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末期,美國對日本的“饑餓戰”

1944年,盟軍佔領大部分太平洋島嶼和菲律賓部分領土後,其反攻戰線就開始自東向西、由南向北直逼日.本本土。但同時盟軍自己也遭受了較大損失。美軍僅在塞班島登陸作戰中就傷亡1.6萬餘人,

而在菲律賓戰役中又傷亡6萬多人。

根據當時的太平洋戰爭進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1947年才能徹底打敗日本,同時還要付出傷亡100萬美軍官兵的代價。如何縮短戰爭進程、減少傷亡呢?經過分析,美軍決定在緊縮對日本包圍圈的同時,對其本土實施封鎖,切斷物資供應,瓦解其經濟基礎,削弱其戰鬥潛力,使其欲戰不能只能投降。於是,便有了二戰中最著名的封鎖戰———“饑餓戰役”。

之所以使用封鎖戰,一是因為日本是島國,本土資源極其有限,大部分資源需通過海運的方式進入日本,其內部運輸也有75%依靠海運。但直到二戰後期,日本也沒有組建像樣的保衛海上運輸線的機構和部署必要的護航兵力。正因如此,

美軍對日本運輸船隊的襲擊屢屢成功。僅在1945年年初的幾個月,美軍就在越南的西貢、中國的香港、高雄等海域擊沉日本船隻48艘,致使日本在美軍對其封鎖前未能補充更多的物資。所以切斷了日本的海運路線,就意味著切斷了日本的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

另外,日軍對使用水雷及水雷封鎖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日本人認為,水雷只是一種防禦性武器,水雷封鎖也不過是炸沉幾艘艦船而已,

因此,十分輕視水雷武器和水雷封鎖。早在1943年3月,美軍轟炸機在緬甸仰光河佈雷時,當地日本駐軍便嘲笑“愚蠢”的美國飛行員沒有炸到任何目標而把亂扔進了河裡。因此,美軍決定採取攻勢佈雷的方式對日.本本島實施封鎖,讓日本人措手不及,從而完成對日本本土的全面封鎖,令日本全國陷入癱瘓,迫其無條件投降。

為了實施“封鎖戰”,1945年3月27日,美國空軍第21聯隊出動151架B-29轟炸機對日.本九州實施轟炸。另外92架轟炸機直接抵達下關海域,將數百枚水雷準確地投入預定海域。與此同時,美軍還加緊對日本本土的水雷封鎖。截止到5月2日,美軍共出動1246架飛機佈雷,在目標區佈設了2030枚各型水雷。在此期間,

日本約有35艘艦船被擊沉和損壞。

進入6月份,美軍的佈雷規模越來越大,不僅天上投雷,海軍也參加了佈雷行動。這個月中,美軍又佈設了3500多枚水雷。7月初,美軍實施全面封鎖。18日,日.本主要工業家警告軍界人士:如果戰爭再繼續下去,700萬日本人將會餓死。在長達4個半月的“饑餓戰役”中,美軍共佈雷12053枚。據日本有關記錄記載,日本有670艘艦船被水雷破壞,日.本本島幾乎變成一座全面癱瘓的“死島”。日本人對這次行動卻無任何反抗的能力。

技術水準的落後使日本無法阻止美軍佈雷。當時日本只能使用普通炸彈對付美軍的水雷,面對美國大規模的空中佈雷束手無策。儘管在遭受嚴重損失後,日本進行了全國動員,組織了包括海軍研究機關、各大學有關教授等進行反水雷研究,但沒能扭轉其失敗的命運。

日本人對這次行動卻無任何反抗的能力。

技術水準的落後使日本無法阻止美軍佈雷。當時日本只能使用普通炸彈對付美軍的水雷,面對美國大規模的空中佈雷束手無策。儘管在遭受嚴重損失後,日本進行了全國動員,組織了包括海軍研究機關、各大學有關教授等進行反水雷研究,但沒能扭轉其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