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糖好比吸煙!你吃下去的糖比你想像的更多

如果有人告訴你,糖有「毒性」,危害甚至「等同於吸煙」,你可能會翻個白眼——

「呵呵,你說吃糖長胖我信,糖有毒?全世界人都中毒了嗎?」

紐西蘭人 B 先生本來也這麼想,糖糖這麼美味,怎麼可以冤枉它?

他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後,拍了一部紀錄片,片名卻叫《糖:新一代健康殺手》。

因為他發現,糖吃多了真的會危害健康。

這裡說的糖,指的是那些人為提取或添加的各種游離糖,比如白糖、冰糖、紅糖、果糖,以及一些非常容易消化、能夠快速轉化為血糖的精製主食。

而好的碳水化合物,應該來源於粗糧穀薯等消化慢的食物,它們才是身體需要的營養。

游離糖為什麼有害健康?咱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都在被糖毒害?

故事要從一位叫 Robert 的美國教授說起......

Robert 教授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被糖毒害,因為糖有 3 種其他食物所沒有的效果:造成肝臟肥胖、導致細胞老化、阻撓大腦正確計算出自己到底攝入了多少糖。

他認為,糖和煙草都有毒,從對健康的危害性來說:吃糖就等於吸煙。

Robert 教授這一言論發表後,當然會有人表示質疑,比如紀錄片拍攝者 B 先生。

不信邪的 B 先生

B 先生平時非常注意健身,還經常負重 35 公斤進行登山訓練。偶爾的甜食對 B 先生來說,簡直就是幸福和放鬆的代名詞。

不就是一點糖嗎?最多注意點別長胖,還能有多糟?

這個 Robert 教授竟敢說糖有毒!吃糖和吸煙的危害一樣大!

不能忍,必須調查清楚。

身體需要多少糖?

剛開始調查,B 先生就發現,自己踏上了「打臉之旅」,身邊的真實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許多紐西蘭人病態肥胖或超重

放眼望去,他身邊的人都是......

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這就有點尷尬了......

B 先生原來覺得,糖屬於碳水化合物,聽上去是一種人體需要的能量物質,

身體應該是需要的吧,而且脫離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啊!

那我們究竟需要攝入多少糖呢?答案竟然是——完全不需要。

這下更尷尬了......

Robert 教授解釋說:我們的肝臟能夠代謝一定量的糖分,可一旦糖過多,身體就會出現問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情況。

看到這句話,你一定想說:幸好我吃糖不多。

其實,你每天吃下的糖量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

你在無形中吃了多少糖?

對於每天真正吃了多少糖,我們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大多只是並不準確的「感覺」。

為了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B 先生去超市轉了轉,用事實和資料來說話。

很多食品都逃不開糖

調查結果是:

一瓶可樂,有 64 克糖,有的飲料甚至更多;

番茄醬,每份含有 28 克糖,每擠一下就有 4 克糖;

清淡口味的沙拉醬,每一小團有 6 克糖;

巧克力堅果醬,每小份含有 8 克糖;

即使是感覺不太會有糖的金槍魚罐頭,每一小罐也含有 4 克糖;

......

這些發現讓 B 先生不得不承認,他可能低估了自己每天真正攝入的糖量,甚至對此一無所知,以為自己吃的很健康。

資料顯示,每一個紐西蘭成年人,每年平均要吃掉 50 千克(100 斤)的糖。

現實世界繼續打臉

100 斤啊 100 斤!是不是多到有點驚悚?

我們中國人其實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早上的咖啡、豆漿、八寶粥,天熱時的冰淇淋、汽水、果汁,加餐的餅乾、優酪乳、牛肉幹,休閒時的蜜餞、辣條、巧克力......

只要你吃東西,甚至是普通的菜肴,比如紅燒肉、炒青菜,都可能會攝入糖。

現在還覺得自己一天下來沒吃多少糖嗎?

不過可能很多人還不死心,畢竟大家都還好好活著呀?

心能這麼大,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瞭解糖的危害。

糖到底有多可怕?

如果只是讓人長胖,那糖應該不會被 Robert 教授稱為「毒藥」。難道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危害嗎?

B 先生先走訪了一家糖尿病醫院,和病人聊了聊天。

這裡的患者,大多都處於中年,但已經有著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每人每年為了治療要花 5~10 萬英鎊(約合 44~88 萬人民幣)。

B 先生問其中的一位患者,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做出什麼改變?

患者回答:「少吃糖。」

如果時光能倒流

吃糖本身不會引起糖尿病,但糖果、點心、甜飲料......都是讓人長胖的元兇,而體重超重會增加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已經確診,糖會加快病情的發展,出現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就像紀錄片裡的患者一樣。

被糖危害的不僅有成人,還有孩子,他們的牙齒健康情況不容樂觀。

吃糖毀掉一口好牙,只要 6 個月!

雖然糖本身不會導致蛀牙,但是口腔裡的細菌會趁機作怪,這些細菌吃了糖之後會產生酸,腐蝕牙齒造成蛀牙。

小朋友自控力差,如果常吃糖或喝甜飲料,每次吃完又不及時刷牙漱口,就會給細菌提提供美味大餐,從而出現嚴重蛀牙。

每個人都知道不能讓 2 歲的孩子抽煙喝酒,但我們卻在給他們喝同樣危害巨大的甜飲料,並且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那麼,吃糖對於我們自己,是否會導致健康風險?

B 先生決定立刻給自己做個血液檢查。

但結果……並不讓人開心,因為檢查資料又打了他的臉。

自信心慢慢消散的 B 先生

平時注意健身、沒有任何肥胖問題的 B 先生,甘油三酯竟然嚴重超標!這表明他的飲食存在糖分過多的問題,會增加心臟病和血管阻塞的風險。

這可能也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減少糖,更健康

被檢查結果嚇壞了的 B 先生,決定立刻作出改變。

甜甜的果汁?倒掉!

鬆軟的麵包?扔掉!

那麼,這些努力有結果嗎?

在進行了 2 個月全方面減糖的飲食調整後,B 先生又做了一次身體檢查檢查,這一次,他的身體情況如何呢?

宛如等高考成績般緊張

神奇!指標正常了!

肚子也下去了!

這只花了 2 個月!

不吃糖,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享受美味,只是要遠離那些過度添加糖的食物,去吃那些真正的食物,把自己從糖的牢籠中解放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每天的糖攝入量提出了建議:游離糖不應該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內。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健康組織,還有學校,都意識到了糖對於健康的危害,並開始行動起來。

用水果做餐後甜點的學生

有些學校開始禁止學生食用甜食,禁止小賣部售賣甜飲料;部分地區的政府甚至開始擬定法案,打算通過徵收「糖稅」來讓食品企業少加點糖……

然而,要做到少吃糖,真正的關鍵在於你自己。

手握決定權的是你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控制了脂肪,就能夠美味健康兩不誤,但卻不知不覺地掉入了「低脂高糖」的深淵。

沒想到這麼甜蜜的糖,竟然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這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能吃了,紅燒肉、糖醋排骨、各種甜點……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還是能繼續享用。

但是,吃多少,一定要心裡有數。

太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最後可能就得犧牲健康為你的人生和藥費買單。

視頻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做出選擇,而選擇也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政府和醫生不能強迫我們買什麼樣的零食,吃什麼樣的午餐,決定權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還要有多少證據,還要確診什麼疾病,才能讓你決定做出改變?

為了自己和家人,少吃點糖吧。

你做好準備了嗎?

對於每天真正吃了多少糖,我們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大多只是並不準確的「感覺」。

為了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B 先生去超市轉了轉,用事實和資料來說話。

很多食品都逃不開糖

調查結果是:

一瓶可樂,有 64 克糖,有的飲料甚至更多;

番茄醬,每份含有 28 克糖,每擠一下就有 4 克糖;

清淡口味的沙拉醬,每一小團有 6 克糖;

巧克力堅果醬,每小份含有 8 克糖;

即使是感覺不太會有糖的金槍魚罐頭,每一小罐也含有 4 克糖;

......

這些發現讓 B 先生不得不承認,他可能低估了自己每天真正攝入的糖量,甚至對此一無所知,以為自己吃的很健康。

資料顯示,每一個紐西蘭成年人,每年平均要吃掉 50 千克(100 斤)的糖。

現實世界繼續打臉

100 斤啊 100 斤!是不是多到有點驚悚?

我們中國人其實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早上的咖啡、豆漿、八寶粥,天熱時的冰淇淋、汽水、果汁,加餐的餅乾、優酪乳、牛肉幹,休閒時的蜜餞、辣條、巧克力......

只要你吃東西,甚至是普通的菜肴,比如紅燒肉、炒青菜,都可能會攝入糖。

現在還覺得自己一天下來沒吃多少糖嗎?

不過可能很多人還不死心,畢竟大家都還好好活著呀?

心能這麼大,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瞭解糖的危害。

糖到底有多可怕?

如果只是讓人長胖,那糖應該不會被 Robert 教授稱為「毒藥」。難道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危害嗎?

B 先生先走訪了一家糖尿病醫院,和病人聊了聊天。

這裡的患者,大多都處於中年,但已經有著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每人每年為了治療要花 5~10 萬英鎊(約合 44~88 萬人民幣)。

B 先生問其中的一位患者,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做出什麼改變?

患者回答:「少吃糖。」

如果時光能倒流

吃糖本身不會引起糖尿病,但糖果、點心、甜飲料......都是讓人長胖的元兇,而體重超重會增加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已經確診,糖會加快病情的發展,出現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就像紀錄片裡的患者一樣。

被糖危害的不僅有成人,還有孩子,他們的牙齒健康情況不容樂觀。

吃糖毀掉一口好牙,只要 6 個月!

雖然糖本身不會導致蛀牙,但是口腔裡的細菌會趁機作怪,這些細菌吃了糖之後會產生酸,腐蝕牙齒造成蛀牙。

小朋友自控力差,如果常吃糖或喝甜飲料,每次吃完又不及時刷牙漱口,就會給細菌提提供美味大餐,從而出現嚴重蛀牙。

每個人都知道不能讓 2 歲的孩子抽煙喝酒,但我們卻在給他們喝同樣危害巨大的甜飲料,並且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那麼,吃糖對於我們自己,是否會導致健康風險?

B 先生決定立刻給自己做個血液檢查。

但結果……並不讓人開心,因為檢查資料又打了他的臉。

自信心慢慢消散的 B 先生

平時注意健身、沒有任何肥胖問題的 B 先生,甘油三酯竟然嚴重超標!這表明他的飲食存在糖分過多的問題,會增加心臟病和血管阻塞的風險。

這可能也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減少糖,更健康

被檢查結果嚇壞了的 B 先生,決定立刻作出改變。

甜甜的果汁?倒掉!

鬆軟的麵包?扔掉!

那麼,這些努力有結果嗎?

在進行了 2 個月全方面減糖的飲食調整後,B 先生又做了一次身體檢查檢查,這一次,他的身體情況如何呢?

宛如等高考成績般緊張

神奇!指標正常了!

肚子也下去了!

這只花了 2 個月!

不吃糖,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享受美味,只是要遠離那些過度添加糖的食物,去吃那些真正的食物,把自己從糖的牢籠中解放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每天的糖攝入量提出了建議:游離糖不應該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內。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健康組織,還有學校,都意識到了糖對於健康的危害,並開始行動起來。

用水果做餐後甜點的學生

有些學校開始禁止學生食用甜食,禁止小賣部售賣甜飲料;部分地區的政府甚至開始擬定法案,打算通過徵收「糖稅」來讓食品企業少加點糖……

然而,要做到少吃糖,真正的關鍵在於你自己。

手握決定權的是你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控制了脂肪,就能夠美味健康兩不誤,但卻不知不覺地掉入了「低脂高糖」的深淵。

沒想到這麼甜蜜的糖,竟然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這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能吃了,紅燒肉、糖醋排骨、各種甜點……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還是能繼續享用。

但是,吃多少,一定要心裡有數。

太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最後可能就得犧牲健康為你的人生和藥費買單。

視頻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做出選擇,而選擇也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政府和醫生不能強迫我們買什麼樣的零食,吃什麼樣的午餐,決定權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還要有多少證據,還要確診什麼疾病,才能讓你決定做出改變?

為了自己和家人,少吃點糖吧。

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