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說要給寶寶從小護牙,到底怎麼做?按照年齡段來教你!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要吃東西靠什麼?當然是一副好牙口!為了讓寶寶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健康快樂地長大,保護他的乳牙和恒牙可是一樣重要的!不少家長還存在著一種誤區,

孩子乳牙反正會換掉,所以即使壞了也沒關係。真相是,如果乳牙損傷嚴重,會影響到牙齦,恒牙的萌出和生長都會受到影響!

但究竟要怎麼護理好寶寶的乳牙呢?光會刷牙還不行!現在育姐就按照年齡來教你~

6~12個月

大多數寶寶的第一顆牙齒都是在4~7個月時萌出第一顆乳牙,

也有可能延遲至1歲才會萌出第一顆牙。一般情況下,最先萌出的是下排中間的門齒,其次是上排中間的門齒,然後是上下門牙左右的門齒。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到3歲左右正常的嬰兒應該長齊整副20顆乳牙,上、下頜各10個。

如果超過1周歲沒有萌出第一顆乳牙,或超過3周歲乳牙未全部萌出,都算做乳牙遲萌,家長就要注意檢查原因,

採取干預措施了。

此時我們要做的有三件事

一:開始給寶寶刷牙

即使孩子乳牙只冒出了尖尖,我們也可以用這材質柔軟的指套牙刷或乾淨的紗布,輕輕摩擦幾下他的牙齒和牙床,等到整顆牙都長好後,家長就可以使用輔助牙刷,來幫寶寶做牙齒清潔了。記得牙刷要選刷毛柔軟的款式,更換牙刷的頻率最好保持在一到三個月。

此時幫寶寶刷牙的最主要目的是消滅牙菌斑,

那是一種由食物殘渣、唾液和口腔中的細菌等混合形成的物質。它會附著在牙齒的表面,長時間不被清理,就很容易引發齲齒。

二:戒掉奶睡

不管寶寶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不少家長都喜歡讓寶寶含著奶瓶乳☆禁☆頭、喝著奶睡覺。這的確是安撫寶寶的一種好方法,但頻繁夜奶和奶水,對寶寶的牙齒傷害可是非常大的,奶瓶齲說來就來!

如果發現牙面出現異常白色的疑似脫礦情況,

一定要及時就診,明確診斷並積極治療哦。何況這樣的喝奶方式,習慣延續下去,孩子還可能變成“地包天”,顏值下降多可惜。

三:去看牙醫

中國家長好像還沒有將看牙醫作為一個既定程式,但看牙醫不僅能對寶寶的牙齒、口腔情況作出及時的診斷和回饋,還能避免牙病擴大,等到孩子疼得受不了再去,不僅治療起來麻煩,花的錢也更多了!

育姐建議,

第一顆牙萌出後,家長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做第一次牙齒保健檢查。這項檢查既能夠專業評估寶寶的牙齒狀況,還能讓寶寶熟悉牙科環境,以後看見牙醫就沒那麼怕怕啦。以後每3個月就帶孩子做一次牙齒保健檢查,5歲之前,最少也要每年做一次。

1~2歲:使用含氟牙膏

美國牙醫學會及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第一顆牙萌出就開始給寶寶使用兒童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選擇含氟量在0.05%~0.1% 的兒童含氟牙膏,但應該控制好牙膏的用量:不會吐出牙膏的寶寶建議每天刷牙兩次,每次牙膏的使用量不超過大米粒大小;會吐出牙膏的孩子,每次牙膏的使用量可增加至豌豆大小。

不少幼稚園或社區醫院會帶著孩子給牙齒塗氟,因為水源地形等原因,各地的孩子對氟的需求量不一樣,有的需要有的可能不用。這點要遵循牙科醫生的建議,不要自己盲目做判斷。

2~6歲

一:學習自主刷牙

這個階段孩子慢慢長大,也要開始學著保護自己的牙齒啦。從寶寶兩歲開始,家長應親身示範,教會孩子正確刷牙。剛開始寶寶可能對刷牙的方式仍然沒有足夠的認知,甚至還很排斥,家長可以通過“刷牙遊戲”幫他建立口腔保健習慣,先讓寶寶看著媽媽刷牙,再讓他產生興趣自己刷。或者帶著寶寶一起看刷牙主題的繪本,告訴他刷牙是很重要的清潔工作,否則細菌會讓牙齒痛痛。

注意:一些不正確的刷牙姿勢可能會讓寶寶漏掉“牙齒貼合相鄰面”的清潔,引起乳磨牙鄰面齲,而且發病隱蔽且易漏診,等到發現時已經接近牙神經。建議家長幫助使用牙線來清潔乳磨牙間隙,以預防鄰面齲的發生。

二:做溝窩封閉

無論牙齒的清潔工作做的如何,寶寶還是會有一定幾率患齲齒。為了將預防工作進行到底,家長可以根據乳磨牙的患齲風險情況,請牙科醫生選擇個性化時機對乳磨牙進行窩溝封閉,這可是預防齲齒非常有效的手段。將牙齒上的小縫隙用特殊材料填起來,就不怕食物殘渣附著,“發酵”變成牙菌斑啦。

貫穿整個年齡段:護牙源於“吃”

一、寶寶出牙期間要給寶寶補充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幫助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

二、多帶寶寶曬塌秧,促進維D合成,幫助強健骨骼和牙齒。

三、及時添加輔食,液體食物難以鍛煉到寶寶的牙使用。糊狀、膏狀、半固體、固體的輔食能讓寶寶充分利用到唇齒、牙齦和附近的肌肉,對口腔發育有益哦。反之,長期用奶瓶抵住上下唇喂哺,日後可形成牙列不齊等不良後果。

四、全家多食用天然食品,如新鮮的瓜果蔬菜等,這些粗糙而富於纖維的食品能加強咀嚼活動,增加唾液分泌,減少牙齒溝縫中的殘餘食物,使菌類失去繁殖的環境,使牙面保持清潔。

五、控制寶寶的糖分攝入,不僅僅是天使,還有很多澱粉類物質,如餅乾、蛋糕等。這些食品容易粘附牙面,發酵生酸,極易引起齲齒。

1~2歲:使用含氟牙膏

美國牙醫學會及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第一顆牙萌出就開始給寶寶使用兒童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選擇含氟量在0.05%~0.1% 的兒童含氟牙膏,但應該控制好牙膏的用量:不會吐出牙膏的寶寶建議每天刷牙兩次,每次牙膏的使用量不超過大米粒大小;會吐出牙膏的孩子,每次牙膏的使用量可增加至豌豆大小。

不少幼稚園或社區醫院會帶著孩子給牙齒塗氟,因為水源地形等原因,各地的孩子對氟的需求量不一樣,有的需要有的可能不用。這點要遵循牙科醫生的建議,不要自己盲目做判斷。

2~6歲

一:學習自主刷牙

這個階段孩子慢慢長大,也要開始學著保護自己的牙齒啦。從寶寶兩歲開始,家長應親身示範,教會孩子正確刷牙。剛開始寶寶可能對刷牙的方式仍然沒有足夠的認知,甚至還很排斥,家長可以通過“刷牙遊戲”幫他建立口腔保健習慣,先讓寶寶看著媽媽刷牙,再讓他產生興趣自己刷。或者帶著寶寶一起看刷牙主題的繪本,告訴他刷牙是很重要的清潔工作,否則細菌會讓牙齒痛痛。

注意:一些不正確的刷牙姿勢可能會讓寶寶漏掉“牙齒貼合相鄰面”的清潔,引起乳磨牙鄰面齲,而且發病隱蔽且易漏診,等到發現時已經接近牙神經。建議家長幫助使用牙線來清潔乳磨牙間隙,以預防鄰面齲的發生。

二:做溝窩封閉

無論牙齒的清潔工作做的如何,寶寶還是會有一定幾率患齲齒。為了將預防工作進行到底,家長可以根據乳磨牙的患齲風險情況,請牙科醫生選擇個性化時機對乳磨牙進行窩溝封閉,這可是預防齲齒非常有效的手段。將牙齒上的小縫隙用特殊材料填起來,就不怕食物殘渣附著,“發酵”變成牙菌斑啦。

貫穿整個年齡段:護牙源於“吃”

一、寶寶出牙期間要給寶寶補充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幫助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

二、多帶寶寶曬塌秧,促進維D合成,幫助強健骨骼和牙齒。

三、及時添加輔食,液體食物難以鍛煉到寶寶的牙使用。糊狀、膏狀、半固體、固體的輔食能讓寶寶充分利用到唇齒、牙齦和附近的肌肉,對口腔發育有益哦。反之,長期用奶瓶抵住上下唇喂哺,日後可形成牙列不齊等不良後果。

四、全家多食用天然食品,如新鮮的瓜果蔬菜等,這些粗糙而富於纖維的食品能加強咀嚼活動,增加唾液分泌,減少牙齒溝縫中的殘餘食物,使菌類失去繁殖的環境,使牙面保持清潔。

五、控制寶寶的糖分攝入,不僅僅是天使,還有很多澱粉類物質,如餅乾、蛋糕等。這些食品容易粘附牙面,發酵生酸,極易引起齲齒。