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薪2000屬“中等收入”,這次我終於沒拖後腿!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2018第一紮”嗎?智聯招聘發佈37城2017平均工資,這些城市平均薪酬為7789元。從各個城市平均薪酬水準來看,各大城市的薪酬水準基本都有小幅上升。

一時間,“我拖了後腿”“我後腿都快拖地了”的聲音不斷。

在人們望著超出預期的平均工資瑟瑟發抖時,國家統計局很快給了一絲“安慰”。

月薪2千和2萬,都是中等收入人群

日前,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

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體的30%以上。

毛盛勇的計算方法是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該銀行確定的中等收入標準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間,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 7的保守匯率計算,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為2.5萬-25萬元人民幣。

換算下來,也就是說只要月收入2083元,就能算中等收入群體了。

此言一出,網友立即炸開了鍋。畢竟看了那麼多次的“標準”、“統計”、“平均”,

這一次終於不再是“拖後腿人群”了!

但網友們的聲音大多表示不贊同,一是緣於在當下如此之高的物價情況下,2000左右的月薪,很難維持生活。如果需要交租房、需要養孩子、需要養老人,擁有2000元月薪的“中等收入”人群過不了“中等生活”,甚至只夠“溫飽”。第二個爭議點在於此標準本身的兩極分化,2千月薪和2萬月薪,相差太大了。比起拮据的2.5萬年薪人群,25萬年薪相當於有車有房生活富足,

不僅有存款還能做點小投資。一個收入等級的人們,怎麼會過著天壤之別的生活?

於是人們開始懷疑,這個標準靠譜嗎?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提出一個感性的標準:“中等收入,我認為每月一萬塊左右。基本的有車有一套房子,這套房子不一定很大,這車不一定很好,但是一定要有,這樣的話就算中等收入了。”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也曾對中等收入群體提出過三個問題:

第一,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

第二,你是否不敢結婚,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第三,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憂心忡忡?

大前研一認為,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有任何一個為“是”,你就不算中等收入群體。

雖然大前研一的標準較為感性,但不無道理。在當下的生活環境中,房貸、車貸、養老、孩子是壓在年輕人身上的幾座大山。雖然在1989年至2015年長達26年的時間裡,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比例從0上升到44%。但房價、物價也一直年年攀升。

甚至在當下的年輕家庭,月入一萬,只有一兩千可供自由支配。

年輕、高收入,卻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

不談別的,單單房貸就能讓人喘不過氣。

從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住房抵押貸款參與率圖表來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已經成為僅次於30-44歲年齡段人的第二主力。

而這部分房貸對於年輕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債務收入比指的是家庭總債務和年收入的比值。Wind資料顯示,中國居民部門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時的18.5%暴漲至2017年8月的77.1%。

這部分資料統計不包括向親戚朋友、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借款。也就是說,居民的真實債務收入比要高於77.1%。

這意味著,月賺一萬的人,也只有兩千出頭的收入可自行支配。

當下,“消費升級”之風呼呼地刮過每個人的耳邊,但我們連活下去都要用盡全身力氣,又如何“升級”?

幾年前的熱播電視劇《蝸居》中,郭海萍的一段臺詞令人印象深刻: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稚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

即使收入不低,卻是一個活生生的窮人。這樣的寫照,不就是當下我們“中等收入”人群嗎?

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已經成為僅次於30-44歲年齡段人的第二主力。

而這部分房貸對於年輕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債務收入比指的是家庭總債務和年收入的比值。Wind資料顯示,中國居民部門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時的18.5%暴漲至2017年8月的77.1%。

這部分資料統計不包括向親戚朋友、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借款。也就是說,居民的真實債務收入比要高於77.1%。

這意味著,月賺一萬的人,也只有兩千出頭的收入可自行支配。

當下,“消費升級”之風呼呼地刮過每個人的耳邊,但我們連活下去都要用盡全身力氣,又如何“升級”?

幾年前的熱播電視劇《蝸居》中,郭海萍的一段臺詞令人印象深刻: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稚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

即使收入不低,卻是一個活生生的窮人。這樣的寫照,不就是當下我們“中等收入”人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