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海關上《國家寶藏》,猜猜哪些會火?

大家好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

我們有多年輕呢

上下五千年

下面有請今天的國寶守護者——海關12360熱線話務員蘿蔔特,請他來為大家介紹今天的國寶。

大家好,首先給大家拜個早年。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國寶叫鄂君啟節。

鄂君啟銅節,戰國時期青銅器物,1957年安徽省壽縣城東丘家花園出土。銅節分舟節和車節兩種,用時雙方各持一半,合節驗證無訛才發生效力,舟節長30.9釐米,寬7.1釐米,厚0.6釐米,有錯金銘文9行165字;車節長99.6釐米,寬7.3釐米,厚0.7釐米,有錯金銘文150字。

那麼,鄂君啟節又承載著怎樣的中國記憶呢?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它的前世故事。

Part

1

古代一座關卡前,一位長官帶著幾個手下正在把手關卡,

驗放往來人員。

“關人*,你看啥呢?也不休息一下。”一個胥吏湊到長官面前遞上水,打個溜須。

“望氣。”長官正色道。

*周代在“地官”(戶部)下設“司關”,每關設“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二人,徒四人”,其中士為關員,下士又被稱為關人、關尹、關令。

海關博物館藏

“氣,氣有什麼好看的?對了,氣是什麼?”小吏不明就裡。

“哎,你不知道以前有個函谷關的關令,就是望到一團紫氣而得高人相助。”

《史記·老子列傳》:“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哦,那關人,你今天看到了什麼?”

“紫氣沒看到,不過看到了一個好長的車隊,

弟兄們,打起精神來。我們要幹活了。”

“敢問閣下打哪來,又往哪去?可有符節。”關人拱了拱手,問道。

“有有有,請關人查閱。”帶隊的門客連忙將鄂君啟的符節拿出遞給關令,解釋道,“我是鄂君啟的門客,陸路車節上寫的很清楚,允許我家主人通行于兩湖一帶,每次發運車隊限50輛,請關人派人稽核。”

這時,一旁的胥吏已經查點完畢:“車隊無武器,無軍用物資,車隊40輛車。”

聽完報告,

關令隨即把手一揚,關口的大門也慢慢打開,“閣下可離去了。恕某公務在身不送了,有關情況我也將上報大府(楚國的中央政府)。”

隨著車隊的離去,太陽西下,關令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了,而他也沒有等來所謂的紫氣。

Part

2

“蘿蔔特呀,這個前世故事我算看明白了。這個鄂君啟節有點像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虎符,是一種信物。不過,這和海關又有什麼聯繫呢?”

“那我們就有請幾位海關關員,讓他們說說今生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名海關旅檢現場的關員。

《周禮》中《司門》記載,“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並對“出入不物者,正其貨賄”。這裡的“不物”是指“衣服視占不與眾同”者,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外國人,正其貨賄就是指對其出入關門貨物檢查徵稅。

根據海關法等有關規定,中國旅客進境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將予以免稅放行。超出部分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

大家好,我是一名海關緝私員警。

《周禮》中《司門》記載,“自外入者征于關”“自內出者征於市”,“凡貨不處於關者,舉其貨,罰其人”。海關法規定,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必須通過設立海關的地點進境或者出境。一旦繞關走私,我們必將重拳出擊,嚴厲打擊。

大家好,我是一名現場接單審核關員。

剛才他們兩位說的主要是周代海關的職責在現代海關的延續,那麼,我的工作則直接與“鄂君啟節”有關。

剛才說到鄂君啟節和虎符一樣,都是一種信物。《周禮》也有相關記載,“貨賄用璽節”,也就是前世故事裡說的,凡貨物出入關卡,都必須得有憑證,證明貨物的名稱和數量,關卡按此徵收關稅。

那麼,在當今的國際貿易中,既有對原產地的管理,比如你是從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給我們提供了相關的證明,那麼我們就會給你相關的協定稅率優惠,也有其他部門要求的監管證件,比如通關單來證明你這是符合我國商檢標準的,等等,只有拿到了相關憑證,我們才能對一些特別的貨物進行放行。

好了,我明白了:這鄂君啟節是《周禮》關於海關徵稅、查驗、緝私職能記載的活化石。從近代海關到唐宋市舶司再到周朝關令,可以說,海關的歷史綿延悠久,我們也期待著中國海關在未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成績。

傳承中華文化

延續文明歷史

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的《國家寶藏》

文:汪碩

編輯、發佈:代俊

“那我們就有請幾位海關關員,讓他們說說今生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名海關旅檢現場的關員。

《周禮》中《司門》記載,“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並對“出入不物者,正其貨賄”。這裡的“不物”是指“衣服視占不與眾同”者,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外國人,正其貨賄就是指對其出入關門貨物檢查徵稅。

根據海關法等有關規定,中國旅客進境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將予以免稅放行。超出部分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

大家好,我是一名海關緝私員警。

《周禮》中《司門》記載,“自外入者征于關”“自內出者征於市”,“凡貨不處於關者,舉其貨,罰其人”。海關法規定,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必須通過設立海關的地點進境或者出境。一旦繞關走私,我們必將重拳出擊,嚴厲打擊。

大家好,我是一名現場接單審核關員。

剛才他們兩位說的主要是周代海關的職責在現代海關的延續,那麼,我的工作則直接與“鄂君啟節”有關。

剛才說到鄂君啟節和虎符一樣,都是一種信物。《周禮》也有相關記載,“貨賄用璽節”,也就是前世故事裡說的,凡貨物出入關卡,都必須得有憑證,證明貨物的名稱和數量,關卡按此徵收關稅。

那麼,在當今的國際貿易中,既有對原產地的管理,比如你是從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給我們提供了相關的證明,那麼我們就會給你相關的協定稅率優惠,也有其他部門要求的監管證件,比如通關單來證明你這是符合我國商檢標準的,等等,只有拿到了相關憑證,我們才能對一些特別的貨物進行放行。

好了,我明白了:這鄂君啟節是《周禮》關於海關徵稅、查驗、緝私職能記載的活化石。從近代海關到唐宋市舶司再到周朝關令,可以說,海關的歷史綿延悠久,我們也期待著中國海關在未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成績。

傳承中華文化

延續文明歷史

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的《國家寶藏》

文:汪碩

編輯、發佈: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