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貨運車輛智慧化發展趨勢與挑戰

1月16日,中國道路運輸網主辦的“品牌的力量”—2018貨運產業鏈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開啟。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煒做《貨運車輛智慧化發展趨勢與挑戰》主題演講,

他對我國目前貨運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精確的分析,並對貨運車輛智慧化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以下內容根據部分周煒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機動車智慧化發展趨勢

關於智慧化,自動化肯定是發展趨勢。不變的方向是車輛不斷地智慧化,

可變的方向是車輛的模式和形式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是兩個維度,一是永遠向智慧化方向走,永遠在智慧化的路上。二是現在製造的車輛可能不是我們未來的車輛。

智慧化或者說自動駕駛最初級的東西就是主動安全,主動安全的疊加、集成、然後就變成了整車的自動駕駛問題。比如V2X,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基於車路協同的一個技術路線。

為什麼是這個技術路線,自主智慧化的技術路線為什麼有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無論他有多聰明,也就是自主智慧化程度無論有多高,他依然是會出現問題的。我們經常講三個融合,一是感測器融合,二是智慧化的終端要融合車輛的資訊,三是要融合路、車的資訊。我們僅僅有智慧車是不夠的,車輛的智慧化程度再高都不行,必須是路的智慧化進行配合。

車輛的智慧化和智慧駕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

就是既能夠實現點對點的通訊方式,又要實現上雲端、上公網。

關於行業的發展,有以下四點:

一是以數量收益的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品質收益的模式,現在很多產業無限制擴張,我認為這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電動車。

二是以規模發展的模式轉變為以個性化發展的模式,我們很難想像同一款車在生產幾十萬輛、上百萬輛,比如說H6,每年幾十萬輛這種模式可能會發生改變。

三是供給主導市場的模式轉變為需求主導市場的模式。

四是以產品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模式。現在很多汽車企業強調自己不是生產產品的 ,而是服務的提供商。未來車型及數量由提供出行/運輸服務產業決定並引導。

關於前景預測,無人化的趨勢或者是自動駕駛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未來的交通領域,需要通過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實現零死亡甚至零傷亡。

機動車智慧化認識誤區

我們別高興太早,太超前是有問題的,今天是以貨車企業為主,很多人和我講貨車的智慧化,貨車的AEB問題,有人甚至在講後市場或者載用車加裝AEB的問題,我明確的講這是不可行的。

我認為有這幾個誤區:

▼僅僅依靠本車的智能化是不可行。

我們從大量的特斯拉事故分析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我們不能講特斯拉的能力技術不行,特斯拉這款車沒有問題,智慧化程度確實很高,但是再聰明的人也會有腦子短路的時候。僅僅依靠車的智慧化程度不足以解決我們交通事故的零死亡或者是零傷亡。

▼僅僅依賴GNSS及高精度地圖不可行。

單一的依靠是不可行的,比如山區地帶有覆蓋不全的問題。智慧化的設備要保證萬無一失,人不可以撞,狗就可以撞嗎?當然我們現在很多車,撞車很容易,撞人還實現不了。這就是不能識別對人的精准服務問題。

▼僅僅依賴單一種類感知識別不可行。

▼智慧型機器人駕駛車輛不可行。

我們要把車變成一個機器人,而不是把一個智慧型機器人放到車上去。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解釋下這個問題,渣土車拉著渣土跑,這個時候能不能用一個AEB系統,直接讓它刹車,這是不可以的。你如果不進行整車匹配,你這一腳下去不是車翻就是翻滾,造成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

機動車智慧化發展障礙

目前我國傳統汽車產業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準有明顯差距:品質控制有關能力不足,尤其是汽車底盤性能,本土供應商的實力大多有限。汽車產業緊密相關的基礎工業水準,包括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元器件及技術支撐存在不足。智慧互聯相關核心技術領域仍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

智慧化的問題,在行業發展上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陶醉在彎道超車,你未必能超,底盤系統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研究的不夠。必須要踏踏實實提升支撐產業的基礎工業能力。

我們的零部件產業深受主機廠的壓榨,我們的零部件產業很弱,使得中國沒有誕生自己的德爾福,我們連現在的線控轉向以及es、esp哪家能做好?AEB誰能做?目前連我們執行器都做不了,這是有問題的。

基於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從四個維度突破障礙:

一是汽車底盤技術是根本。二是零部件,中國是一個生產大國,但確實還不是一個強國,離強國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都是汽車生產企業,有好多零部件我們做不了,或者叫做不好。三是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為什麼說智慧化或者高級智慧化依然會出現問題,所有電子產品都有可靠性問題。四是網路安全保障。

機動車智慧化發展建議

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從技術推動來看,電動化、智慧化、無人化、共用化可能都是發展趨勢,可能都要兼顧。未來智慧化發展是一個多需求、多樣化的一個紛繁複雜,又是五彩繽紛的一個智慧化系統。但是基礎是不變的,不奠定基礎我們就解決不了問題,這個基礎包括轉向系統,比如說制動系統、電子化系統。

▼從行業需求上看,未來交通行業對車的需求,一定是小批量貨物的專業化運輸、大宗貨物的集約化運輸、各類需求的差異化服務推動綜合運輸。我們賣車的人都知道,我們車輛的銷售都在兼顧運輸模式,沒有改變改革開放初期的以個體化為主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不改變,集約化問題就解決不了。

▼從技術需求上看,未來五年到十年,車輛本體技術要完善,包括轉向、制動、動力等系統。車輛的智慧化技術推進,重點是基於車路協同的智慧化安全。道路交通運輸新型模式對車型結構提出匹配要求。

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是安全、高效、節能、減排問題,目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人和貨物的轉移。現在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解決碰撞問題,因為碰撞問題占到所有事故的68%,解決了碰撞問題,我們68%的事故就解決了,我們的生產安全、交通安全就會大幅度改善。

我認為有這幾個誤區:

▼僅僅依靠本車的智能化是不可行。

我們從大量的特斯拉事故分析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我們不能講特斯拉的能力技術不行,特斯拉這款車沒有問題,智慧化程度確實很高,但是再聰明的人也會有腦子短路的時候。僅僅依靠車的智慧化程度不足以解決我們交通事故的零死亡或者是零傷亡。

▼僅僅依賴GNSS及高精度地圖不可行。

單一的依靠是不可行的,比如山區地帶有覆蓋不全的問題。智慧化的設備要保證萬無一失,人不可以撞,狗就可以撞嗎?當然我們現在很多車,撞車很容易,撞人還實現不了。這就是不能識別對人的精准服務問題。

▼僅僅依賴單一種類感知識別不可行。

▼智慧型機器人駕駛車輛不可行。

我們要把車變成一個機器人,而不是把一個智慧型機器人放到車上去。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解釋下這個問題,渣土車拉著渣土跑,這個時候能不能用一個AEB系統,直接讓它刹車,這是不可以的。你如果不進行整車匹配,你這一腳下去不是車翻就是翻滾,造成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

機動車智慧化發展障礙

目前我國傳統汽車產業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準有明顯差距:品質控制有關能力不足,尤其是汽車底盤性能,本土供應商的實力大多有限。汽車產業緊密相關的基礎工業水準,包括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元器件及技術支撐存在不足。智慧互聯相關核心技術領域仍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

智慧化的問題,在行業發展上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陶醉在彎道超車,你未必能超,底盤系統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研究的不夠。必須要踏踏實實提升支撐產業的基礎工業能力。

我們的零部件產業深受主機廠的壓榨,我們的零部件產業很弱,使得中國沒有誕生自己的德爾福,我們連現在的線控轉向以及es、esp哪家能做好?AEB誰能做?目前連我們執行器都做不了,這是有問題的。

基於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從四個維度突破障礙:

一是汽車底盤技術是根本。二是零部件,中國是一個生產大國,但確實還不是一個強國,離強國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都是汽車生產企業,有好多零部件我們做不了,或者叫做不好。三是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為什麼說智慧化或者高級智慧化依然會出現問題,所有電子產品都有可靠性問題。四是網路安全保障。

機動車智慧化發展建議

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從技術推動來看,電動化、智慧化、無人化、共用化可能都是發展趨勢,可能都要兼顧。未來智慧化發展是一個多需求、多樣化的一個紛繁複雜,又是五彩繽紛的一個智慧化系統。但是基礎是不變的,不奠定基礎我們就解決不了問題,這個基礎包括轉向系統,比如說制動系統、電子化系統。

▼從行業需求上看,未來交通行業對車的需求,一定是小批量貨物的專業化運輸、大宗貨物的集約化運輸、各類需求的差異化服務推動綜合運輸。我們賣車的人都知道,我們車輛的銷售都在兼顧運輸模式,沒有改變改革開放初期的以個體化為主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不改變,集約化問題就解決不了。

▼從技術需求上看,未來五年到十年,車輛本體技術要完善,包括轉向、制動、動力等系統。車輛的智慧化技術推進,重點是基於車路協同的智慧化安全。道路交通運輸新型模式對車型結構提出匹配要求。

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是安全、高效、節能、減排問題,目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人和貨物的轉移。現在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解決碰撞問題,因為碰撞問題占到所有事故的68%,解決了碰撞問題,我們68%的事故就解決了,我們的生產安全、交通安全就會大幅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