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聯小學校長農淩,為孩子播撒“夢想”

在龍崗,有這樣一位校長,她篤行“夢想”教育,將體育和閱讀列為學校核心課程;在深圳,有這樣一位名師,她孜孜探索,十多年前即提出“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獨創教師專業成長“四自”研修模式;在廣東,

有這樣一位省人大代表,她努力為龍崗、深圳發展建言獻策,並提出多項議案建議……她,就是第十三屆省人大代表、深圳名師、龍崗坪地六聯小學校長農淩。

◆作為人大代表她為教育發展建言獻策

2011年,農淩在當選為龍崗區第五屆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時說:“我是人民的代表,

我得替人民代好言。”教育始終是農淩最為關心的領域,作為在深圳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師,她目睹了深圳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切身體會到經濟發展給教育帶來的巨大衝擊和挑戰:公辦學位緊張、公辦民辦教育發展不平衡、學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經過廣泛調研,她和社區代表共同提出了《關於加快平湖鵝溪學校、禾蝦嶺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的建議》、《關於增加平湖街道公辦初中學位的建議》、《關於解決教育系統夫妻兩地分居工作調動問題的建議》等多項建議,

參與撰寫了《關於推動龍崗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建議》報告。

2017年,農淩當選為第十三屆省人大代表,面對身份的變化,她說:“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要把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所思所想帶到人大會上,將人民的需要、教師的需求傳達出去。

◆作為學校校長她為孩子播撒“夢想”

作為校長,如何將一所非深戶籍學生占90%的學校打造成學生夢想的家園,如何領導一所有30多年歷史的老校不到三年即成為龍崗教育的標杆呢?農淩說:改變從理念開始。

“當時我在學校與孩子們交流,發現他們中不少人的眼神是羞澀、躲閃的。問到各自的夢想,他們一片迷茫,覺得自己家庭不富足、生活不安定,對未來沒有太多的期望,

可這是一群孩子呀!”回憶起剛接觸這群孩子時的情景,農淩忍不住紅了眼眶。

“有夢想才有希望。”農淩說,“六聯小學要為每一個學生播下希望的種子,讓每一個學生擁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從這裡起航”的核心理念,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六維素質、聯通未來、小立課程、學做功夫”的辦學方略也形成了。六聯學校的“夢想課程體系”以培養“有夢想的人”為目標,從“力、行、德、智、情、意”六個維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運動與閱讀,這兩個現代社會最推崇的基本能力,學校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就這樣在六聯小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之間彰顯出農淩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你有一顆愛心,在哪裡都能做好教育”。

◆作為一線教師她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10多年前,農淩還是一名普通的英語教師。那時,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剛開始,她根據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一改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宣導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在參與中生活,在參與中創新”,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在深圳得到了迅速推廣。

此後,她又獨創性地提出教師專業成長“四自”研修模式,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設計,自我修為,以實現自我專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創新了教師研修模式,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一種新範式。

由於理念先進,體系實用,2012年,農淩被評為深圳市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定期開展教師研訓和繼續教育課程,培訓全市教師千余人次。幾年來,以農淩名師工作室平臺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成績顯著,培養出了2名深圳市名教師、2名市中青年骨幹教師、4名區學科帶頭人、20余名區骨幹教師。

擔任校長後,儘管事務繁忙,農淩依然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承擔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她說:“教育是一種生活,教師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把教育當事業來做,守住信念,留住情懷,才能實現教育的夢想”。

她根據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一改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宣導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在參與中生活,在參與中創新”,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在深圳得到了迅速推廣。

此後,她又獨創性地提出教師專業成長“四自”研修模式,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設計,自我修為,以實現自我專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創新了教師研修模式,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一種新範式。

由於理念先進,體系實用,2012年,農淩被評為深圳市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定期開展教師研訓和繼續教育課程,培訓全市教師千余人次。幾年來,以農淩名師工作室平臺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成績顯著,培養出了2名深圳市名教師、2名市中青年骨幹教師、4名區學科帶頭人、20余名區骨幹教師。

擔任校長後,儘管事務繁忙,農淩依然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承擔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她說:“教育是一種生活,教師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把教育當事業來做,守住信念,留住情懷,才能實現教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