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戰國風雲之魏惠王——早強君晚庸王

魏惠王,姓姬,魏氏,名罃(yīng),出生於西元前400年,魏武侯的兒子,魏文侯的孫子,西元前369年即位,魏國第三代國君。

西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國也陷入了混亂之中。魏罃在和魏緩爭奪君位的鬥爭中勝出,西元前369年,趙成侯和韓懿侯親自率領兩國的大軍攻打魏國,一舉攻克魏國的城邑葵,又緊接著向西進攻魏國都城安邑。魏罃親自督戰,派出大軍在濁澤迎戰,由於韓趙兩國士氣正盛,大敗魏軍,隨後安邑就被聯軍包圍。魏罃心急如焚,卻沒有好的應對之策,

只好靜觀其變。

此時趙成侯和韓懿侯意見產生了分歧,趙成侯想一舉拿下安邑,殺了魏罃,讓魏緩即位為君,然後再讓魏緩割地求和。韓懿侯卻說:“如果殺了魏罃,人們必定會說我們的行為殘暴嗜血,如果讓他們割地求和,人們又會說我們太貪婪。

我們不如把魏國分成兩個國家,這樣魏國實力大大削弱,對我們就沒有任何威脅了。”雙方意見達不成一致,韓懿侯氣急敗壞,帶著部隊獨自撤退回家了。趙成侯於是就聯合魏緩,準備先滅了魏罃,再反過來卸磨殺驢滅了魏緩,自己獨佔魏國。可惜的是,趙成侯和魏緩的聯軍被魏罃、公孫痤大敗。

即位後的魏惠王,並沒有血雨腥風的屠殺以前的反對者,只是處理了幾個跟魏緩關係密切的人,其餘的大臣們照常使用,魏國很快穩定下來。西元前368年,相國王錯逃到了韓國,於是魏惠王就任命公孫痤為相,同時魏惠王又提拔了一批青年將領龐涓、龍賈、公子昂。西元前362年,公孫痤在澮北大敗韓趙聯軍,俘獲了趙將樂祚。

緊接著公孫痤又向魏惠王說:“現在韓趙囂張的氣焰已經被我們打壓下去了,而西邊的秦國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三十年間,我們和秦國打了六十四仗,奪取了秦國五百多裡的土地,現在秦國還是躍躍欲試想要進入中原,二年前的石門一戰,我們魏軍死了六萬人,這個仇我們必須要報。”於是魏惠王命公孫痤率兵征討秦國,結果,魏軍在少梁被秦軍擊敗,公孫痤做了俘虜,
秦獻公也身負重傷,於西元前362年去世。

西元前361年,公孫痤在彌留之際向魏惠王舉薦商鞅,可惜魏惠王不聽,商鞅轉而來到秦國,受到秦孝公重用,實行了著名的“商鞅變法”。西元前358年,魏惠王命龍賈修築長城用來抵禦秦國,六年後又進一步擴建,魏惠王此時對內休養生息,對外以防禦為主,很快國力得到恢復,韓、魯、宋、衛的君主相繼去朝見魏惠王,魏惠王已然成為當時的首領了。

西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救援,齊將孫臏採取避實就虛“圍魏救趙”的戰術,大敗魏軍,活捉龐涓。西元前352年,齊、衛、宋三國聯軍把魏軍包圍在襄陵,同時秦國進攻魏國的河西之地奪取了少梁和安邑。最後襄陵之戰魏軍勝利,向西奪回了河西之地,但是魏國國力大損,只好和趙王講和,將邯鄲還給趙國並和趙結盟,從此魏國開始走下坡路。

西元前344年,魏惠王聽從商鞅的遊說,正式稱王。西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求援齊國,在馬陵大敗魏軍,魏大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西元前341年,魏國同時受到齊、秦、趙三國大軍從三面的進攻。西元前340年,秦軍大敗魏軍,公子卬被俘。魏惠王下令放棄安邑,遷都大樑。

西元前330年,魏軍在雕陰被秦軍打敗,迫使魏惠王獻出河西之地。第二年秦軍又攻佔了魏國的汾陰、皮氏、焦、曲沃等地。魏惠王為了聯合抗秦,於西元前325年和韓威侯會于巫沙,尊韓威侯為王。西元前324年,魏惠王兩次卑躬屈膝的會見齊威王,想連齊抗秦。西元前319年,魏惠王在五國的威脅下,驅逐了張儀,啟用宣導合縱的公孫衍為相。魏惠王在對外上忽縱忽橫,樹立了太多的敵人,魏國日漸衰落,魏惠王也在同年去世。

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政務,重用公孫痤、龐涓等人,很快穩定了魏國國內的秩序。對外重創秦軍,和各大諸侯國對戰也不落下風,在諸侯國中率先稱王,獨霸中原,一時風光無限。晚期的魏惠王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喜歡形式主義,逼走了孫臏、商鞅、張儀等一大批治國之能臣,魏國霸業就此衰落。

對外以防禦為主,很快國力得到恢復,韓、魯、宋、衛的君主相繼去朝見魏惠王,魏惠王已然成為當時的首領了。

西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救援,齊將孫臏採取避實就虛“圍魏救趙”的戰術,大敗魏軍,活捉龐涓。西元前352年,齊、衛、宋三國聯軍把魏軍包圍在襄陵,同時秦國進攻魏國的河西之地奪取了少梁和安邑。最後襄陵之戰魏軍勝利,向西奪回了河西之地,但是魏國國力大損,只好和趙王講和,將邯鄲還給趙國並和趙結盟,從此魏國開始走下坡路。

西元前344年,魏惠王聽從商鞅的遊說,正式稱王。西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求援齊國,在馬陵大敗魏軍,魏大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西元前341年,魏國同時受到齊、秦、趙三國大軍從三面的進攻。西元前340年,秦軍大敗魏軍,公子卬被俘。魏惠王下令放棄安邑,遷都大樑。

西元前330年,魏軍在雕陰被秦軍打敗,迫使魏惠王獻出河西之地。第二年秦軍又攻佔了魏國的汾陰、皮氏、焦、曲沃等地。魏惠王為了聯合抗秦,於西元前325年和韓威侯會于巫沙,尊韓威侯為王。西元前324年,魏惠王兩次卑躬屈膝的會見齊威王,想連齊抗秦。西元前319年,魏惠王在五國的威脅下,驅逐了張儀,啟用宣導合縱的公孫衍為相。魏惠王在對外上忽縱忽橫,樹立了太多的敵人,魏國日漸衰落,魏惠王也在同年去世。

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政務,重用公孫痤、龐涓等人,很快穩定了魏國國內的秩序。對外重創秦軍,和各大諸侯國對戰也不落下風,在諸侯國中率先稱王,獨霸中原,一時風光無限。晚期的魏惠王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喜歡形式主義,逼走了孫臏、商鞅、張儀等一大批治國之能臣,魏國霸業就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