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總結|2017年中國市場APP排行榜

發佈於1天前閱讀4995評論1喜歡1

閱讀4995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飛快的過完了兩周。2017年度app排行榜是產品人關注的一個焦點,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第一,我的這篇文章只選擇了五個2017年的熱門行業的app榜單。

第二,無論是什麼排行榜,資料來源不同,排名就會有差異。個人認為,其實沒必要太過糾結排名本身。

第三,app背後的行業不同,雖然同為產品人,但在跨行業,且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點評某個具體產品恐怕只能是代表個人意見而已。我認為,從app背後所代表的的行業角度來思考,才能讓這個榜單對產品人更有價值。

第四,這篇分享的資料來源是獵豹大資料,

市面上類似的資料來源有很多,選擇獵豹大資料不是廣告,完全是我的個人習慣。

第五,開始之前,我先對資料做幾點注明:

app排名的依據是:周活躍滲透率 周活躍滲透率=app的周活躍用戶數/中國市場總周活躍用戶數。 周人均打開次數:用戶平均每週打開app的次數。 共用單車行業

2017年,互聯網界的流量明星非共用單車莫屬。目前的共用單車行業市場格局已從群雄爭霸變成了雙雄對決。第一梯隊,只剩摩拜和OFO兩家。

從業務範圍來看,頭部企業的配置是: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共用汽車。

共用單車是傳統業務,也是當下各家競爭的核心戰場。 共用電單車目前遇到的政策監管阻力是比較大的,大家都在佈局的原因其實是在賭政策未來的走向,
一旦政策沒有障礙,誰都不願失去先機。 共用汽車,屬於戰略新業務,未來幾年,當共用汽車市場的成熟度足夠的時候,這會是一個賺錢的大蛋糕。

揭開表像看本質,那就得看看共用單車行業背後的資本運作。第一梯隊的摩拜和OFO這兩家公司都是2015年拿到了第一筆風投,兩家公司融資速度,融資輪數,融資金額也大致相當。迄今為止,除未披露的融資外:

OFO融資規模大約88億人民幣,背後的資本主力:滴滴出行,騰訊,經緯中國,DST,中信產業基金,小米科技,阿裡巴巴等。 摩拜融資規模大約64億人民幣,背後的資本主力:騰訊,紅杉資本,高瓴資本,淡馬錫,富士康,創新工廠,華平投資等。

資本的世界是複雜的,這裡既有VC,PE的投資和投機,也有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的控股權爭奪,雖然很精彩,但不是產品經理的關注重點。產品經理可以關注的點是觀察站在摩拜和OFO背後的騰訊資本,

阿裡資本,它們在共用單車領域注入大筆資金,經常扮演領投者的角色,目的何在?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共用單車是兩家公司在一個新支付場景的博弈,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爭奪的依舊是移動支付市場的支付場景佔有率和支付資料累積。

資本真的只能在二選一了嗎?當然不是,不久前,哈羅單車剛剛披露螞蟻金服領投的3.5億美金的D輪融資。而最近,市場上的傳言是滴滴要接盤小藍車。

資本的動作揭示了共用單車行業的戰鬥是非常激烈的,到底誰能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但不管誰贏,讓我最開心的是,互聯網+共用單車的模式走向了海外市場,我們終於不再是誰誰誰的中文版了,這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值得自豪。

遊戲行業

最近總聽到大國崛起這個概念,別的領域不敢說,2017年度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2000多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問鼎全球。誰說中國用戶不習慣付費了?來看看遊戲行業吧!

這麼大的行業蛋糕,玩家雖多,但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騰訊和網易兩家就占了67%的份額,而其中,騰訊占49%,網易占18%,也就是說,中國遊戲產業收入的一半被騰訊拿走了。

做為騰訊公司遊戲的代表,王者榮耀是一個奇跡,註冊玩家超兩億,平均每7個中國人就有一個在玩王者榮耀,再考慮到目前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在年輕人群體中,我大膽估計,平均每3個人裡就有一個是王者榮耀的玩家。

這麼多的玩家,給騰訊貢獻了多少真金白銀呢?根據財報,王者榮耀2017年一季度營收高達60億!如果你對60億沒有概念,讓我來換個說法:在A股市場的3268家上市公司中,有3079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營收低於6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在全體A股上市公司中,94%的公司一季度營收不及王者榮耀這款遊戲。騰訊做為全球第五大市值的公司,超過5000億的市值,王者榮耀對其營收的貢獻達到25%。

王者榮耀這款強社交遊戲,讓我這個沒玩的人,感受到了社交的壓力,因為我聽不懂AP,AD,AOE。有時候我也想要不試試吧,但一想到自己變成倔強青銅之後收穫的鄙視,還不如根本不玩來的神秘。

這些資料,讓大家樂於相信一個傳聞: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人均140萬人民幣!王者榮耀團隊的朋友們,你能不能來留個言,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好嗎?

2017年的遊戲世界,火到爆的金句是:“今天你吃雞了嗎?”玩家多的不計其數,鹿晗,陳赫,王思聰也加入了吃雞聯盟。而這款國外出品的絕地求生,國內代理權也被騰訊拿走了。雖然騰訊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家遊戲公司,但是遊戲對騰訊業績的貢獻真的是有目共睹。

最後容我吐槽一句:排名前三的遊戲,王者榮耀我懂,鬥地主我也能理解,消消樂這種遊戲的樂趣到底在哪?誰能給我解釋解釋?

電商行業

2017年的電商行業,必須要說的的肯定是淘寶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從2009年開始,光棍節變成了購物節。九年中,淘寶的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增幅神速。2009年第一屆雙11,成交金額只有5200萬,2017年雙11,成交金額高達1682億,是2009年成交金額的2300多倍!

2017年的電商行業,如果說最大的黑馬,當屬拼多多。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它異軍突起的原因,應該說:拼多多是社交電商的引領者。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社交屬性的?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社交這個強大屬性的,它天然具有極高的黏性,而且可以大量的佔據用戶每天有限的可支配時間。任何其它類產品,一旦能夠具備使用者接受度高的社交屬性,都會對產品自身的商業價值打下良好的基礎。

拼多多的社交電商優勢有三點:

淘寶和京東,使用者多數是帶著目的來的,使用者使用過程是,先搜索,再選擇商家,最後付款。而拼多多不一樣,某一個使用者選中一款產品之後,會向他/她身邊的朋友傳遞產品資訊,這些朋友中,很多人會和他需求類似(比如媽媽群),或者品味接近(同學,同行,年齡段一致帶來的產品評判標準相似),面對這樣的熟人推薦,有需求的朋友們接受度相當高,而且很多人覺得這種熟人推薦幫他們節省了研究買哪個產品好的時間。 對於拼多多app自身來說,推廣費用低,速度快。一個新客戶,很容易因為看到朋友發起的拼團而去下載和安裝app。 拼多多的投資方有騰訊,因此,它自然而然的享受了微信的大流量紅利。我怎麼總感覺騰訊和阿裡的戰鬥無處不在。

2017年的電商行業,雖然精品電商沒有一家app上榜,但是絕對不能忽視它的高速發展。精品電商代表企業有: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蜜芽兔頭媽媽甄選。

這幾家用的商業模式並不完全相同。網易和蜜芽是ODM(原始設計製造商,直接委託優質工廠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對於電商來說有兩大優點:

電商從管道平臺,升級為一個管道+產品品質把控者,進一步提升了電商的管道話語權和議價權。 對於電商自營產品,有機會獲得原來只有品牌商才能拿到的品牌利潤。

對於消費者來說,ODM模式對於理性,對品質有要求,不完全沉迷於低價的消費者來說,它能説明消費者篩選產品,減少消費者的挑選商品的成本。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這個模式的。

網路視頻行業

2017年,對網路視頻行業來說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視頻行業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視頻節目做為一種廣泛被接受的娛樂方式,行業的特點是高流量,高使用時長,因此,這個行業巨頭雲集。

排名前三的是騰訊,愛奇藝,優酷。其中,騰訊和愛奇藝不分伯仲,優酷緊隨其後。再之後的企業市場份額佔有率就相對小的多。

視頻行業做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商業模式也非常清晰。

第一個收費模式就是最傳統的廣告收入。 第二個收費模式,得益於國家這些年對版權的保護。視頻app通過VIP會員的方式收費,使用者繳費後,可以比免費使用者看到更多內容,或者看到內容的時間更早。

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版權保護的,有了版權保護,視頻內容製作行業才能有人,有資金,有發展。視頻內容品質提升之後,使用者才更愛看,才更願意付費買會員。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消費者,這都是個良性迴圈。

今年網路視頻行業自製劇品質提升非常明顯。2017年優酷推出的白夜追凶,愛奇藝推出的無證之罪,都是現象級的優質國產劇。優質內容和平臺的結合,構建了和諧的產業鏈條。前不久,Netflix,就是那個拍了紙牌屋的公司,首次買了內地網劇的版權,白夜追凶將會通過Netflix輸出到海外市場。

真心盼望網路視頻行業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拍出火線,西部世界,權利的遊戲這種水準的劇,不光能讓大家看的過癮,而且電視劇能夠承載中國的文化,優質電視劇進入海外市場,是文化輸出的一種形式,早晚有一天,歐美人也會看到中國的武俠劇,宮鬥劇,婆婆媳婦小三劇。

知識付費行業

2016年開始的知識付費風口的開端,2017年,知識付費行業大風依舊。

知識付費的興起,得益於有三個基礎條件的滿足:

第一,面對互聯網海量資訊,使用者對經過協力廠商加工的優質資訊有需求。 第二,越來越多的用戶也接受為高品質,優質服務的知識提供者付費。 第三,從技術上來說,移動支付已經非常便利,用戶可以很方便的支付,打賞。

知識付費行業的主要玩家有:喜馬拉雅,得到,分答,知乎,在行等。

知識付費的模式有下面幾種:

自帶流量的大IP模式(羅胖,馬東,高曉松,吳曉波):用戶對IP本人非常認可,願意為其付費,也算粉絲經濟的一種吧。 諮詢,問答模式:使用者提出具體的問題,願意通過諮詢的方式向大師請教,得到1對1,或1對多的服務。 分答模式:使用者提出具體的問題,通過懸賞的方式吸引眾人回答,然後選出自己最佳答案,然後支付賞金。

知識付費的用戶有什麼特點:

需要個性化知識服務 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嚴重焦慮感 希望碎片時間得到高效利用

有一點我覺得很難界定,到底是作者的問題還是用戶的問題呢?舉個例子,不少知識付費的內容使用類似這樣的標題:

如何才能不迷茫? 怎麼才能更優秀? 三招教會你高效管理時間? 快速建立優質人際圈的五個辦法? 成功人士的八種特質? 十天教會你如何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

上面這種標題,如果僅僅是吸引眼球也就罷了,一旦內容也是如此,那麼它面對的就是有點急功近利的用戶。如果你說這些內容的作者有問題,但好像他們只是迎合某類用戶的需求罷了。對此,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普通人唯一的捷徑就是勤奮。舉個我朋友的例子吧,人家每天早餐起床後到上班前的這段時間,在洗臉,刷牙,吃早餐的同時,會收聽一個英語教學音訊節目。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一句話總結

2017年app榜單也算是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年的總結。雖然這是集體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產品經理身為產品的爸爸媽媽,理應感到自豪和驕傲。讓我們共同為這些產品背後的產品經理們打call。

而最近,市場上的傳言是滴滴要接盤小藍車。

資本的動作揭示了共用單車行業的戰鬥是非常激烈的,到底誰能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但不管誰贏,讓我最開心的是,互聯網+共用單車的模式走向了海外市場,我們終於不再是誰誰誰的中文版了,這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值得自豪。

遊戲行業

最近總聽到大國崛起這個概念,別的領域不敢說,2017年度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2000多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問鼎全球。誰說中國用戶不習慣付費了?來看看遊戲行業吧!

這麼大的行業蛋糕,玩家雖多,但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騰訊和網易兩家就占了67%的份額,而其中,騰訊占49%,網易占18%,也就是說,中國遊戲產業收入的一半被騰訊拿走了。

做為騰訊公司遊戲的代表,王者榮耀是一個奇跡,註冊玩家超兩億,平均每7個中國人就有一個在玩王者榮耀,再考慮到目前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在年輕人群體中,我大膽估計,平均每3個人裡就有一個是王者榮耀的玩家。

這麼多的玩家,給騰訊貢獻了多少真金白銀呢?根據財報,王者榮耀2017年一季度營收高達60億!如果你對60億沒有概念,讓我來換個說法:在A股市場的3268家上市公司中,有3079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營收低於6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在全體A股上市公司中,94%的公司一季度營收不及王者榮耀這款遊戲。騰訊做為全球第五大市值的公司,超過5000億的市值,王者榮耀對其營收的貢獻達到25%。

王者榮耀這款強社交遊戲,讓我這個沒玩的人,感受到了社交的壓力,因為我聽不懂AP,AD,AOE。有時候我也想要不試試吧,但一想到自己變成倔強青銅之後收穫的鄙視,還不如根本不玩來的神秘。

這些資料,讓大家樂於相信一個傳聞: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人均140萬人民幣!王者榮耀團隊的朋友們,你能不能來留個言,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好嗎?

2017年的遊戲世界,火到爆的金句是:“今天你吃雞了嗎?”玩家多的不計其數,鹿晗,陳赫,王思聰也加入了吃雞聯盟。而這款國外出品的絕地求生,國內代理權也被騰訊拿走了。雖然騰訊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家遊戲公司,但是遊戲對騰訊業績的貢獻真的是有目共睹。

最後容我吐槽一句:排名前三的遊戲,王者榮耀我懂,鬥地主我也能理解,消消樂這種遊戲的樂趣到底在哪?誰能給我解釋解釋?

電商行業

2017年的電商行業,必須要說的的肯定是淘寶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從2009年開始,光棍節變成了購物節。九年中,淘寶的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增幅神速。2009年第一屆雙11,成交金額只有5200萬,2017年雙11,成交金額高達1682億,是2009年成交金額的2300多倍!

2017年的電商行業,如果說最大的黑馬,當屬拼多多。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它異軍突起的原因,應該說:拼多多是社交電商的引領者。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社交屬性的?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社交這個強大屬性的,它天然具有極高的黏性,而且可以大量的佔據用戶每天有限的可支配時間。任何其它類產品,一旦能夠具備使用者接受度高的社交屬性,都會對產品自身的商業價值打下良好的基礎。

拼多多的社交電商優勢有三點:

淘寶和京東,使用者多數是帶著目的來的,使用者使用過程是,先搜索,再選擇商家,最後付款。而拼多多不一樣,某一個使用者選中一款產品之後,會向他/她身邊的朋友傳遞產品資訊,這些朋友中,很多人會和他需求類似(比如媽媽群),或者品味接近(同學,同行,年齡段一致帶來的產品評判標準相似),面對這樣的熟人推薦,有需求的朋友們接受度相當高,而且很多人覺得這種熟人推薦幫他們節省了研究買哪個產品好的時間。 對於拼多多app自身來說,推廣費用低,速度快。一個新客戶,很容易因為看到朋友發起的拼團而去下載和安裝app。 拼多多的投資方有騰訊,因此,它自然而然的享受了微信的大流量紅利。我怎麼總感覺騰訊和阿裡的戰鬥無處不在。

2017年的電商行業,雖然精品電商沒有一家app上榜,但是絕對不能忽視它的高速發展。精品電商代表企業有: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蜜芽兔頭媽媽甄選。

這幾家用的商業模式並不完全相同。網易和蜜芽是ODM(原始設計製造商,直接委託優質工廠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對於電商來說有兩大優點:

電商從管道平臺,升級為一個管道+產品品質把控者,進一步提升了電商的管道話語權和議價權。 對於電商自營產品,有機會獲得原來只有品牌商才能拿到的品牌利潤。

對於消費者來說,ODM模式對於理性,對品質有要求,不完全沉迷於低價的消費者來說,它能説明消費者篩選產品,減少消費者的挑選商品的成本。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這個模式的。

網路視頻行業

2017年,對網路視頻行業來說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視頻行業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視頻節目做為一種廣泛被接受的娛樂方式,行業的特點是高流量,高使用時長,因此,這個行業巨頭雲集。

排名前三的是騰訊,愛奇藝,優酷。其中,騰訊和愛奇藝不分伯仲,優酷緊隨其後。再之後的企業市場份額佔有率就相對小的多。

視頻行業做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商業模式也非常清晰。

第一個收費模式就是最傳統的廣告收入。 第二個收費模式,得益於國家這些年對版權的保護。視頻app通過VIP會員的方式收費,使用者繳費後,可以比免費使用者看到更多內容,或者看到內容的時間更早。

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版權保護的,有了版權保護,視頻內容製作行業才能有人,有資金,有發展。視頻內容品質提升之後,使用者才更愛看,才更願意付費買會員。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消費者,這都是個良性迴圈。

今年網路視頻行業自製劇品質提升非常明顯。2017年優酷推出的白夜追凶,愛奇藝推出的無證之罪,都是現象級的優質國產劇。優質內容和平臺的結合,構建了和諧的產業鏈條。前不久,Netflix,就是那個拍了紙牌屋的公司,首次買了內地網劇的版權,白夜追凶將會通過Netflix輸出到海外市場。

真心盼望網路視頻行業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拍出火線,西部世界,權利的遊戲這種水準的劇,不光能讓大家看的過癮,而且電視劇能夠承載中國的文化,優質電視劇進入海外市場,是文化輸出的一種形式,早晚有一天,歐美人也會看到中國的武俠劇,宮鬥劇,婆婆媳婦小三劇。

知識付費行業

2016年開始的知識付費風口的開端,2017年,知識付費行業大風依舊。

知識付費的興起,得益於有三個基礎條件的滿足:

第一,面對互聯網海量資訊,使用者對經過協力廠商加工的優質資訊有需求。 第二,越來越多的用戶也接受為高品質,優質服務的知識提供者付費。 第三,從技術上來說,移動支付已經非常便利,用戶可以很方便的支付,打賞。

知識付費行業的主要玩家有:喜馬拉雅,得到,分答,知乎,在行等。

知識付費的模式有下面幾種:

自帶流量的大IP模式(羅胖,馬東,高曉松,吳曉波):用戶對IP本人非常認可,願意為其付費,也算粉絲經濟的一種吧。 諮詢,問答模式:使用者提出具體的問題,願意通過諮詢的方式向大師請教,得到1對1,或1對多的服務。 分答模式:使用者提出具體的問題,通過懸賞的方式吸引眾人回答,然後選出自己最佳答案,然後支付賞金。

知識付費的用戶有什麼特點:

需要個性化知識服務 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嚴重焦慮感 希望碎片時間得到高效利用

有一點我覺得很難界定,到底是作者的問題還是用戶的問題呢?舉個例子,不少知識付費的內容使用類似這樣的標題:

如何才能不迷茫? 怎麼才能更優秀? 三招教會你高效管理時間? 快速建立優質人際圈的五個辦法? 成功人士的八種特質? 十天教會你如何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

上面這種標題,如果僅僅是吸引眼球也就罷了,一旦內容也是如此,那麼它面對的就是有點急功近利的用戶。如果你說這些內容的作者有問題,但好像他們只是迎合某類用戶的需求罷了。對此,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普通人唯一的捷徑就是勤奮。舉個我朋友的例子吧,人家每天早餐起床後到上班前的這段時間,在洗臉,刷牙,吃早餐的同時,會收聽一個英語教學音訊節目。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一句話總結

2017年app榜單也算是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年的總結。雖然這是集體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產品經理身為產品的爸爸媽媽,理應感到自豪和驕傲。讓我們共同為這些產品背後的產品經理們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