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兩會」湄潭縣人大代表訪談(一):蘇興勇、陳力、楊繼琴、熊國全

縣人大代表、湄江街道党工委書記蘇興勇

認真履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2017年,湄江街道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主線,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全景域旅遊“三新一全”戰略和建設“實力活力魅力新湄潭”為目標。一是以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廉政建設為總領,全面提供堅強保證。二是以脫貧攻堅為重點,強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房屋改造800餘戶、進寨路(連戶路)硬化22萬餘平方米、“組組通”和通組路建設15公里,

惠及貧困戶478戶、1201人和非貧困戶5000余戶、15000餘人,實現貧困戶350戶、883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15%降至0.86%。三是以“貴州茶一節一會”和全國農村人居現場會為機遇,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四是以專案建設為抓手,有力推動經濟增長,完成了2017年財稅任務7593余萬元。五是以農村綜合改革和新農村建設為亮點,創建完善了金花“七彩部落”、核桃壩“村莊城鎮化”、新街“田園綜合體”、觀音許家坡“示範寨”、東南藍河堰“村民自治”示範點、回龍“民主法制”示範村等一批“百姓富,
生態美”的美麗鄉村。六是統籌搞好社會事業保障,助推社會進步。七是以文明中國茶城創建為載體,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八是以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為常抓,有力促進依法治理。

2018年,湄江街道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將繼續團結一心,真抓實幹,再創佳績。緊緊抓住湄潭“撤縣設區”和城鎮棚戶區改造機遇,

在縣城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建設活力湄江;緊緊抓住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綜合改革機遇,在農村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美麗湄江;緊緊抓住湄潭茶產業和特色小吃等農特產品,在湄江街道的可建設區,加大招商引資和股份合作力度,有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建設實力湄江;緊緊抓住湄潭厚重的歷史、文化、人文、生態資源,在湄江大地全面實施全景域旅遊,
建設魅力湄江。

縣人大代表、興隆鎮黨委書記陳力

推進“五鎮一興”轉型升級 茶旅一體建設富美興隆

縣“兩會”勝利召開,繪製了全縣新一年的發展藍圖,為我們2018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新未來,推進新發展。興隆鎮將會繼續發揚苦幹、實幹的工作作風,

不忘初心、團結一致、砥礪前進。

一是以脫貧攻堅為總攬,聚精會神抓發展。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作,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完善脫貧攻堅工作體制機制,全盤謀劃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深入推進鎮“五鎮一興”戰略轉型升級,確保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新興隆。

二是以深化改革為契機,釋放小城鎮建設活力。以“三變改革”為契機,以“美麗鄉村·茶旅興隆”建設為抓手,圍繞“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的發展定位,結合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和經濟社會特點科學合理編制具有興隆特色的“8+X”規劃。在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精細管理等方面下苦功夫,積極謀劃紅坪工業園區拓展壯大,產城互動,全面釋放興隆特有的小城鎮發展活力。

三是抓好茶旅一體化,助推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依託翠芽27°景區和雲貴山茶旅景區80平方公里的區域,大力挖掘茶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體系,豐富旅遊業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旅遊、養生旅遊,結合景區定位與風格,大力引進成熟旅遊業態,堅持開展景區居民綜合素質培訓,提升居民公共文明素質。創新發展模式,健全管理機制,統籌旅遊資源管理,加快旅遊路線內外連接,加強旅遊品牌打造和宣傳行銷,深入推進“鄉村旅遊品牌鎮”轉型升級。

四是進一步強化產業帶動,確保群眾增收致富。以鵝公壩現代茶業科技示範園、雲貴山高端有機茶示範園、興樂現代煙葉工廠為依託;以大廟場稻蝦共生、坪上稻蟹共生為支撐;以觀光農業為發展方向,提升茶業、鞏固煙業、穩定糧食產業、推廣觀光農業;以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為主題,加大對農特產品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度產業挖掘,高效提升農特產品商品化率和經濟附加值;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廣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切實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實現群眾利益共用,增收致富。

縣人大代表、洗馬鎮黨委書記楊繼琴

為建設“旅遊小鎮·芳菲洗馬”而努力奮鬥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洗馬鎮將乘著“兩會”的東風按照“實施一個戰略,用活兩個政策,抓住三個重點”的思路強力推進“旅遊小鎮·芳菲洗馬”建設,為把湄潭建成“綠色高效園區、生態文明茶城、美麗鄉村典範、休閒養生勝地”的目標貢獻洗馬力量。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全鎮村寨進行重點規劃、環境整治、文化挖掘,產業佈局、民主管理等手段建設好重點村寨,特別是水湄花穀周邊村寨以及石筍溝等傳統村落村寨,真正實現洗馬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不斷提高洗馬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用活特色小城鎮的政策和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政策抓好小城鎮建設。2018年,洗馬鎮被列為市級特色小鎮,我們將按照規劃先行、硬體提升、功能完善、綠化亮化、管理提升、產城互融上下工夫建設好轄區集鎮,實現產業興鎮群眾富,特色靚鎮生態美。

抓好三個重點專案徹底改善洗馬基礎設施條件。強力推進5300畝的“水湄花谷”景區建設,實現春、夏、秋、冬四園齊開,徹底開啟洗馬鎮旅遊產業發展新模式。抓好土地整理專案,提高全鎮土地利用綜合效益。抓好關坎腳水庫25公里團林幹渠和洗馬幹渠工程,徹底解決全鎮18000多畝土地灌溉用水,提高全鎮農業產值。

弘揚優秀文化提升洗馬鎮軟實力。在已經創建成功省級詩詞之鄉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中華詩詞之鄉創建活動,把洗馬鎮創建成為國家級中華詩詞之鄉。繼續開展耆老節等活動,挖掘洗馬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洗馬人民精神力量,豐富洗馬人民精神世界。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洗馬鎮貧困村漂亮出列精彩脫貧。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任務,持續打好“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住房”四場硬仗。進一步強化擔當精神,抓好責任落實,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洗馬鎮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國務院協力廠商評估。

縣人大代表、復興鎮黨委書記熊國全

“六圍繞六抓”譜新篇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非常關鍵的一年。復興鎮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三新一全”發展戰略,結合鎮域實際,著力“六圍繞六抓”,扎實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圍繞脫貧攻堅戰略,抓減貧增收。以“五個一批”“六個精准”為總抓手,進一步扎實推進“大扶貧”行動計畫,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四場硬仗,完善設施打好脫貧基礎,抓實產業拓寬增收管道,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各項惠農利農政策,做到精彩脫貧、漂亮脫貧。

二是圍繞新型城鎮戰略,抓特色小鎮。以全縣整體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型小城鎮發展的難得機遇,用好用足各項政策,進一步完善集鎮建設規劃,完善各項市政設施,在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上下功夫,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上做文章,念好經營城鎮經,抓好管理城鎮本。

三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抓全域旅遊。結合復興自身優勢,深入挖掘八角山百年油茶、兩路口千年陽戲、隨陽山萬畝茶海的地域特色文化和資源,精心編制規劃,依託八角山鄉村旅遊示範點為引領,抓實楊家坪村梅子壩河道治理與土地整治綜合新村建設專案、新金龍村龍塘壩、兩路口村龍浪古村落保護,不斷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

四是圍繞民生民本戰略,抓基本保障。強化脫貧攻堅幹部幫扶和“群眾會+”幹群聯繫機制,讓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好政策和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合理意見和建議能及時相互傳遞,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不折不扣的全面落實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方面面的惠農利農政策;進一步加大民生設施的完善力度,不斷完善民生基本保障。

五是圍繞改革創新戰略,抓基層活力。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兩權”抵押、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等工作,充分利用好我縣農村各項綜合改革的成果,為鎮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助力。

六是圍繞組織建設戰略,抓基層隊伍。採取教育與監督並重的方式,強化幹部職工隊伍的管理。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開展幹部職工專題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的政治素養、履職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時,深入查找和糾正“四風”問題,堅決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建設一支作風優、帶得出、用得上、敢碰硬、業績好的幹部職工隊伍。(外宣中心專題報導組)

釋放小城鎮建設活力。以“三變改革”為契機,以“美麗鄉村·茶旅興隆”建設為抓手,圍繞“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的發展定位,結合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和經濟社會特點科學合理編制具有興隆特色的“8+X”規劃。在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精細管理等方面下苦功夫,積極謀劃紅坪工業園區拓展壯大,產城互動,全面釋放興隆特有的小城鎮發展活力。

三是抓好茶旅一體化,助推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依託翠芽27°景區和雲貴山茶旅景區80平方公里的區域,大力挖掘茶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體系,豐富旅遊業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旅遊、養生旅遊,結合景區定位與風格,大力引進成熟旅遊業態,堅持開展景區居民綜合素質培訓,提升居民公共文明素質。創新發展模式,健全管理機制,統籌旅遊資源管理,加快旅遊路線內外連接,加強旅遊品牌打造和宣傳行銷,深入推進“鄉村旅遊品牌鎮”轉型升級。

四是進一步強化產業帶動,確保群眾增收致富。以鵝公壩現代茶業科技示範園、雲貴山高端有機茶示範園、興樂現代煙葉工廠為依託;以大廟場稻蝦共生、坪上稻蟹共生為支撐;以觀光農業為發展方向,提升茶業、鞏固煙業、穩定糧食產業、推廣觀光農業;以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為主題,加大對農特產品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度產業挖掘,高效提升農特產品商品化率和經濟附加值;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廣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切實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實現群眾利益共用,增收致富。

縣人大代表、洗馬鎮黨委書記楊繼琴

為建設“旅遊小鎮·芳菲洗馬”而努力奮鬥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洗馬鎮將乘著“兩會”的東風按照“實施一個戰略,用活兩個政策,抓住三個重點”的思路強力推進“旅遊小鎮·芳菲洗馬”建設,為把湄潭建成“綠色高效園區、生態文明茶城、美麗鄉村典範、休閒養生勝地”的目標貢獻洗馬力量。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全鎮村寨進行重點規劃、環境整治、文化挖掘,產業佈局、民主管理等手段建設好重點村寨,特別是水湄花穀周邊村寨以及石筍溝等傳統村落村寨,真正實現洗馬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不斷提高洗馬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用活特色小城鎮的政策和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政策抓好小城鎮建設。2018年,洗馬鎮被列為市級特色小鎮,我們將按照規劃先行、硬體提升、功能完善、綠化亮化、管理提升、產城互融上下工夫建設好轄區集鎮,實現產業興鎮群眾富,特色靚鎮生態美。

抓好三個重點專案徹底改善洗馬基礎設施條件。強力推進5300畝的“水湄花谷”景區建設,實現春、夏、秋、冬四園齊開,徹底開啟洗馬鎮旅遊產業發展新模式。抓好土地整理專案,提高全鎮土地利用綜合效益。抓好關坎腳水庫25公里團林幹渠和洗馬幹渠工程,徹底解決全鎮18000多畝土地灌溉用水,提高全鎮農業產值。

弘揚優秀文化提升洗馬鎮軟實力。在已經創建成功省級詩詞之鄉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中華詩詞之鄉創建活動,把洗馬鎮創建成為國家級中華詩詞之鄉。繼續開展耆老節等活動,挖掘洗馬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洗馬人民精神力量,豐富洗馬人民精神世界。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洗馬鎮貧困村漂亮出列精彩脫貧。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任務,持續打好“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住房”四場硬仗。進一步強化擔當精神,抓好責任落實,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洗馬鎮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國務院協力廠商評估。

縣人大代表、復興鎮黨委書記熊國全

“六圍繞六抓”譜新篇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非常關鍵的一年。復興鎮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三新一全”發展戰略,結合鎮域實際,著力“六圍繞六抓”,扎實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圍繞脫貧攻堅戰略,抓減貧增收。以“五個一批”“六個精准”為總抓手,進一步扎實推進“大扶貧”行動計畫,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四場硬仗,完善設施打好脫貧基礎,抓實產業拓寬增收管道,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各項惠農利農政策,做到精彩脫貧、漂亮脫貧。

二是圍繞新型城鎮戰略,抓特色小鎮。以全縣整體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型小城鎮發展的難得機遇,用好用足各項政策,進一步完善集鎮建設規劃,完善各項市政設施,在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上下功夫,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上做文章,念好經營城鎮經,抓好管理城鎮本。

三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抓全域旅遊。結合復興自身優勢,深入挖掘八角山百年油茶、兩路口千年陽戲、隨陽山萬畝茶海的地域特色文化和資源,精心編制規劃,依託八角山鄉村旅遊示範點為引領,抓實楊家坪村梅子壩河道治理與土地整治綜合新村建設專案、新金龍村龍塘壩、兩路口村龍浪古村落保護,不斷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

四是圍繞民生民本戰略,抓基本保障。強化脫貧攻堅幹部幫扶和“群眾會+”幹群聯繫機制,讓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好政策和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合理意見和建議能及時相互傳遞,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不折不扣的全面落實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方面面的惠農利農政策;進一步加大民生設施的完善力度,不斷完善民生基本保障。

五是圍繞改革創新戰略,抓基層活力。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兩權”抵押、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等工作,充分利用好我縣農村各項綜合改革的成果,為鎮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助力。

六是圍繞組織建設戰略,抓基層隊伍。採取教育與監督並重的方式,強化幹部職工隊伍的管理。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開展幹部職工專題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的政治素養、履職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時,深入查找和糾正“四風”問題,堅決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建設一支作風優、帶得出、用得上、敢碰硬、業績好的幹部職工隊伍。(外宣中心專題報導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