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江新城首批招商項目簽約10家 將建國際金融城科技城等

17日,長江日報記者通過長江新城管委會瞭解到,長江新城的規劃建設受到國內外企業機構的高度關注,

其規劃編制和招商工作正同步推進。長江新城管委會成立3個月以來,以推動起步區規劃建設為重點,與近百家國內外企業機構進行了洽談,首批已簽約10家,達成合作意向12家。

央企(國企)方面,與招商局集團簽訂協定,以“新型金融服務+互聯網”為核心產業,發揮招商局集團現有銀行、證券、基金、保險、融資租賃等金融產業優勢,

在起步區投資建設城市生活一體化的“長江新城國際金融城”,投資金額200億元;與中建三局簽訂投資100億元的“綠色建築智慧產業園”專案,擬在長江新城起步區投資建設以建築設計為龍頭、智慧科技為核心、人文創意為支撐的國際綠色智慧建築產業集聚區和示範區、科技研發中心、創新成果轉化中心以及展示交流中心,同時參與區域內相關配套專案投資建設。

民企方面,

與融創集團簽訂投資150億元的“長江文旅科技城”專案,擬在起步區範圍內投資打造“長江文旅科技城”,引進代表全球未來發展高標準的現代化科技、金融、文旅、健康、教育等高端產業;與北京華林投資集團簽訂投資200億元的“時尚文創科技城”專案,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中心及文創主題樂園等的投資建設。

金融機構方面,長江新城管委會與6家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據悉,長江新城將按照規劃進度,抓緊做好成片開發央企區、民企區、外企區策劃和招商工作,突出創新驅動和人才引領,高標準規劃建設長江科學城和長江青年城。

長江新城系列報導一:方位——長江新城起宏圖

因為一座新城宏大構思的橫空出世,

大武漢復興的樂章開始激越澎湃,旋律明快。在“樹立全球未來城市標杆”定位的引領下,武漢翻開由“三鎮時代”向“長江時代”跨越的篇章。

“長江新城”繪製宏圖

復興大武漢的夢想,一直縈繞至今。

曾經“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歷史盛景,曾經“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城市榮耀,以及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對武漢成為“東方芝加哥”的暢想,都深深融入到這個城市的血液裡。

近年來,武漢搶抓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中邁入第一方陣。

儘管如此,武漢綜合競爭力在全國並無明顯領先優勢,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站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期,武漢亟需為未來數十年的發展線路描畫新的藍圖,標定新的方位。

歷史進入新時代。2017年1月22日,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剛剛履新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的陳一新在大會報告中莊嚴提出,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

於是,“長江新城”構想橫空出世,如巨石擊水,激蕩江城。

一時間,“長江新城”成為網路刷屏熱詞,關於新城選址和規劃建設,也引發全市上下熱烈的討論和激情的暢想。

圖為航拍武漢夜景。

全球定位突出亮點

國內以長江來命名新城,武漢首開先河。

那麼,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意義何在?它與大武漢復興夢想有何內在邏輯?

履新武漢後,陳一新曾請武漢的官員說一說他們心中武漢最大的亮點是什麼。官員們表示,武漢找一個最亮點比較難,但找五六個亮點還是有的。這就是武漢面臨的尷尬局面:城市很大,但缺少合力打造的精品,只有高原,沒有高峰。

陳一新認為,“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是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漢還缺少具有國際影響的城市新區,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規模化亮點區塊,就像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浦東新區,廣州的珠江新城。為此,武漢已到了規劃建設的重要時間節點,需要在三鎮之外,建設最亮麗的“第四鎮”。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教授甘德安同樣認為,近些年武漢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建設缺乏起鮮明引領性作用的亮點板塊。武漢急需沿長江主軸尋求一個能夠承載武漢夢想,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生態資源豐富、環境承載能力強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世界城市發展軌跡的自然結果,是現代大城的必然追求。

根據中央要求,在長江流域,武漢要成為長江經濟帶的脊樑,發展核心引領作用;在中部地區,武漢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在全國,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而武漢的自我定位是:在全球,要成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亮點城市。

在陳一新看來,謀劃城市建設要有“一種雄心和決心”。現在幹事,要為後面30年打基礎。長江新城是復興大武漢的龍頭工程,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是百年大計、武漢大業,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長江新城”的規劃瞄準的是30年乃至更長的遠期目標,太倉促的建成只能是粗製濫造,必須堅持規劃一次到位、建設分步實施。“我在任期內只開好頭,做好規劃、定好標準、劃好紅線,但功成不必在我。”

陳一新對長江新城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既具有後發優勢,又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秉賦,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宜居城市。”

“今後,人們在中國看城市,就到武漢來!”

圖為朝氣蓬勃的武漢。

查看本文剩餘部分點擊瞭解更多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剛剛履新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的陳一新在大會報告中莊嚴提出,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

於是,“長江新城”構想橫空出世,如巨石擊水,激蕩江城。

一時間,“長江新城”成為網路刷屏熱詞,關於新城選址和規劃建設,也引發全市上下熱烈的討論和激情的暢想。

圖為航拍武漢夜景。

全球定位突出亮點

國內以長江來命名新城,武漢首開先河。

那麼,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意義何在?它與大武漢復興夢想有何內在邏輯?

履新武漢後,陳一新曾請武漢的官員說一說他們心中武漢最大的亮點是什麼。官員們表示,武漢找一個最亮點比較難,但找五六個亮點還是有的。這就是武漢面臨的尷尬局面:城市很大,但缺少合力打造的精品,只有高原,沒有高峰。

陳一新認為,“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是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漢還缺少具有國際影響的城市新區,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規模化亮點區塊,就像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浦東新區,廣州的珠江新城。為此,武漢已到了規劃建設的重要時間節點,需要在三鎮之外,建設最亮麗的“第四鎮”。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教授甘德安同樣認為,近些年武漢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建設缺乏起鮮明引領性作用的亮點板塊。武漢急需沿長江主軸尋求一個能夠承載武漢夢想,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生態資源豐富、環境承載能力強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世界城市發展軌跡的自然結果,是現代大城的必然追求。

根據中央要求,在長江流域,武漢要成為長江經濟帶的脊樑,發展核心引領作用;在中部地區,武漢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在全國,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而武漢的自我定位是:在全球,要成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亮點城市。

在陳一新看來,謀劃城市建設要有“一種雄心和決心”。現在幹事,要為後面30年打基礎。長江新城是復興大武漢的龍頭工程,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是百年大計、武漢大業,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長江新城”的規劃瞄準的是30年乃至更長的遠期目標,太倉促的建成只能是粗製濫造,必須堅持規劃一次到位、建設分步實施。“我在任期內只開好頭,做好規劃、定好標準、劃好紅線,但功成不必在我。”

陳一新對長江新城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既具有後發優勢,又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秉賦,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宜居城市。”

“今後,人們在中國看城市,就到武漢來!”

圖為朝氣蓬勃的武漢。

查看本文剩餘部分點擊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