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二代走親戚,為啥變得越來越“冷漠”?專家的話直戳農民心坎!

過年對於農民來說,恐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了,畢竟忙碌了一年,辛苦了一年,終於可以在過年這幾天,好好的休息一下,和親人們、朋友們聚一聚,聊聊自己這一年的收穫,

談一談下一年的計畫。如今距離過年,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很多在家的農民已經開始置辦年貨了,而外出務工的農民也踏上了回家過年的征程。

在家過年除了陪陪父母和孩子,還有一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走親戚,農民朋友因為工作的原因,

平常根本沒有時間和親戚朋友往來,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一點空閒的時間來走門串戶,借此“走親戚”的機會,一方面能促進親戚朋友間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間來往成禮的傳統,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民都不願意走親戚,特別是一些農二代,更是對於過年走親戚,變得十分“冷漠”,寧願在家裡玩著電腦,看著電視,也不願意到親戚家一走,看一看,
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專家的這幾句話戳中了農民的心坎。

一,不住在一起,交流太少

以前大家都生活在農村,彼此之間住的很近,家裡有什麼事情,親戚們也都會來幫忙,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村人都進了城,親戚之間見面的機會少了,自然也就沒什麼交流了,

就算偶爾能夠見上幾面,也就是打個招呼,寒暄幾句,有的脾氣不是很相投的,見面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因為關係生疏,交流少,這才導致了很多農二代不願意走親戚。

二,攀比導致親情越來越淡

以前走親戚,大家都是很熱情的,坐在一起聊一聊生活狀態,

關心關心對方的家庭,可是現在有個別的農村家庭,親友聚會的時候不是在談感情,而是在吹牛攀比,拿自己的優點去比人家的缺點,拿自己家孩子的長處,來比別人家孩子短處,久而久之,親戚的關係就越來越一般,親情也就越來越淡了。

三,走親戚變成走形式

其實,親戚之間之所以“親”,家中的老人起很大的作用,不少農民回村都是看望老人的,老人在的時候,大家還能坐在一起聚聚聊聊,十分熱鬧,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不少農村上了歲數的老人不在了,這也導致很多親戚來串門,都是放下禮物,客客氣氣的說幾句吉祥話,就走了,一大家子過大年的氣氛不見了,走親戚也就變成了走形式。

四,親戚之間的需求少了

以前在農村,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現代化機械,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力來完成,而且人少了還不行,所以親戚之間都是互相幫忙的,尤其是到了農忙時節,親戚們都是聚在一起,幫完你家,再幫他家,忙完了也都只是吃個午飯,吃個晚飯僅此而已,可是現在,家家戶戶都各忙各的,親戚之間的需求基本上沒有了。

五,親戚換禮品沒有意義

過年走親戚不能空著手,總要提上點禮品,它是親戚之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交流方式,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式。可是如今有的親戚,害怕吃虧,你給他拿什麼禮品,他的孩子或者小輩,給你的長輩送回來的禮品都差不多,還有的甚至會原封不動的給你送回來,很多農二代覺得禮品總是換來換去的,沒有意義,所以不願意走親戚。

不管怎麼說,親戚畢竟和我們有著很近的關係,遇到婚喪嫁娶等事情,也都離不開親戚的幫忙,百德舍為美,論心不論跡。親戚之間,應該相互幫忙,當親戚有困難的時候,有能力的,應當深處援助之手,沒有能力的,也應該有那份心意和熱情。

四,親戚之間的需求少了

以前在農村,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現代化機械,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力來完成,而且人少了還不行,所以親戚之間都是互相幫忙的,尤其是到了農忙時節,親戚們都是聚在一起,幫完你家,再幫他家,忙完了也都只是吃個午飯,吃個晚飯僅此而已,可是現在,家家戶戶都各忙各的,親戚之間的需求基本上沒有了。

五,親戚換禮品沒有意義

過年走親戚不能空著手,總要提上點禮品,它是親戚之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交流方式,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式。可是如今有的親戚,害怕吃虧,你給他拿什麼禮品,他的孩子或者小輩,給你的長輩送回來的禮品都差不多,還有的甚至會原封不動的給你送回來,很多農二代覺得禮品總是換來換去的,沒有意義,所以不願意走親戚。

不管怎麼說,親戚畢竟和我們有著很近的關係,遇到婚喪嫁娶等事情,也都離不開親戚的幫忙,百德舍為美,論心不論跡。親戚之間,應該相互幫忙,當親戚有困難的時候,有能力的,應當深處援助之手,沒有能力的,也應該有那份心意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