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霸專區|古代考場眾生相,作弊歷史源遠流長

又到考試季

為了不掛科,大家都拼上老命

尤其是學渣們,早已潛伏在宿舍蠢蠢欲動

尋覓各種各樣的作弊方法

什麼縮印,貼飲料瓶,加深眼鏡度數,貼膠帶……

其實,作弊這件事啊

可謂是源遠流長

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些那些著名的作弊案件

或是與作弊有過故事的文化名人

1.夾帶

史書記載唐代“庭中設《五經》、諸史及《切韻》本於床,

而引貢士謂之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清朝的時候,竟然有了專門製作攜帶夾帶工具的產業。衣服、硯臺、鞋子、毛筆、紙都可以做出相應的作弊工具。

“蠅頭書金箔紙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筆管,或置硯底。”

乾隆年間,順天鄉試,乾隆帝親自監考。

“竟搜出懷挾二十一人。或藏於衣帽。或藏於器具。且有藏於褻衣褌褲中者。其喪心無恥。至於此極。

這可是頭場考試,一下子揪出21個人夾帶作弊,有藏在衣服裡面,有藏在文具裡的,更有甚者,藏在褻褲裡。這番景象,讓乾隆皇帝尷尬了。

前幾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館和上海嘉定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中國科舉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件麻布坎肩。50釐米寬、55釐米長,上面共有62篇八股文,總計四萬多字。

2.找槍手

除了自己夾帶之外,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作弊手法也深受廣大考生喜愛,那就是找槍手。

歷史上最著名的槍手,就是唐代溫庭筠。

(溫庭筠)

據《唐書》記載,由於溫庭筠“神槍手”的大名早已在外,考官們對他十分警惕。

於是,在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場科考中,考官安排溫庭筠坐在簾前考試,由考官直接監視。考試中,只見溫庭筠奮筆疾書,不一會兒就交卷出場了。

防不勝防的是,考官事後才知道,被他直接監視的溫庭筠早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一氣呵成完成了八個人的替考工作,這一“壯舉”被記錄在了史料中:

“數舉進士不中第。思神速,多為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不樂,

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執政鄙其為,授方山尉。”

溫庭筠“槍替”技藝可謂出神入化,但他也因為替考再次名落孫山。

3.泄題

為防止考生各種作弊行為,尤其為了防止大範圍泄題,從唐朝開始,就建立了“鎖院”制度。考官入貢院之後,直至考試結束、定出名次以後才能出來,少則三五天,多則五十多天。

然而,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官民勾結洩露考題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其中最有名的還得是與風流才子唐伯虎有關的那段故事。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這件事發生在明代弘治年間,也就是1498年。當時唐伯虎在南京參加鄉試,考了第一名。一年後,他與同鄉好友徐經來到京城參加會試。這個徐經覺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恐怕考不上,於是就開始動歪腦筋。他花重金買通副主考程敏政,拿到了考試題目。但光有題目不行,還得有答案。於是,這個徐經就在開考前請唐伯虎幫他寫好文章。

有趣的是,唐伯虎對自己已經成了“槍手”的事兒毫不知情。

4. 打通官員

要說防作弊,唐代其實做得夠多了。為防止考生資訊洩露,給考生考官勾結帶來方便,唐代開始實行彌封制,也叫糊名制。到了宋代,版本“升級”,開始實行“謄錄”。也就是讓專人用紅墨水再謄抄一個副本,給考官批閱。考生原考卷被稱作“墨卷”,專人謄抄後拿給考官的稱為“朱卷”。原本以為,這樣一來,閱卷考官就無法知道考卷是誰的。然而,萬萬沒想到,另一種作弊技巧應運而生,那就是“打通官員”。

(歐陽修與蘇軾)

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軾兄弟參加省試,恰好碰上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主持。那時候,歐陽修和蘇軾這兩位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大人物還互不相識,而這次考試促成了他們之間的緣分。據說歐陽修看考卷時,看到一篇文章寫得特別好,就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就把這位考生成績排到了第二,讓原本的第二做了第一。結果這個寫得最好的人是蘇軾,第二好的是曾鞏。歐陽修弄巧成拙,最終還是陰錯陽差地讓他的弟子曾鞏做了第一。

關於作弊,說到這兒

我覺得不能再往下說了

再說下去臥臥菌自己都怕

畢竟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

咱們不能在這方面發揚光大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這件事發生在明代弘治年間,也就是1498年。當時唐伯虎在南京參加鄉試,考了第一名。一年後,他與同鄉好友徐經來到京城參加會試。這個徐經覺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恐怕考不上,於是就開始動歪腦筋。他花重金買通副主考程敏政,拿到了考試題目。但光有題目不行,還得有答案。於是,這個徐經就在開考前請唐伯虎幫他寫好文章。

有趣的是,唐伯虎對自己已經成了“槍手”的事兒毫不知情。

4. 打通官員

要說防作弊,唐代其實做得夠多了。為防止考生資訊洩露,給考生考官勾結帶來方便,唐代開始實行彌封制,也叫糊名制。到了宋代,版本“升級”,開始實行“謄錄”。也就是讓專人用紅墨水再謄抄一個副本,給考官批閱。考生原考卷被稱作“墨卷”,專人謄抄後拿給考官的稱為“朱卷”。原本以為,這樣一來,閱卷考官就無法知道考卷是誰的。然而,萬萬沒想到,另一種作弊技巧應運而生,那就是“打通官員”。

(歐陽修與蘇軾)

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軾兄弟參加省試,恰好碰上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主持。那時候,歐陽修和蘇軾這兩位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大人物還互不相識,而這次考試促成了他們之間的緣分。據說歐陽修看考卷時,看到一篇文章寫得特別好,就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就把這位考生成績排到了第二,讓原本的第二做了第一。結果這個寫得最好的人是蘇軾,第二好的是曾鞏。歐陽修弄巧成拙,最終還是陰錯陽差地讓他的弟子曾鞏做了第一。

關於作弊,說到這兒

我覺得不能再往下說了

再說下去臥臥菌自己都怕

畢竟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

咱們不能在這方面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