 。目前,市場上的菌肥種類很多,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它們之間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還不是很清楚,若相互抵制,則會降低肥效。

有機肥誤區

誤區一:生糞直接施用。

誤區二:過量施用。如果過量了,會燒苗、致使土壤中磷、鉀等養分大量集聚,造成土壤養分不平衡。還會使土壤中硝酸根離子集聚,致使作物硝酸根鹽超標,土壤溶液濃度高,不利於根系吸水。

誤區三:有機、無機配合不夠。有機肥料養分全面,但含量低,在作物旺盛生長期,單獨施用不能充分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

誤區四:喜歡用量大、價格便宜的有機肥。田間自然堆熟的有機肥料經長時間的發酵及雨水淋溶作用,會損失養分,這類肥料雖然體積大、重量多,但真正能供給土壤的有機質和養分並不多。同時,偽劣有機肥料製造的手段多樣且較簡單,如往畜禽糞便中摻土、砂子等,向草炭中加入化肥等。

施用尿素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尿素與碳銨混用。

因尿素施入土壤後,要轉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轉化速度在鹼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慢得多。碳銨施入土壤後呈鹼性反應,PH值為8.2-8.4。農田混施碳銨和尿素,會使尿素轉化成氨的速度大大減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揮發損失。因此,尿素與碳銨不宜混用或同時施用。

誤區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溫下要經過3—5天轉化過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轉化成銨的過程中被揮發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鹼性土壤撒施,氮素的損失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地表撒施。

誤區三:尿素作種肥。

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常產生少量的縮二脲。縮二脲含量超過2%,就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尿素進入種子和幼苗中,會使蛋白質變性,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

誤區四:施尿素後馬上灌水。

尿素是醯胺態氮肥,施後必須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轉化過程因土質、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時間有長有短,一般要經過2—10天才能完成。若尿素施後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會溶于水而流失。

誤區五:尿素與鹼性肥料混施。

尿素施後須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銨態氮在鹼性條件下,大部分氮素會變成氨氣揮發掉,所以,尿素不能與石灰、草木灰、鈣鎂磷肥等鹼性肥料混施或同時使用。

誤區六:尿素施於芹菜上。

芹菜整個生長期間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但不可施尿素。因為追施尿素,芹菜纖維增多變粗,植株老化,生長緩慢,且食用帶苦味,品質低劣。芹菜適宜施碳銨、氨水和有機肥料,有利提高品質。

化肥誤區

誤區一:鈣鎂磷肥作追肥。

鈣鎂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緩慢,作追肥特別是在農作物生長的中期以後追肥,其利用率較低,效果也差。正確施用方法是:鈣鎂磷肥只能作基肥與有機肥混施,作拌種肥效也好。

誤區二:過磷酸直接拌種。

過磷酸鈣中含有3.5%-5%的游離酸,腐蝕性很強,直接拌種會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正確施用方法是:作追肥應開溝深施;作種肥時應施在種子的下方或旁側5-6釐米處,用土把肥料與種子隔開。

誤區三:鋅肥與磷肥混合施用 。

由於鋅、磷之間存在嚴重的“拮抗作用”,如將硫酸鋅與過磷酸鈣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鋅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正確施用方法是:鋅肥與磷肥應分開施,磷肥作基肥、鋅肥作苗肥,或鋅肥作基肥、磷肥作苗肥,這樣能提高磷、鋅肥的肥效。

誤區四:涼水溶解硼砂噴施。

由於硼砂溶解在涼水中以後,很快會出現“再結晶”,致使硼砂溶液析出,失去肥效。正確施用方法是:先將硼肥放入熱水瓶中,加開水溶解,蓋緊瓶塞帶至田間,再加涼水至所需的濃度,效果會大大提高。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編輯:隋欣益(實習) //責編:白晨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