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篇文章帶你瞭解茶葉的演變

第一階段:藥材食物的早期時代

當我們的祖先還處在原始部落時期,由於生產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人類在山野狩獵動物和尋找植物作為食物,他們發現一種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

採食茶葉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所以最開始茶樹只是為了當做食物。而當人們發現,茶不僅能祛熱解渴,而且能興奮精神,醫治多種疾病時,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煎茶汁治病,是飲茶的第一個階段。而且當時茶葉產量少,也常作為祭祀用品。

從先秦至兩漢,茶從藥物轉變為飲料。當時的飲用方法,《爾雅》中記載:茶“可煮作羹飲”。也就是說,煮茶時,還要加粟米及調味的作料,煮做粥狀。我國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多在保持這種飲茶的習慣,他們至今仍習慣於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第二階段:以煎茶法為主的唐五代

煎茶法萌芽于晉,盛于中晚唐,衰於五代,

亡於南宋。唐代陸羽《茶經》中有記載。煎茶是從煮茶法演化而來的,尤其是直接從末茶的煮飲改進而來。此種方法是唐代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茶藝的最早形式,曾流傳日本、朝鮮、韓國,在歷史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煎茶法的茶葉無論是餅茶還是散

茶、末茶,都須碾成茶末而煎用。並使用專用茶器,按陸羽《茶經》記載,煎茶器具二十四式,有不同質地做成。煎茶法的典型茶具是風爐、腹、勺、茶碗等,崇尚越窯青瓷茶碗。其煎飲法主要有備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煎茶、斟茶、品茶等程式,以鍋盛水置風爐上,取火候湯,水初沸投茶末,再加鹽調味攪拌,不加其他佐料,待水二沸而成。

第三階段:以點茶法為主宋元時代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

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範的程式。

宋代的點茶形式是將團餅經炙茶後將茶碾磨成粉末狀,

然後再用篩羅分篩出最細膩的茶粉投入茶盞中,即用沸水沖點,隨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並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鬥茶”是宋代茶事活動主要內容之一。當時流行於上流社會、文人雅士之中的鬥茶形式。後來通過日本僧人傳到了日本,經日本幾代茶人的共同努力,在不斷融入日本本國審美情趣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日本品茗文化藝術為一體的“茶道”。而流行於民間的主要鬥茶形式,是以評出點茶技術和茶品的優劣為主,鬥茶又稱“茗戰”,這種鬥茶形式促進了當時茶葉品質和點湯技藝的提高。宋代當時還流行一種點茶遊戲稱為“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分茶的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中注入沸水,然後用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表面形成白色茶沫。與此同時,白色茶沫會幻化出各種圖案或文字,但這些奇特的現象又會轉瞬間消失殆盡。

第四階段:泡茶法的明清時期

明朝皇帝朱元璋偏愛散茶,於是民間葉茶、草茶等散茶尤為盛行,隨著統治者嗜好的改變,明朝所流行的茶風也為之一變。更普遍流行的泡茶法當屬壺泡。所謂壺泡,指的是將茶葉放置在茶壺之中,用沸水沖泡,再將沖泡好的茶湯分到茶盞中飲用,同今天大多數人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

==============================

關注行業最新動向,分享茶與生活文化

經日本幾代茶人的共同努力,在不斷融入日本本國審美情趣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日本品茗文化藝術為一體的“茶道”。而流行於民間的主要鬥茶形式,是以評出點茶技術和茶品的優劣為主,鬥茶又稱“茗戰”,這種鬥茶形式促進了當時茶葉品質和點湯技藝的提高。宋代當時還流行一種點茶遊戲稱為“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分茶的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中注入沸水,然後用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表面形成白色茶沫。與此同時,白色茶沫會幻化出各種圖案或文字,但這些奇特的現象又會轉瞬間消失殆盡。

第四階段:泡茶法的明清時期

明朝皇帝朱元璋偏愛散茶,於是民間葉茶、草茶等散茶尤為盛行,隨著統治者嗜好的改變,明朝所流行的茶風也為之一變。更普遍流行的泡茶法當屬壺泡。所謂壺泡,指的是將茶葉放置在茶壺之中,用沸水沖泡,再將沖泡好的茶湯分到茶盞中飲用,同今天大多數人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

==============================

關注行業最新動向,分享茶與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