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BNData聯合天貓發佈《2018中國餐桌消費潮流趨勢報告》

中新網1月19日電 1月18日,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發佈了《2018中國餐桌消費潮流趨勢報告》(以下簡稱為CBNData《報告》),基於阿裡資料,全方位洞悉國民最新餐桌消費趨勢。CBNData《報告》顯示,進口生鮮銷售額增長較快,

越來越多消費者嘗試線上上選購進口生鮮,由一二線城市向下線城市滲透,其中江浙滬和廣東等沿海省份是進口生鮮的主力消費地區,而遼寧、山東等北方省份進口生鮮增長強勁。與此同時,在巨大的市場潛能、互聯網+的滲透以及各項政策紅利下,特色農產品越來越多地“觸網”,發展速度加快,2017年增速達60%以上。

同時,CBNData《報告》揭示了五大生鮮消費升級關鍵字:健康新概念、挑遍全世界、回歸原生態、為品牌買單和極致化體驗。此外,CBNData《報告》還指出了未來餐桌消費趨勢的四大展望:冷鏈物流進一步發展帶來線上生鮮爆發;線上非標生鮮產品進一步實現品牌化;場景化行銷更為普遍,行銷趨向內容化;創新的消費體驗將持續湧現。

在2017年發佈的CBNData x天貓《2017中國家庭餐桌消費潮流報告》就已揭示了國民對低脂高蛋白食物的追求以及“應季而食”的飲食新風尚。而在此次發佈的CBNData《報告》中進一步剖析了國民飲食健康化的三個方面:更新鮮、更天然、更營養。

原汁原味:更鮮活,更時令,保質期更短

除了要吃時令水果,消費者也開始對其他品類生鮮產品的新鮮程度日益“挑剔”。如更鮮活的蝦類、更偏時令季節的大閘蟹、保質期更短的牛奶的銷售額從2016到2017年有顯著增長。

純天然:有機無污染,吃得更放心

食材的新鮮只是第一步,食物的高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原產地的自然條件,產自深海的食材天然無污染,在近年來日益受到關注。以消費者挑選肉禽蛋類食材為例,“綠色”、“有機”、“散養”等詞正逐漸成為熱門,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相較于傳統蛋類/雞肉類,有機/散養的蛋類/雞肉類線上銷售表現逐年攀升。

“營養”養生,正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能吃藥絕不打針,能食補絕不食藥。隨著食物養生知識的日益普及,以及線上食物品類的逐漸多元,消費者已不滿足於“有營養”,更是要優中選優。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橄欖油近年來銷售增長較快,且大包裝正日益暢銷。此外,如傳統滋補營養品中的“常青樹”枸杞以及被稱為“口服化妝品”的藍莓也是銷售額持續增長。

越吃越新鮮、越吃越天然、越吃越營養。過往菜籃子裡的食材又豈能滿足如今講究的消費者,他們對品類多元化和產地多元化的追求在CBNData《報告》中顯露無疑。

一種食物吃遍各個產地,一年四季吃遍各地時令

市場上越來越多品類的湧現,正滿足著消費者不同口味需求。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2017年最受歡迎的生鮮原產地前三位分別是泰國、澳大利亞以及越南。其中,越南番薯、紐西蘭青口貝,以及澳大利亞桔子屬2017年進口生鮮中的黑馬,銷售額在2017年增速顯著,受到消費者歡迎。以近幾年頗得消費者喜愛的凍蝦為例,如阿根廷紅蝦,越南/馬來西亞黑虎蝦,厄瓜多爾白蝦,汶萊藍蝦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凍蝦整體都呈現了強力增長趨勢。此外,豐富的食物原產地也讓消費者不必為美味而等待。以車厘子為例,智利車厘子在11月到次年1月上市,而6月到8月是美國車厘子的成熟季。不同的成熟時間使中國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在一年四季吃到各地最新鮮的時令車厘子。

大山裡的“鮮”子,下凡各地成網紅

你可知,如今連農產品都開始有品牌意識了,如“巴楚留香瓜”就是通過聚划算活動打響了原產地品牌的影響力,可見“背靠”原產地品牌的商品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能成為某一品類中的“金字招牌”,產品有以下三步要走。

首先,打上原產地標籤。如清遠雞通過宣傳活動不斷提升知名度,隨之銷售額及用戶黏性都迅速提升,客單價比整體雞肉類高出28%,獲得了消費者對特定原產地標籤產品的的認同。其次,通過“高品質”的驗證。天貓生鮮先後聯動商家發佈了“紅印蟹”“天貓金”“18度蘋果”等標準化品牌,通過科技手段和精細流程説明農戶篩選高規格的標準化產品,實現品質的提升,推動了生鮮標準的制定,成為一種品牌標籤。其三,品牌故事搭載內容行銷。除了通過以上兩步“貼標籤”的方式為產品的品質證明外,品牌故事會是更好的宣傳點。此外,如淘寶達人直播、線下餐廳、公眾號品牌宣傳、影視內容冠名植入等精細化運營均是實現產品差異化,擴大品牌曝光度的良策。

正滿足著消費者不同口味需求。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2017年最受歡迎的生鮮原產地前三位分別是泰國、澳大利亞以及越南。其中,越南番薯、紐西蘭青口貝,以及澳大利亞桔子屬2017年進口生鮮中的黑馬,銷售額在2017年增速顯著,受到消費者歡迎。以近幾年頗得消費者喜愛的凍蝦為例,如阿根廷紅蝦,越南/馬來西亞黑虎蝦,厄瓜多爾白蝦,汶萊藍蝦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凍蝦整體都呈現了強力增長趨勢。此外,豐富的食物原產地也讓消費者不必為美味而等待。以車厘子為例,智利車厘子在11月到次年1月上市,而6月到8月是美國車厘子的成熟季。不同的成熟時間使中國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在一年四季吃到各地最新鮮的時令車厘子。

大山裡的“鮮”子,下凡各地成網紅

你可知,如今連農產品都開始有品牌意識了,如“巴楚留香瓜”就是通過聚划算活動打響了原產地品牌的影響力,可見“背靠”原產地品牌的商品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能成為某一品類中的“金字招牌”,產品有以下三步要走。

首先,打上原產地標籤。如清遠雞通過宣傳活動不斷提升知名度,隨之銷售額及用戶黏性都迅速提升,客單價比整體雞肉類高出28%,獲得了消費者對特定原產地標籤產品的的認同。其次,通過“高品質”的驗證。天貓生鮮先後聯動商家發佈了“紅印蟹”“天貓金”“18度蘋果”等標準化品牌,通過科技手段和精細流程説明農戶篩選高規格的標準化產品,實現品質的提升,推動了生鮮標準的制定,成為一種品牌標籤。其三,品牌故事搭載內容行銷。除了通過以上兩步“貼標籤”的方式為產品的品質證明外,品牌故事會是更好的宣傳點。此外,如淘寶達人直播、線下餐廳、公眾號品牌宣傳、影視內容冠名植入等精細化運營均是實現產品差異化,擴大品牌曝光度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