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後臺產品經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發佈於1小時前閱讀982評論0喜歡0

閱讀982

第一部分:

如何順利轉型成為一名後臺產品經理

大學畢業之後在上海混跡近四年,沒什麼成就,之後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網上投簡歷,

找工作,鑒於之前工作經驗,多多少少有個大概方向,就是互聯網相關的工作,網上投遞的公司大大小小也有100多家吧,陸續接到的面試有將近20家,大公司去過京東、搜狐、三星,小公司亂七八糟一大堆。

直到在面試過程中慢慢發現一個職業更適合我,那就是產品經理;對於產品經理我並不陌生,之前在遊戲公司工作時,公司就有產品經理,但那個產品經理其實是遊戲專案運營經理,

主要負責一款遊戲的運營,和現在我從事的互聯網產品經理還是有本質差別的。

當我發現這個產品經理具體工作內容時,頓時很感興趣,之前在富士康工作時也具體做過這些執行的工作,主要就是用axure畫一些線框圖,當時公司的職位是產品策劃,並沒有專業的產品經理。總之,找到這個方向之後,心中頓時明白了很多,也有明確的方向,最後通過網上搜集資料,更加詳細的瞭解產品經理的具體工作和職責。

一次機緣巧合接到當當的面試通知,心中小激動又擔心自己無法通過,懷著忐忑的心還是去面試了。和hr聊天還是比較輕鬆的,也許是這些打動了這位元高級產品經理,也最終錄用了我。因為最近也在面試招人,分享下自己當時能順利入職的心得吧。

1、極度的渴望心理

當你極度渴望成為一件事情時,你就會調動自己全身的能量去朝這個方向努力。如果這個人對這份工作無所謂,只是當作一個工作而已,那對不起,你沒有熱氣和激情,你很難能發揮的更好。

2、盡自己所能,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我明確產品經理的方向後,我不在面試採購、銷售、運營的崗位,而是全心投入產品經理的面試準備中,

最開始一次面試,我連prd都不知道具體英文代表什麼,非常慚愧,知道自己準備的還不夠,還不夠。

3、表現出你的熱情

和第一條有點類似,極度渴望的心裡會讓你積極努力,而你外在表現出的熱情就來源這種內心的渴望,面試你的人會感受到這種熱情,這種態度

4、溝通表達要合理

(自己當時不是職場新手,所以溝通表達能力沒多大問題,說話方式和語調都要表現的職業化一點)

最後,雖讓我離開當當了,雖然很多人抱怨當當,雖然很多外界對當當質疑,但我只想說感恩,真的是感恩。

第二部分:

我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如何開展工作的

當正式入職當當之後,才發現產品經理的工作比想像的要複雜要難的多。

入職前兩個月,沒有專門帶過大項目,連中等的項目都沒有負責過,只是參與,為什麼呢?

1、整個業務流程很複雜。

我在沒有對整個業務流程熟悉的情況下,自己負責獨立的專案會出問題,領導也不放心。我簡單說下為什麼複雜,先從人事上說起,當當有60多個產品經理,200多個研發,70多個測試,60多個運維,10多個ued成員。光研發就大大小小的組分了十幾個,你要熟悉這些研發組的人員,他們具體負責的事情,要能找到相應的人,這需要時間同時也需要技巧。

2、對整個專案流程不熟悉。

不清楚需求如何建立,如何分析,如何內部評審,如何外部評審,prd要寫到什麼樣的程度...等等。

總之,因為當當的管理還是比較規範的,所以才需要瞭解那麼多的流程規範,也就是說不能在短期內完全負責一個項目。

重點來了

如何獨立負責自己的第一個專案呢?

(1)知道對應的開發和對應的測試是誰。

(2)寫出符合領導要求的產品方案還是比較難的,就去模仿,去學習,找領導諮詢,最後也能搞定。

(3)在研發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溝通的問題,那就多跑跑腿,電話溝通麻煩。

(4)產品要上線驗收,不知道如何驗收,就厚著臉皮問測試姑娘,配置host,資料庫,建立測試帳號。

(5)自己看測試用例,自己寫測試用例,讓測試同事幫忙造資料,自己去體驗使用者流程,涉及到一些技術邏輯,自己去查找資料庫,修改資料,學習簡單的sql語言。

就這樣,在一個個小的項目中去學會如何溝通,知道對應的上下游流程在哪裡,對應的人在哪裡,對應的系統架構在哪裡。

這些開始的經歷,還不足以讓我勝任一個合格的後臺產品經理。

總結

一個新人該如何快速適應大公司的流程裡

如何快速上手產品經理崗位

1、快速掌握自己負責的產品線所有的業務知識和流程。知道目標使用者是誰吧,知道如何操作吧,知道上一步在哪裡,下一步又到哪裡吧。

2、瞭解和你相關的產品業務線、對應的產品經理、對應的開發組、測試組。

3、快速掌握整個產品工作流程。每一步要輸出什麼文檔?顆粒度要精細到什麼程度?如何發起會議?寫會議紀要?召開會議?

升級版:當以現在角度去看待這段成長過程中,覺得自己成長的還是太慢了,太低效了,如何更短時間掌握這些東西,又不會出錯。

1、用表格把公司的組織架構梳理出來。

公司各個部門組織什麼,對應的leader是誰。

產品研發部門各個部門成員和leader,以及他們對應的工作內容和所負責的事務。

記錄他們的聯繫方式:qq、姓名、職位、郵箱、手機。(相信我,越詳細越好,對你以後的工作開展會大大提高效率)

2、用筆記記錄下來整個公司的工作流程、產品研發流程、甚至一些小的管理規範。

產品工作流程怎樣的,具體各個節點該做什麼,和別的公司有無差別。

ps: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產品評審、立項、排期、研發評審、研發階段、用例評審、測試階段、准生產環境、產品驗收、線上環境。

固定會議時間,每週周會、部門例會、小組會議、業務會議等等。

如何組織會議、邀請成員、使用wiki、一些工作流程的東西。

3、熟悉掌握你所負責或參與的產品線。

業務流程要自己多試試幾遍,然後畫出流程圖,或者收集相關的資料備份下來。

要整理一張資料表結構,知道一些關鍵資料的狀態和標示,比如:訂單狀態有多少種,分別有哪些前置和後置條件。

其他類似產品架構圖、資料狀態圖、過往的專案資料、研發資料等等。

第三部分:

如何才能勝任後臺產品經理?

在當當第一年的時間並沒有完全能勝任一些大項目,這主要還是自己能力不夠,一些細節邏輯把握不深。那先說結論吧,如何才能勝任一名後臺產品經理呢?

1、瞭解自己:非常熟悉自己負責的產品線,所有的業務流程、業務邏輯都要知道。別人問到,你要隨時能答道,而不是回去問開發或者自己的筆記。如果想更高級別,那最好連所有邏輯的資料結構和欄位都知道,開發也忽悠不了你。

2、瞭解別人:後臺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把控往往來源公司內部,要切深去瞭解目標客戶部門的業務流程,才能發現其中的痛點,而不是盲目的自己去想產品方案。在強調一次,一定要親自體驗業務部門流程,針對他們提出的需求進行分析,找到需求背後的本質需求。

3、深挖方案:產品方案設計,第一步肯定是自己負責產品內部的方案設計,如何運行,如何運轉。

4、影響邊界: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析出所有可能影響到的產品線,哪怕一個細小的功能,都要進行這樣的分析,動一發而牽全身,在電商行業公司是經常有的。

5、項目管控:一個大型的專案涉及到的里程碑太多,任何一個環節溝通不到位,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專案delay。

6、提前通知:這個最容易留坑,很多人修改了需求,邏輯活著某個資料節點,沒有及時通知其他人,這就導致最後上線出現bug,也會造成責任的推諉

7、反復驗證:專案上線了可不是萬事大吉,往往很多產品經理淪落為功能產品就是因為做完就撒手不管了,認為自己完成了。而其實呢,你做的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了嗎,還有需要改進的嗎,這些如果不仔細驗證,很容易陷入一種做的很多,對的很少。

8、及時總結:和第七條差不多,總結包含專案總結,資料總結,功能驗證等等,哪怕其中一個小錯誤也要及時總結,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在進入下個項目時就能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這是自我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多總結。

自己負責獨立的專案會出問題,領導也不放心。我簡單說下為什麼複雜,先從人事上說起,當當有60多個產品經理,200多個研發,70多個測試,60多個運維,10多個ued成員。光研發就大大小小的組分了十幾個,你要熟悉這些研發組的人員,他們具體負責的事情,要能找到相應的人,這需要時間同時也需要技巧。

2、對整個專案流程不熟悉。

不清楚需求如何建立,如何分析,如何內部評審,如何外部評審,prd要寫到什麼樣的程度...等等。

總之,因為當當的管理還是比較規範的,所以才需要瞭解那麼多的流程規範,也就是說不能在短期內完全負責一個項目。

重點來了

如何獨立負責自己的第一個專案呢?

(1)知道對應的開發和對應的測試是誰。

(2)寫出符合領導要求的產品方案還是比較難的,就去模仿,去學習,找領導諮詢,最後也能搞定。

(3)在研發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溝通的問題,那就多跑跑腿,電話溝通麻煩。

(4)產品要上線驗收,不知道如何驗收,就厚著臉皮問測試姑娘,配置host,資料庫,建立測試帳號。

(5)自己看測試用例,自己寫測試用例,讓測試同事幫忙造資料,自己去體驗使用者流程,涉及到一些技術邏輯,自己去查找資料庫,修改資料,學習簡單的sql語言。

就這樣,在一個個小的項目中去學會如何溝通,知道對應的上下游流程在哪裡,對應的人在哪裡,對應的系統架構在哪裡。

這些開始的經歷,還不足以讓我勝任一個合格的後臺產品經理。

總結

一個新人該如何快速適應大公司的流程裡

如何快速上手產品經理崗位

1、快速掌握自己負責的產品線所有的業務知識和流程。知道目標使用者是誰吧,知道如何操作吧,知道上一步在哪裡,下一步又到哪裡吧。

2、瞭解和你相關的產品業務線、對應的產品經理、對應的開發組、測試組。

3、快速掌握整個產品工作流程。每一步要輸出什麼文檔?顆粒度要精細到什麼程度?如何發起會議?寫會議紀要?召開會議?

升級版:當以現在角度去看待這段成長過程中,覺得自己成長的還是太慢了,太低效了,如何更短時間掌握這些東西,又不會出錯。

1、用表格把公司的組織架構梳理出來。

公司各個部門組織什麼,對應的leader是誰。

產品研發部門各個部門成員和leader,以及他們對應的工作內容和所負責的事務。

記錄他們的聯繫方式:qq、姓名、職位、郵箱、手機。(相信我,越詳細越好,對你以後的工作開展會大大提高效率)

2、用筆記記錄下來整個公司的工作流程、產品研發流程、甚至一些小的管理規範。

產品工作流程怎樣的,具體各個節點該做什麼,和別的公司有無差別。

ps: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產品評審、立項、排期、研發評審、研發階段、用例評審、測試階段、准生產環境、產品驗收、線上環境。

固定會議時間,每週周會、部門例會、小組會議、業務會議等等。

如何組織會議、邀請成員、使用wiki、一些工作流程的東西。

3、熟悉掌握你所負責或參與的產品線。

業務流程要自己多試試幾遍,然後畫出流程圖,或者收集相關的資料備份下來。

要整理一張資料表結構,知道一些關鍵資料的狀態和標示,比如:訂單狀態有多少種,分別有哪些前置和後置條件。

其他類似產品架構圖、資料狀態圖、過往的專案資料、研發資料等等。

第三部分:

如何才能勝任後臺產品經理?

在當當第一年的時間並沒有完全能勝任一些大項目,這主要還是自己能力不夠,一些細節邏輯把握不深。那先說結論吧,如何才能勝任一名後臺產品經理呢?

1、瞭解自己:非常熟悉自己負責的產品線,所有的業務流程、業務邏輯都要知道。別人問到,你要隨時能答道,而不是回去問開發或者自己的筆記。如果想更高級別,那最好連所有邏輯的資料結構和欄位都知道,開發也忽悠不了你。

2、瞭解別人:後臺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把控往往來源公司內部,要切深去瞭解目標客戶部門的業務流程,才能發現其中的痛點,而不是盲目的自己去想產品方案。在強調一次,一定要親自體驗業務部門流程,針對他們提出的需求進行分析,找到需求背後的本質需求。

3、深挖方案:產品方案設計,第一步肯定是自己負責產品內部的方案設計,如何運行,如何運轉。

4、影響邊界: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析出所有可能影響到的產品線,哪怕一個細小的功能,都要進行這樣的分析,動一發而牽全身,在電商行業公司是經常有的。

5、項目管控:一個大型的專案涉及到的里程碑太多,任何一個環節溝通不到位,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專案delay。

6、提前通知:這個最容易留坑,很多人修改了需求,邏輯活著某個資料節點,沒有及時通知其他人,這就導致最後上線出現bug,也會造成責任的推諉

7、反復驗證:專案上線了可不是萬事大吉,往往很多產品經理淪落為功能產品就是因為做完就撒手不管了,認為自己完成了。而其實呢,你做的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了嗎,還有需要改進的嗎,這些如果不仔細驗證,很容易陷入一種做的很多,對的很少。

8、及時總結:和第七條差不多,總結包含專案總結,資料總結,功能驗證等等,哪怕其中一個小錯誤也要及時總結,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在進入下個項目時就能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這是自我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