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鴻章悔不聽洋教頭的勸告,錯失消滅日本海軍的良機

文/寂寞的紅酒

琅威理,英國海軍軍官,曾任北洋水師總教習,是恭親王奕䜣和李鴻章從英國高薪請來的海軍高級人才。琅威理畢業于英國皇家海軍學校,長期在英國海軍任職,

具有豐富的海上作戰經驗,是不可多得的海軍人才。1878年,清政府在英國訂購的四艘炮艇就是他從英國不遠萬裡帶回來的,為清政府既節省了費用,又歷練了海軍人才。

琅威理來華後,頗受禮遇,被任命為總查、北洋水師總教習等職務,是北洋艦隊的二把手。

不過北洋水師的一把手水師提督丁汝昌是陸軍出身,不懂海事,他到北洋海軍主政主要是李鴻章看他地位高又無羽翼,比較容易駕馭。所以,北洋海軍的訓練和組織大權都在琅威理手裡。

琅威理是個非常有素養的英國紳士,他治軍嚴格,兢兢業業,

上任後表現出強烈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琅威理按照英國人的標準來訓練海軍,向海軍官兵灌輸英國海軍思想,北洋水師官兵沒有不怕他的。北洋水師流行一句話:“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在他的帶領下,北洋艦隊很快走上了正軌,形成了戰力,北洋水師儼然是英國海軍的亞洲翻版。可以說,琅威理為北洋水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886年4月,醇親王大閱海軍,見海軍兵強馬壯、建設卓有成效,
因此授予琅威理海軍提督的頭銜,相當於現在的海軍上將。

1886年8月,長崎事件爆發,北洋水兵和日本員警發生衝突,中日兩國關係驟然緊張。總教習琅威理向李鴻章提議:中日必有一戰,不如先發制人,趁著日本海軍弱小,一舉蕩平日本,

把日本扼殺在搖籃裡。但李鴻章顧慮重重,朝廷內外又懼怕戰爭,因此拒絕了琅威理的建議,中國錯失消滅日本海軍的良機。琅威理無奈,只能隨艦隊回去。其實當時不是丁汝昌勸阻,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的琅威理真可能一戰蕩平日本。

長崎事變以日本賠款道歉而結束,

北洋水師揚眉吐氣。不過雖然北洋水師長了臉,但日本人卻感覺受到奇恥大辱,因此瘋狂購艦買船,誓要和大清國一決高下。就在日本海軍瘋狂購艦發展海軍的同時,由於翁同龢為首的保守派不給銀子,北洋水師卻止步不前,竟然十年沒有添置一艘軍艦,連維修保養的費用都是李鴻章東挪西湊的。北洋艦隊因此很快被日本海軍超越。而琅威理則因為劉步蟾在南海一帶操巡時撤掉琅威理的提督旗換上自己的總兵旗和劉步蟾發生爭執。由於李鴻章偏袒劉步蟾,琅威理憤然離職,離開了他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就這樣中國唯一一個懂海軍的海軍將領離開了北洋。琅威理離開後,北洋水師的官兵們總算舒了口氣,沒有了琅威理的束縛,北洋艦隊的軍官們紛紛上岸買房置地養小老婆,士兵們也都紛紛上岸尋歡作樂,北洋艦隊再也不是原來的北洋。

琅威理離開北洋水師五年後,甲午海戰爆發,中國海軍輸的一敗塗地。這時候,大清國又想起來琅威理這位洋教練,不過英國政府不答應,因為琅威理已經官至英國海軍中將。1906年,琅威理這位曾建議中國提前開戰,先發制人的洋教頭在英國病逝。不知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大敗時,琅威理心裡作何感受。

由於李鴻章偏袒劉步蟾,琅威理憤然離職,離開了他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就這樣中國唯一一個懂海軍的海軍將領離開了北洋。琅威理離開後,北洋水師的官兵們總算舒了口氣,沒有了琅威理的束縛,北洋艦隊的軍官們紛紛上岸買房置地養小老婆,士兵們也都紛紛上岸尋歡作樂,北洋艦隊再也不是原來的北洋。

琅威理離開北洋水師五年後,甲午海戰爆發,中國海軍輸的一敗塗地。這時候,大清國又想起來琅威理這位洋教練,不過英國政府不答應,因為琅威理已經官至英國海軍中將。1906年,琅威理這位曾建議中國提前開戰,先發制人的洋教頭在英國病逝。不知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大敗時,琅威理心裡作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